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民的回答:支那是近代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的蔑称。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失败后,长久以来一直把中国尊为上国的日本人,在震惊之余大为陶醉。从此,“支那”一词在日本开始带上了战胜者对于失败者的轻蔑的色彩。1913年又根据驻华公使的提议商定:日本政府今后均以“支那”呼称中国。对此引起了很多中国人的愤怒。1930年,国民政府还照会日本:倘若日方公文使用“支那”之类的文字,中国外交部可断然拒绝接受。直到日本战败后,应中国代表团的要求,盟国最高司令部经过调查,确认“支那”称谓含有蔑意,故于1946年责令日本外务省不要再使用“支那”称呼中国。 1,“支那”起源于印度。印度古代人称中国为“chini”,据说是来自“秦”的音译,中国从印度引进梵文佛经以后,要把佛经译为汉文,于是高僧按照音译把chini就翻译成“支那”。同为印欧语系的古罗马称中国为Sinoa,后来的英文中的China,和法文中的Chine,都是来自这个语源。《大唐西域记》就有一段记载:“王曰:‘大唐国在何方?经途所宣,去斯远近?’对曰:‘当此东北数万余里,印度所谓摩诃至那国是也。’” Sia的回答:这个词最早来自古代印度语marha cina本意是大东方。 后来随着佛经的东传,唐代高僧玄藏法师将它音译为今天的字。后来佛教又再传入日本,于是日本人也将这个词泛指整个东亚。 近代以后英国人占领印度,于是把印度人口中的cina一词转写成英语,就是今天英语中中国China一词。 到了晚清民国初,孙中山,章太炎,秋瑾等人为了不使用清朝国号的清,转而把这个词用来专指中国,由于他们长期在日本活动,所以日本人也习惯了他们的用法。 二战时,日本提出大东亚共荣圈计划,为了强调整个东亚地区,所以日本人套用了这个词。严格上讲他们说这个词时是指整个东亚地区,不仅包括中国,还包括了越南,朝鲜,满洲等地 王婉辰的回答:“支那”是英文China的谐音,日语中有很多外来语读音,支那人本身不带贬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