何平平的回答:寓报秋意。每逢立秋之日,各地农村有戴楸叶的风俗。楸叶,即楸树之叶。楸是大戟科落叶乔木,最高可达3丈,干茎直耸可爱,叶大,呈圆形或广卯形,叶嫩时为红色,叶老后只有叶柄是红的。据说,立秋日,戴楸叶,可保一秋平安。据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中记载,唐朝时立秋 这天,长安城里开始售卖楸叶,供人们剪花插戴,可见立秋日戴楸叶的习俗由来已久。《临安 岁时记》:“立秋之日,男女咸戴楸叶,以应时序。”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八记载:“立秋日,满街卖楸叶,妇女儿童辈,皆剪成花样戴之。”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三记载:立秋日,都人戴楸叶、饮秋水、赤小豆。”吴自牧《梦粱录》卷四记载:“立秋曰,太史局委官吏于 禁廷内,以梧桐树植于殿下,俟交立秋时,太史官穿秉奏曰:‘秋来。’其时梧叶应声飞落一二 片,以寓报秋意。都城内外,侵晨满街叫卖楸叶,妇人女子及儿童辈争买之,剪如花样、插于 鬓边,以应时序。”可见南宋在立秋这天戴楸叶的情景,与北宋相同。戴楸叶历经唐、宋、元、 明、清各朝,一直流传至今不衰。进人近代,民间各地也有立秋日戴楸叶的习俗。河南郑县盛行立秋日男女戴楸叶。山东地区这天必有一两片楸叶凋落,表示秋天到了。胶东和鲁西南地区的妇女儿童采集来楸叶或桐 叶,剪成各种花样,或插于鬓角,或佩于胸前。现在农村,每年立秋前后,不仅戴楸叶,而且 还有人把楸叶或树枝编成帽子,在阳光下戴上,既可以乘凉,又可以消暑。平平安安进人“处 暑”“白露”。 ______Turned丶陌影°的回答:立秋当天在我国没有特定习惯。 立秋以后有讲究。 立秋,从此我们将逐渐进入天高气爽、五谷飘香的季节。气温由热转凉,人体的消耗也逐渐减少,食欲开始增加。因此,老人可根据秋天季节的特点来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并为越冬做准备。 秋天果实大多成熟,瓜果、豆荚类蔬菜种类很多,鱼、肉、禽、蛋也比较车富。人们选择食物的范围扩大了,但要注意平衡膳食。秋天气候干燥,夜晚虽然凉爽,但白天有时气温仍较高。热能伤津、伤气,燥盛则消耗津液。所以,除了应当掌握好饮食起居的调养以外,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食品为主,可选用芝麻、蜂蜜、银耳、乳品等具有滋润作用的食物。 秋季,空气中湿度小,风力大,人体的汗液蒸发较快,皮肤容易干燥,汗液中还要丢失一部分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等。因此,在整个秋季都应重视机体水分和维生素摄入充足。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必要时每天服复合维生素b1一2片和维生素c50毫克。这样,不仅对机体健康大有益处,而且对防止秋季机体退行性变化也有作用。 秋天,有利于调养生机,去旧更新,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季节。因此,稍加滋补便能收到祛病延年的功效。在冬季易患慢性心肺疾病者,更宜在秋天打好营养基础,以增强体内应变能力,在冬季到来时,减少病毒感染和防止旧病复发。秋季进补,应选用“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具有这类作用的食物有茭白、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等。患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老人,可以服食具有健补脾胃的莲子、山药、扁豆等。秋季容易出现口干唇焦等“秋燥”症侯,应选用滋养润燥、益中补气的食品,这类食品有银耳、百合等。银耳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以及磷、铁、镁等,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补益作用,可以常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