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楠的回答:(一)大公 大公一词在不同地区有不同意义。在西欧,大公本来是一种封建诸侯等级,其地位略高于公爵。其后随著诸侯国独立,大公遂演变为独立君主的称号。如今天的卢森堡大公,由大公统治的政权称为大公国。 不同含义: 西欧各国介于国王与公爵之间的爵号。 1.古罗斯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公元10世纪时基辅罗斯的奥列格、伊戈尔等称大公( Великий князь )。14至15世纪,一些公国的统治者如莫斯科公爵、特维尔公爵亦自称大公,而其低一等的臣属称公爵。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 Царь ) ,但仍保留大公称号。1721年彼得一世称皇帝 ( Император ) ,大公乃降为皇帝子、孙之封爵。 2. 13世纪以后西班牙最高教俗贵族的称号,1931年推翻君主政体后,该称号废除。 3.西欧诸国介于国王与公爵之间的爵位。1567年由教皇创设。 4. 大公 ( Erzherzog )。奥地利哈布斯堡皇室中的一种爵衔。1454年后为皇太子的称号。 5.卢森堡大公国的国家元首。 6.合一的东正教会和天主教会。意思是大公与正统的教会。 7.在温州方言中亦称祖父之长兄为大公。 (二)公爵 公是中国古代爵位名,一些邻近国家受中国影响也以此为爵位名。欧洲中世纪以后,在中文里也用“公爵”来翻译欧洲贵族爵位中相应等级的称号(例如英语Duke、德语Herzog、法语Duc等)。 欧洲国家贵族爵位中,从最低级贵族爵位以上的第五级一般在中文里译作“公爵”,在王或亲王之下,在侯爵之上。是爵位中最高一级。 欧洲诸国近代的“公爵”称号比较统一,大多可以归为三类:从拉丁文dux衍生出的爵位名(例如法语Duc和英语Duke'),此词源原义是“领袖”;与德语Herzog同源的称号,词源是日耳曼语,“领军”的意思;此外部分斯拉夫国家有Voivode(或类似)称号,是相似的“战士领袖”的意思。一般欧洲国王死后大部分是近亲的伯爵即位。 三组称号都源自于对于军队首领的称号。在古罗马时代,由日耳曼或凯尔特蛮族出身而作为雇佣军为罗马军队所用的将帅,由于没有正式的罗马军衔而统称为Dux,也因此Dux被认为等同于日尔曼人旧有的军事领袖称号,Herzog。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各部族的军事领袖成为欧洲各独立小国的国君,其中许多就以Dux或Herzog(或相似的当地名称)为称号。直到近代,意大利和德国统一之前的很多小国都以此为称号,为与拥有相似称号而不是国君的贵族有所区别,中文一般称作“大公”,欧洲现存的独立大公国是卢森堡和安道尔公国。 历史上的其它大公国经过合并和并吞,逐渐演变成了由国王授予的爵位。在欧洲各国,公爵都是最高爵位之一,在一些国家公爵以上还有亲王,另一些国家的公爵级别比亲王要高。 陈玺的回答:(一)大公 大公一词在不同地区有不同意义。在西欧,大公本来是一种封建诸侯等级,其地位略高于公爵。其后随著诸侯国独立,大公遂演变为独立君主的称号。如今天的卢森堡大公,由大公统治的政权称为大公国。 不同含义: 西欧各国介于国王与公爵之间的爵号。 1.古罗斯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公元10世纪时基辅罗斯的奥列格、伊戈尔等称大公( Великий князь )。14至15世纪,一些公国的统治者如莫斯科公爵、特维尔公爵亦自称大公,而其低一等的臣属称公爵。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 Царь ) ,但仍保留大公称号。1721年彼得一世称皇帝 ( Император ) ,大公乃降为皇帝子、孙之封爵。 2. 13世纪以后西班牙最高教俗贵族的称号,1931年推翻君主政体后,该称号废除。 3.西欧诸国介于国王与公爵之间的爵位。1567年由教皇创设。 4. 大公 ( Erzherzog )。奥地利哈布斯堡皇室中的一种爵衔。1454年后为皇太子的称号。 5.卢森堡大公国的国家元首。 6.合一的东正教会和天主教会。意思是大公与正统的教会。 7.在温州方言中亦称祖父之长兄为大公。 (二)公爵 公是中国古代爵位名,一些邻近国家受中国影响也以此为爵位名。欧洲中世纪以后,在中文里也用“公爵”来翻译欧洲贵族爵位中相应等级的称号(例如英语Duke、德语Herzog、法语Duc等)。 欧洲国家贵族爵位中,从最低级贵族爵位以上的第五级一般在中文里译作“公爵”,在王或亲王之下,在侯爵之上。是爵位中最高一级。 欧洲诸国近代的“公爵”称号比较统一,大多可以归为三类:从拉丁文dux衍生出的爵位名(例如法语Duc和英语Duke'),此词源原义是“领袖”;与德语Herzog同源的称号,词源是日耳曼语,“领军”的意思;此外部分斯拉夫国家有Voivode(或类似)称号,是相似的“战士领袖”的意思。一般欧洲国王死后大部分是近亲的伯爵即位。 三组称号都源自于对于军队首领的称号。在古罗马时代,由日耳曼或凯尔特蛮族出身而作为雇佣军为罗马军队所用的将帅,由于没有正式的罗马军衔而统称为Dux,也因此Dux被认为等同于日尔曼人旧有的军事领袖称号,Herzog。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各部族的军事领袖成为欧洲各独立小国的国君,其中许多就以Dux或Herzog(或相似的当地名称)为称号。直到近代,意大利和德国统一之前的很多小国都以此为称号,为与拥有相似称号而不是国君的贵族有所区别,中文一般称作“大公”,欧洲现存的独立大公国是卢森堡和安道尔公国。 历史上的其它大公国经过合并和并吞,逐渐演变成了由国王授予的爵位。在欧洲各国,公爵都是最高爵位之一,在一些国家公爵以上还有亲王,另一些国家的公爵级别比亲王要高。 于明涛的回答:大公就是公爵,没有什么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大公的独立性比较强一点,但也必须附属于某个王国才行。例如威尔士公国附属于英格兰王国,卢森堡大公国附属于荷兰王国。 薛佳佳的回答:皇子不应该至少是亲王吗?怎么又成了大公? 欧洲跟中国情况不一样.大都是联邦王国.在欧洲亲王不是爵位,不仅皇子可以称大公,就连国王也可以. 秦始皇是皇帝,统一了中国.赵王,齐王等称号不存在了.但欧洲不是这样.按欧洲习惯,秦始皇是中国皇帝,同时也是赵王,齐王.在欧洲国王和皇子头衔非常多. 如 西班牙女王伊莎贝尔二世的头衔有 “尊贵的伊莎贝拉二世,蒙受上帝恩典,是卡斯蒂利亚,莱昂,阿拉贡,两西西里,耶路撒冷,纳瓦拉,格拉纳达,托莱多,巴伦西亚,加利西亚,马略卡,塞维利亚,萨丁岛,科尔多瓦,科西嘉,穆尔西亚,门诺卡,哈恩,洛斯阿尔加韦斯,阿尔赫西拉斯,直布罗陀,加那利群岛,东印度和西印度,海洋中的大陆和岛屿的女王;奥地利女大公;勃艮第,布拉班特和米兰的公爵;阿斯珀格,佛兰德,蒂罗尔和巴塞罗那的伯爵;比斯开省和摩里纳的领主;等等”(Do?a Isabel II por la Gracia de Dios, Reina de Castilla, de Leon, de Aragon, de las Dos Sicilias, de Jerusalen, de Navarra, de Granada, de Toledo, de Valencia, de Galicia, de Mallorca, de Sevilla, de Cerde?a, de Córdoba, de Córcega, de Murcia, de Menorca, de Jaen, de los Algarbes, de Algeciras, de Gibraltar, de las Islas Canarias, de las Indias Orientales y Occidentales, Islas y Tierra firme del mar Océano; Archiduquesa de Austria; Duquesa de Borgo?a, de Brabante y de Milan; Condesa de Aspurg, Flandes, Tirol y Barcelona; Se?ora de de Vizcaya y de Molina &c. &c)。 公国一般是以“公爵”为元首的国家;帝国是以“皇帝”为元首的国家。这是很好理解的,同类的也有“王国”。 公国的元首是大公,有点类似诸侯国,但不完全一样,公国是一个独立的国家 帝国的元首是皇帝或国王,不包括公国 大公是公爵,但不是所有的公爵都被称了大公,只有皇子,公国元首这样的才被称了大公 神圣罗马帝国一分为三以后,欧洲分裂成遍地是诸侯的领地,如意大利,德意志和俄罗斯都没有统一的国家,大批的贵族沿用留下的贵族封号,和相对独立的领地,如侯爵的侯国和公爵的公国,到中世纪,局势逐渐明朗,法国英国等加强中央集权,法国后来演变为王国,境内的贵族虽然还有领地,仅为采邑,不再拥有完全独立的权利;意大利则逐渐分裂成许多城市国家, 其中有些仍然为公爵管理, 如米兰公国;而象德意志等还是分裂的,而且部分公国经过发展壮大,象波兰,莫斯科都发展成大公国;而俄罗斯在壮大后有东正教加冕抛掉了公爵的头衔,奥地利也是大公国,但奥地利普鲁士和大批小国组成的莱茵联邦则共同组成神圣罗马帝国,其中拥有国王选举权的称为选帝侯.,比较著名的有魏玛公国(歌德故乡)和巴伐利亚公国,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由各国的国王从选帝侯里选出再由教皇加冕,而在莱茵联邦的众多小国中既有公国也有侯国等。 公国的元首是大公(大公即是公爵,但不是所有的公爵都被称了大公,只有皇子、公国元首这样的才被称了大公),公国类似诸侯国,但不完全一样,公国是一个独立的国家. 举例说明: 大约在公元970年,德国皇帝奥托一世初设公爵爵位。不久法国和欧洲大陆其他地区也建立了公国(duchy;大公国,Archduchy)。在英国,公爵是仅次于国王或亲王的最高级贵族,与作为一国之主的欧洲大陆的“大公爵”(即大公,Archduke)有所不同。英国公爵爵位出现很晚。1337年,爱德华三世把康沃尔郡升为公国,将公爵爵号授予年方7岁的“黑太子”爱德华。该王储16岁参加百年战争,锋芒显露;1355年前往法国指挥作战,军功卓著。父王对他赏赐有加,使太子身兼多种称号,如 1343年封为威尔士亲王,1362年加封为阿基坦公爵。为突出公爵特殊地位,以后多年里除女王配偶和王子外,其他王亲均不许称王,最高可获公爵爵位。随后,爱德华三世及其继承人又先后建立了兰开斯特公国(1351年)、克拉伦斯公国(1362年)、约克公国和格洛斯特公国(1385)、赫里福德公国(1397)、贝特福德公国(1413)和萨默塞特公国(1443)等。这些公国的领有人都是王室宗亲,他们得到高级爵位后,在贵族中鹤立鸡群,威势不凡,为以后争夺王权、扰乱朝纲、制造战乱埋下了隐患。自从1483年建立诺福克公国以后,公爵爵位开始授予王亲以外者,但很少建立公国。而且能获此最高爵位者多是军功显赫的统帅。行政界政务家即使任职多年,政绩昭著,也难获此殊荣。其中有些是公爵(Duke)或大公爵(ArchDuke)。 王依蕾的回答:从爵位上讲大公与公爵是一样的,只是大公比公爵的地位要高。大公是公国的元首,是相对独立的,而公爵只是帝国或王国册封的爵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