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扬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推扬网 门户 你问我答 查看内容

朱淳:形容好品质的楹联

2020-8-11 15:0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6| 评论: 0

摘要: 贾元友的回答: 千古人龙(大门外石坊)   注:人龙:人中龙,比喻出类拔萃,有重大影响的人物。此指诸葛亮。   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南阳县典史王清亮书。   释义:诸葛亮是永垂千古的人类的佼佼者。   2 ...

贾元友的回答:

千古人龙(大门外石坊)   注:人龙:人中龙,比喻出类拔萃,有重大影响的人物。此指诸葛亮。   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南阳县典史王清亮书。   释义:诸葛亮是永垂千古的人类的佼佼者。   2.忠延汉鼎(大门外石坊)   注:汉鼎:汉朝的皇位。《三国志》记载:刘备为“汉景帝(刘启的儿子)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自称是“汉室之胄”。三顾茅庐后,他在诸葛亮的辅佐下,于建安二十六年(221年)称帝于成都,国号“汉”,史称“蜀汉”。   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邑人刘泊仁书。   释义:诸葛亮忠心耿耿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延续了汉王朝的社稷。   3.汉昭烈皇帝三顾处(大门内石坊)   注:汉昭烈皇帝:即刘备。刘备以汉朝的正统自居,建国号“汉”,“昭烈”是刘备的谥号。三顾处:三顾茅庐的地方。诸葛亮《出师表》云:“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七月邑人任守泰等人立。   4.真神人(大门内石坊)   注:真神人:对诸葛亮的赞语。语出苏轼《武侯庙记》,中云:“密如鬼神,疾如风雷。进不可挡,退不可追。昼不可攻,夜不可袭。多不可敌,少不可欺。前后应会,左右指挥。移五行之====四时之令。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卧龙也!”   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七月邑人任伯仁书。   5.武侯祠(山门)   注:武侯:诸葛亮生前受封“武乡侯”,死后谥号“忠武侯”,故后世称诸葛亮祠庙为“武侯祠”。   1959年8月8日郭沫若书。   6.武侯祠(山门)   注:潘眉《三国志考证》卷六云:“武乡是琅琊的一个县,三国封爵之制,多以受封者本郡之县为封土,虽不在本国版图之内者,亦可遥领之。诸葛亮是琅琊郡人,因以琅琊之武乡封之,······皆县侯,非乡侯”。   明崇祯七年(1634年)四月南阳知府陈振豪书。   7.三代遗才(山门内石坊)   注:三代:夏、商、周三个朝代。遗才:遗留下来的人才。后人常用“两汉以来无双士、三代而后第一人”来称颂诸葛亮。   清康熙二年(1663年)十月南阳知府王维新书。   释义:诸葛亮的才能和品德可与三代的贤人(伊尹、吕尚、傅说等)相比。   8.韬略宗师(山门内石坊)   注:韬略:古代兵书有《六韬》、《三略》,所以后世用韬略喻用兵的谋略。宗师:旧称受人尊崇堪为师表的人。   清康熙二年(1663年)十月南阳知府王维新书。   释义:诸葛亮是军事家们尊奉的师表。   9.舜业尹功(大拜殿)   注:舜业:虞舜的事业。指诸葛亮的躬耕南阳犹如虞舜的耕种历山。舜,古帝名,姚姓,有虞氏,名重华。尹功:伊尹般的功劳。伊尹是商汤的大臣,名挚,是汤妻陪嫁的奴隶,后辅佐汤伐夏桀,被尊为阿衡(宰相)。汤死后,伊尹立汤嫡孙太甲。后因太甲破坏商汤法制,暴虐不明,伊尹把他放逐到桐宫,并亲自摄政三年。太甲在桐宫悔过自责,伊尹将他接回来,并把政权交给他。。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八月南阳知府沈渊书。   释义:诸葛亮躬耕南阳犹如虞舜耕种历山;他具有虞舜那样的智慧、胸怀和伊尹那样的资历、功勋。   10.勋侔伊吕(大拜殿)   注:勋:功勋、功劳。侔:等、齐。吕尚:字子牙,本姓姜氏,其先主封于吕,以吕为姓,年老隐居在渭水磻溪(今陕西宝鸡东南)钓鱼,周文王外出打猎相遇,与之谈话,非常高兴,说:“吾太公望之久矣。”于是同车载回,当作顾问。文王死后,武王继位,尊吕尚为尚父。武王灭纣得天下,吕尚计谋不少。   清咸丰六年(1856年)十二月安徽吴家恩书。   释义:诸葛亮的功勋业绩与商周时的伊尹、吕尚不相上下。   作者:星河月影 2005-12-15 10:58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南阳武侯祠 楹联赏析   11.勋同伊尹(大拜殿)   清光绪十九年(1894年)浙江山阴何其豫书。   释义:诸葛亮的丰功伟业可与伊尹、吕尚相媲美。   12.伊吕遗风(大拜殿)   注:遗风:余风,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尚。   清光绪四年(1878年)六月南阳知府任恺书。   释义:诸葛亮继承了伊尹吕尚的高风亮节。   13.莘野高风(大拜殿)   注:莘野:即有莘之野。伊尹早年曾耕于有莘之野,商汤聘出后,佐汤成就帝业。高风:高尚的品格、情操。   清咸丰九年(1859年)二月南阳府代理知府何怀珍书。   释义:诸葛亮具有伊尹那样的高尚品质和操守。   14.儒者气象(大拜殿)   注:儒者:儒家、儒学。气象:风姿、情态。   清乾隆二年(1737年)八月南阳知府陈仲荣书。   释义:诸葛亮是纯粹的儒家代表。   15.功盖寰宇(大拜殿)   注:功盖:功劳压倒,功绩胜过。寰宇:天下。   清嘉庆六年(1801年)十月山西北镇平鲁路都司王凯书。   16.帝臣王佐(大拜殿)   注:帝臣:帝王的重臣。王佐:贤才可以辅佐天子的人。   书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六月,姓名失考。   释义:诸葛亮是刘备、刘禅二帝的忠臣和贤相。   17.王佐儒流(大拜殿)   注:儒流:儒流之士。喻人的情态潇洒俊逸,从容风雅。   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八月晋潞秦永宽书。   释义:诸葛亮具有王佐之资,为风流儒雅之士。   18.隐居求志(大拜殿)   注:隐居:潜藏不露,退居避世,求志:以求保全自己的意志。诸葛亮《出师表》中云:“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清道光三年(1823年)五月南阳知府廖文锦书。   释义:诸葛亮隐居南阳,躬耕陇亩,以求保全自己的意志,待时以期拯救天下。   19.名垂宇宙(大拜殿)   注:宇宙:天地,《庄子·让王》:“余立于宇宙之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淮南子·原道》高诱注:“四方上下为宇,古往今来为宙,以喻天地。”。   中华民国四年(1915年)一月知南阳县事曹慕时书。   解释:诸葛亮名满天下。   20.功盖三分(大拜殿)   注:功盖:功勋远远胜过,超过。《史记·秦始皇本纪》:“功盖五帝。”《三国志·诸葛亮传》称诸葛亮“英才盖世”。三分:指魏、蜀、吴三国。唐杜甫有《八阵图》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八月南阳县知县刘世绩书。   释义:诸葛亮辅佐刘备、刘禅两代,创建蜀汉,虽与魏、吴三分天下,而他的功绩却在这之上。   作者:星河月影 2005-12-15 10:59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南阳武侯祠 楹联赏析   21.第一良才(大拜殿)   注:良才:贤良杰出的人。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十二月川贵县茧帮公立。   释义:诸葛亮是第一流贤能杰出的人才。   22.丞相祠堂(大拜殿)   注:丞相:官名,是古代中央政权的最高行政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务。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任诸葛亮为丞相。   中华民国十九年(1930年)一月党胜梵书。   23.抱膝长吟(大拜殿)   注:抱膝长吟:语出《三国志·诸葛亮传》: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本传注引《魏略》:诸葛亮“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唐邑陕州周德铭薛冠群立。   释义:诸葛亮虽躬耕南阳,居于草庐,但他却长吟梁父之曲,胸怀远大志向。   24.抱膝常吟(清风殿)   清道光三年(1823年)五月南阳县知县李永庆书。   2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大拜殿)   注:匾额内容出自杜甫《蜀相》诗:“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郦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清同治四年(1865年)六月南阳知府顾嘉蘅书。   释义:刘备三次造访诸葛亮,一再请教治国方略;诸葛亮辅佐刘备开创大业,扶持刘禅治理国家,表现了一个元老大臣的忠心。   26.雷雨经纶(大拜殿)   注:经纶:本指经营丝织之事,借喻规划政治,也引申为政治才能。   中华民国四年(1915年)四月郝福田等人立。   释义:诸葛亮在混乱的时局中挺身而出,整顿乾坤,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   27.吾师   跋:霖束发受书,即知有诸葛忠武,未尝不流涟慨慕,想见其为人。后读《三国志》,见忠武不用魏延子午之计,窃疑其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及观忠武自居,惟以“谨慎”二字,然后知承祚之言非笃论也。今年春,霖以菲才,驻马南阳,适为忠武故里。瞻谒遗像,恭肃下拜,窃幸取则不远也。《诗》不云乎:“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纵不能止,心向往之。谨提祠额,用志宗仰。 (大拜殿)   注:吾师:我心效法的老师。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四:“摇落不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此处化用其意,表现了作者对先哲的归依、崇拜和恨不同时的情怀。   书者不详。   28.我师(大拜殿)   清咸丰十年(1860年)四月湖南浦松筠题。   释义:诸葛亮是指导我立身行事的宗师。   29.王者师(大拜殿)   注:王者师:正统帝王的老师。   清咸丰六年(1856年)十二月新邑刘玉山立。   30.我之导师(山门内碑廊)   注:导师:本为佛教语,意为引人成佛的人,是佛菩萨的通称。后来泛指指引方向、行身立世的向导及担负指导进修的老师。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五月中山舞台信义社立。

于宇的回答:

千古人龙(大门外石坊)   注:人龙:人中龙,比喻出类拔萃,有重大影响的人物。此指诸葛亮。   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南阳县典史王清亮书。   释义:诸葛亮是永垂千古的人类的佼佼者。   2.忠延汉鼎(大门外石坊)   注:汉鼎:汉朝的皇位。《三国志》记载:刘备为“汉景帝(刘启的儿子)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自称是“汉室之胄”。三顾茅庐后,他在诸葛亮的辅佐下,于建安二十六年(221年)称帝于成都,国号“汉”,史称“蜀汉”。   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邑人刘泊仁书。   释义:诸葛亮忠心耿耿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延续了汉王朝的社稷。   3.汉昭烈皇帝三顾处(大门内石坊)   注:汉昭烈皇帝:即刘备。刘备以汉朝的正统自居,建国号“汉”,“昭烈”是刘备的谥号。三顾处:三顾茅庐的地方。诸葛亮《出师表》云:“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七月邑人任守泰等人立。   4.真神人(大门内石坊)   注:真神人:对诸葛亮的赞语。语出苏轼《武侯庙记》,中云:“密如鬼神,疾如风雷。进不可挡,退不可追。昼不可攻,夜不可袭。多不可敌,少不可欺。前后应会,左右指挥。移五行之====四时之令。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卧龙也!”   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七月邑人任伯仁书。   5.武侯祠(山门)   注:武侯:诸葛亮生前受封“武乡侯”,死后谥号“忠武侯”,故后世称诸葛亮祠庙为“武侯祠”。   1959年8月8日郭沫若书。   6.武侯祠(山门)   注:潘眉《三国志考证》卷六云:“武乡是琅琊的一个县,三国封爵之制,多以受封者本郡之县为封土,虽不在本国版图之内者,亦可遥领之。诸葛亮是琅琊郡人,因以琅琊之武乡封之,······皆县侯,非乡侯”。   明崇祯七年(1634年)四月南阳知府陈振豪书。   7.三代遗才(山门内石坊)   注:三代:夏、商、周三个朝代。遗才:遗留下来的人才。后人常用“两汉以来无双士、三代而后第一人”来称颂诸葛亮。   清康熙二年(1663年)十月南阳知府王维新书。   释义:诸葛亮的才能和品德可与三代的贤人(伊尹、吕尚、傅说等)相比。   8.韬略宗师(山门内石坊)   注:韬略:古代兵书有《六韬》、《三略》,所以后世用韬略喻用兵的谋略。宗师:旧称受人尊崇堪为师表的人。   清康熙二年(1663年)十月南阳知府王维新书。   释义:诸葛亮是军事家们尊奉的师表。   9.舜业尹功(大拜殿)   注:舜业:虞舜的事业。指诸葛亮的躬耕南阳犹如虞舜的耕种历山。舜,古帝名,姚姓,有虞氏,名重华。尹功:伊尹般的功劳。伊尹是商汤的大臣,名挚,是汤妻陪嫁的奴隶,后辅佐汤伐夏桀,被尊为阿衡(宰相)。汤死后,伊尹立汤嫡孙太甲。后因太甲破坏商汤法制,暴虐不明,伊尹把他放逐到桐宫,并亲自摄政三年。太甲在桐宫悔过自责,伊尹将他接回来,并把政权交给他。。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八月南阳知府沈渊书。   释义:诸葛亮躬耕南阳犹如虞舜耕种历山;他具有虞舜那样的智慧、胸怀和伊尹那样的资历、功勋。   10.勋侔伊吕(大拜殿)   注:勋:功勋、功劳。侔:等、齐。吕尚:字子牙,本姓姜氏,其先主封于吕,以吕为姓,年老隐居在渭水磻溪(今陕西宝鸡东南)钓鱼,周文王外出打猎相遇,与之谈话,非常高兴,说:“吾太公望之久矣。”于是同车载回,当作顾问。文王死后,武王继位,尊吕尚为尚父。武王灭纣得天下,吕尚计谋不少。   清咸丰六年(1856年)十二月安徽吴家恩书。   释义:诸葛亮的功勋业绩与商周时的伊尹、吕尚不相上下。   作者:星河月影 2005-12-15 10:58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南阳武侯祠 楹联赏析   11.勋同伊尹(大拜殿)   清光绪十九年(1894年)浙江山阴何其豫书。   释义:诸葛亮的丰功伟业可与伊尹、吕尚相媲美。   12.伊吕遗风(大拜殿)   注:遗风:余风,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尚。   清光绪四年(1878年)六月南阳知府任恺书。   释义:诸葛亮继承了伊尹吕尚的高风亮节。   13.莘野高风(大拜殿)   注:莘野:即有莘之野。伊尹早年曾耕于有莘之野,商汤聘出后,佐汤成就帝业。高风:高尚的品格、情操。   清咸丰九年(1859年)二月南阳府代理知府何怀珍书。   释义:诸葛亮具有伊尹那样的高尚品质和操守。   14.儒者气象(大拜殿)   注:儒者:儒家、儒学。气象:风姿、情态。   清乾隆二年(1737年)八月南阳知府陈仲荣书。   释义:诸葛亮是纯粹的儒家代表。   15.功盖寰宇(大拜殿)   注:功盖:功劳压倒,功绩胜过。寰宇:天下。   清嘉庆六年(1801年)十月山西北镇平鲁路都司王凯书。   16.帝臣王佐(大拜殿)   注:帝臣:帝王的重臣。王佐:贤才可以辅佐天子的人。   书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六月,姓名失考。   释义:诸葛亮是刘备、刘禅二帝的忠臣和贤相。   17.王佐儒流(大拜殿)   注:儒流:儒流之士。喻人的情态潇洒俊逸,从容风雅。   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八月晋潞秦永宽书。   释义:诸葛亮具有王佐之资,为风流儒雅之士。   18.隐居求志(大拜殿)   注:隐居:潜藏不露,退居避世,求志:以求保全自己的意志。诸葛亮《出师表》中云:“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清道光三年(1823年)五月南阳知府廖文锦书。   释义:诸葛亮隐居南阳,躬耕陇亩,以求保全自己的意志,待时以期拯救天下。   19.名垂宇宙(大拜殿)   注:宇宙:天地,《庄子·让王》:“余立于宇宙之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淮南子·原道》高诱注:“四方上下为宇,古往今来为宙,以喻天地。”。   中华民国四年(1915年)一月知南阳县事曹慕时书。   解释:诸葛亮名满天下。   20.功盖三分(大拜殿)   注:功盖:功勋远远胜过,超过。《史记·秦始皇本纪》:“功盖五帝。”《三国志·诸葛亮传》称诸葛亮“英才盖世”。三分:指魏、蜀、吴三国。唐杜甫有《八阵图》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八月南阳县知县刘世绩书。   释义:诸葛亮辅佐刘备、刘禅两代,创建蜀汉,虽与魏、吴三分天下,而他的功绩却在这之上。   作者:星河月影 2005-12-15 10:59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南阳武侯祠 楹联赏析   21.第一良才(大拜殿)   注:良才:贤良杰出的人。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十二月川贵县茧帮公立。   释义:诸葛亮是第一流贤能杰出的人才。   22.丞相祠堂(大拜殿)   注:丞相:官名,是古代中央政权的最高行政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务。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任诸葛亮为丞相。   中华民国十九年(1930年)一月党胜梵书。   23.抱膝长吟(大拜殿)   注:抱膝长吟:语出《三国志·诸葛亮传》: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本传注引《魏略》:诸葛亮“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唐邑陕州周德铭薛冠群立。   释义:诸葛亮虽躬耕南阳,居于草庐,但他却长吟梁父之曲,胸怀远大志向。   24.抱膝常吟(清风殿)   清道光三年(1823年)五月南阳县知县李永庆书。   2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大拜殿)   注:匾额内容出自杜甫《蜀相》诗:“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郦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清同治四年(1865年)六月南阳知府顾嘉蘅书。   释义:刘备三次造访诸葛亮,一再请教治国方略;诸葛亮辅佐刘备开创大业,扶持刘禅治理国家,表现了一个元老大臣的忠心。   26.雷雨经纶(大拜殿)   注:经纶:本指经营丝织之事,借喻规划政治,也引申为政治才能。   中华民国四年(1915年)四月郝福田等人立。   释义:诸葛亮在混乱的时局中挺身而出,整顿乾坤,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   27.吾师   跋:霖束发受书,即知有诸葛忠武,未尝不流涟慨慕,想见其为人。后读《三国志》,见忠武不用魏延子午之计,窃疑其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及观忠武自居,惟以“谨慎”二字,然后知承祚之言非笃论也。今年春,霖以菲才,驻马南阳,适为忠武故里。瞻谒遗像,恭肃下拜,窃幸取则不远也。《诗》不云乎:“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纵不能止,心向往之。谨提祠额,用志宗仰。 (大拜殿)   注:吾师:我心效法的老师。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四:“摇落不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此处化用其意,表现了作者对先哲的归依、崇拜和恨不同时的情怀。   书者不详。   28.我师(大拜殿)   清咸丰十年(1860年)四月湖南浦松筠题。   释义:诸葛亮是指导我立身行事的宗师。   29.王者师(大拜殿)   注:王者师:正统帝王的老师。   清咸丰六年(1856年)十二月新邑刘玉山立。   30.我之导师(山门内碑廊)   注:导师:本为佛教语,意为引人成佛的人,是佛菩萨的通称。后来泛指指引方向、行身立世的向导及担负指导进修的老师。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五月中山舞台信义社立。

Neil的回答:

楹联_百度汉语 楹联 [yíng lián] [释义] 挂或贴于楹柱上的对联。泛指对联 笔走龙蛇 [bǐ zǒu lóng shé] 生词本 基本释义 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出 处 宋·高登《送太元》:“胸中翻锦绣;笔下走龙蛇。”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热门推荐
最新资讯

广告服务|投稿要求|禁言标准|版权说明|免责声明|手机版|小黑屋|推扬网 ( 粤ICP备18134897号 )|网站地图 | 邮箱:vayae@hotmail.com

GMT+8, 2025-5-1 13:35 , Processed in 0.06934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