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七喜的回答:负荷——负荷是影响生物滤池性能地主要参数,通常分有机负荷和水力负荷2种。有机负荷是指每天供给单位体积滤料的有机物,用N表示,单位是 kg(BOD5)/m3(滤料)?d。由于一定的滤料具有一定的比表面积,滤料体积可以间接地表示。生物膜面积和生物数量,所以,有机物负荷实质上表征了 F/M 值。普通生物滤池的有机负荷范围为 0.15~0.3kg(BOD5)/m3?d;高负荷生物滤池在1.1 kg(BOD5)/m3?d 左右。在此负荷下,BOD5 去除率可达 80%~90%。为了达到处理目的,有机负荷不能超过生物膜的分解能力。水力负荷是指单位面积滤池或单位体积滤料每天流过的废水量(包括回流量),前者用qF 表示,单位为 m3/m2?d。后者以 qV 表示,单位为 m3/m3?d。水力负荷表征滤池的接触时间和水流的冲刷能力。水力负荷太大,接触时间短,净化效果差,水力负荷太小,滤料不能充分利用,冲刷作用小。一般生物滤池的水力负荷为 1~4 m3/m2?d。高负荷生物滤池为 5~28 m3/m2?d。有机负荷、水力负荷和净化效率是全面衡量生物滤池工作性能的三个重要指标,它们之间的关系是N=SQ qSS0 = qVe = FeV1?η H1?η式中S0为进入滤池废水的有机物浓度;Se 为二沉池出水的有机物浓度。η为有机物去除率。由上式可知: (1)当进水浓度和净化效率一定时,出水浓度也一定,则qv 与 N 成正比; (2)当出水浓度和水力负荷qV一定时,效率越高意味着N也越高; (3)当水力负荷和出水浓度一定时,处理效率随着H的增加而提高。由于不同深度出的废水组成不同,膜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也不同,因而实际的有机物去除率是不同的。一般沿水流方向,有机物去除率递减。当滤池深度超过某一数值后,处理效率提高不大。通常滤池的深度为2~3m。 处理水回流——在高负荷生物滤池的运行中,多用处理水回流,其优点是: (1)增大水力负荷,促进生物膜的脱落,防止滤池堵塞; (2)稀释进水,降低有机负荷,防止浓度冲击; (3)可向生物滤池连续接种,促进生物膜生长; (4)增加进水的溶解氧,减少臭味; (5)防止滤池孳生蚊蝇。但缺点是:缩短废水在滤池中的停留时间;降低进水浓度,将减慢生化反应速度;回流水中难降解的物质会产生积累;冬天使池子中的水温降低等。可见,回流对生物滤池性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采用时应做周密分析和试验研究。一般认为在下述三种情况下应考虑出水回流:进水有机物浓度高 (1)(如 COD>400mg/L); (2)水量很小,无法维持水力负荷在最小经验值以上时; (3)废水中某种污染物在高浓度 时可能抑制微生物生长。 供氧——向生物滤池供给充足的氧是保证生物膜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有利于排除代谢产 物。影响滤池自然通风的主要因素是滤池内外的气温差以及滤池的高度。温差愈大,滤池内的气流阻力愈小、通风量也就愈大。滤池内的气温和水温一般比较接近,因废水温度比较稳定,故池内气温变化幅度也不大。但滤池外气温不单在一年内随季节的转换而有很大的变化,而且在一日内也有较大变化。所以,生物滤池的通风随时都在变化。当池内温度大于池外温度时,池内气流由下向上流动,反之,气流由上向下流动。供氧条件与有机负荷密切相关。当进水有机物浓度较低时,自然通风供氧是充足的。但当进水 COD>400~500mg/L 时,则出现供氧不足,生物膜好氧层厚度较小。为此,有人建议限制生物滤池的COD<400mg/L。当入流浓度高于此值时,采用回流稀释或机械通风等措施,以保证滤池供氧充足! Vera。的回答:生物滤池有哪几种形式 碳氧化滤池 硝化滤池 请 反硝化生物滤池 碳氧化/硝化滤池 在 前置反硝化生物滤池 此 后置反硝化生物滤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