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连的回答:1957年10月,东莞县工商联筹资在莞城彭屋大街解放前的建东中学校址(莞城市桥路72号)创办东莞县建设中学,简称“建中”,属民办初级中学。
1958年10月,建设中学改由莞城镇人民政府主办。
1967年11月,建设中学更名为红卫中学。随后,莞城劳动中学并入红卫中学。
1968年12月,红卫中学将班级分散到博厦学校、人民小学、罗沙小学、同德街小学、中心小学和阮涌小学。
1970年4月,红卫中学复办,更名为莞城中学,并增设高中部。
1971年9月,莞城中学更名为莞城第一中学,简称“莞城一中”。
1995年,莞城第一中学改由东莞市人民政府主办,成为市直属学校。同年4月,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
1998年8月,莞城第一中学搬迁到城区学院路128号(现东莞中学初中部校址)。
2004年7月,莞城第一中学实行高初中分离,初中并入东莞中学初中部。
2004年9月,莞城第一中学搬迁到东城牛山伟业路178号。
2005年8月,莞城第一中学更名为东莞市第一中学,简称“东莞一中”。
2006年5月,东莞市第一中学通过了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初期督导验收。
2007年6月,东莞市第一中学被评为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并通过了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验收确认。
暮雨清秋的回答:郑州一中的渊源可以追溯至明朝天中书院,由明崇祯时期郑州知府倡导创建。
清乾隆十年(1745年)书院重修,十九年(1754年)改为东里书院。
清光绪八年(1882年),郑州知州王成德把东里书院迁至郑州一处僻静街道,并加以扩建重修。
民国十三年(1924年)初依托东里书院创建了郑县县立初级中学。
民国十五年(1929年),改名为“郑州市立初级中学”。
民国十六年(1930年),学校改公立为私立,校名也改为郑州市私立明新中学。
民国二十三年(1937年),明新中学又增加了高中班。 郑州一中创建于1949年3月5日。由当时的市立一中、二中、三中及私立明新中校高中部在书院街合并而成,定名“郑州市立高级中学”。
1953年3月规模扩大,易名为“河南省郑州市第一高级中学”。
1953年年9月迁至文化区。
1956年8月又迁至南阳路岗杜街。
1958年8月,市区公立中学统一编制命名,定名为“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
1959年被确定为河南省重点中学(作为当时郑州市唯一入选的重点高中)。
1960年迁至桐柏路老校址。
1980年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
2004年首批被确定为“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
2005年迁至中原路现校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