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鱼的眼泪/??的回答:人们不是常说,家是温暖的港湾吗?这以此展开写 美人鱼的眼泪/??的回答:人们不是常说,家是温暖的港湾吗?这以此展开写 卓玥的回答:关注我们的家园 (关注物质家园方面)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恩格斯 “美丽的家园我爱你……”这是何静用甜美的歌声在描述一个山清水秀姹紫嫣红的大家园。然而几年后,听到的却是“我是一只小小鸟,想要飞却怎么样也飞不高,我寻寻觅觅一个温暖的怀抱……”的诉苦与衰求,是伍佰对广白鸽”的无限同情与无奈……这难道是我们地球人的家,一个连鸟儿栖息的地方也找不到的家?我惊愕了,我迷茫了…… 不晓得传说中光彩闪耀的楼兰是如何消逝在浩渺无边的大漠中,也不懂得繁荣兴盛的巴比伦如何在天地间化为乌有。然而,我们却目睹了无数生灵苟延残喘、销声匿迹的那一刻,看到了巴西森林中大火烧过的累累“疮疤”,经历了阿拉斯加湾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为蓝色海洋“献礼”的那一瞬,也感受到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时大地的哭泣、双子塔的轰然倒塌后伤残者迷茫黯淡无神的眼神…… 《圣经》有言:“出生,就是被掷出伊甸园。”是的,三次风潮汹涌的科技革命的来临;人类轻而易举地成为大自然的“主宰”,这群标榜最聪,明的一族动物,却在所谓改造大自然口号的掩饰下,向大自然举起了“屠刀”。上帝赐予我们一个美丽温馨的家园,却让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将她一点一点毁灭,可悲啊,高科技的发展却成为人们破坏“母亲”的利器!发达国家将环境恶化责任完全放到贫国头上,在政治经济不平等之外,造成新的更大的生存不平等。 当自然以它独有的不可控制的方式惩罚人类时,当沿海城市面临着变为海底废墟,当紫外线穿过层层大气层肆虐侵蚀着人们的肌肤,当漫天的黄沙笼罩着万物时,我们亲密的动物 伙伴一个个“挥手自兹去”,乌云流下了酸涩的泪水,人类也从梦中惊醒,自己到底对自己的家园干了些什么? 终究,人类是一群有理性、有智慧的芦苇,他们主动自我检讨和批判,能够意识到坏境对生存的生死攸关的作用。于是,有了巴西的“我们的大自然计划”,有了非洲的“野生动物保护区”,有了在世界各地开花的“绿色经济”。 摸着伤痕累累的哭泣的家园,我的心在流泪。不管人类做出的补救能否有效,但终究有了忏悔的意图,这便是可喜的进步。 善待生命,就是善待地球上的万事万物,善待我们朝夕相处的家园,因为人类离不开家园。 点评: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自然给人类提供赖以生存的资源,但是在撷取所需之后,百般摧残她。原本美丽的母亲千疮百孔、伤痕累累。作者指出人类自食苦果,要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代价。然后作者笔锋一转,对人类勇于认识错误和罪行并且进行弥补进行褒扬和肯定。本文说理辩证,气势磅礴,语言婉转,是一篇较成熟和老道的考场作文。 寻找精神的家园 (关注精神家园方面) “我们大家共有的并非一个身躯,但却共有一个生长过程,它引导我们经历生命的一切阶段为痛楚,不论是这种或那种形式。” ――卡夫卡 毕淑敏曾经说过:“若有可能,要为自己的精神修三间小屋: 第一间盛满对人的爱和恨,第二间盛满事业,第三间用于安放自己。”“给精神一间小屋”,一个恰切的比喻!它为疲惫的心灵提供遭风避雨的亭阁,它伴随着人类成长的每一步,记载从野蛮走向文明过程中的坎坷与艰辛,痛楚与忧伤。一旦失去精神家园,人,只是行尸走肉般的生存而不是生活,像一个没爹没娘的孩子,漂泊而踯厨街头! 正因如此,文明史上有许多的集大成者为寻找可以停靠自己思想的“家园”而疲于奔波。 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意识到:犹太人所急需的拯救并不是外在命运的拯救,而是内少道德的改善。他向犹大人大声疾呼:“日期满了,上帝的国近了。你们当悔改,信福音。” 无疑,耶稣的用“爱”来取代律法, 为拯救灾难深重的以色列人寻找精神的皈依,但他的改革宗教的行动却触犯了犹太教上层人士的利益,被犹大教会以“假先知”、“假基督”的罪名,钉死在十字架上。 “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一无所知。”说话的是谁?虽然他其貌不扬,出身铁匠家庭,其思想却是熠熠生辉, 他就是西方哲学的开山鼻祖——苏格拉底。 他引导人类认识自己,追寻自己的精神家园,学会怀疑,学会批判,而正是这些问题把他引向了死路,雅典统治者怎么会允许他引导民众有自己的思想呢? 于是,他被戴上了精神的枷锁,遭受世人的白眼。尽管几千年已经逝去,我们无法想像出先哲看着街两旁愚蠢自负的眼神时,心中是多么的痛苦! 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在东方,同样是一位主张“仁政”的圣人——孔子命运多舛,为了让百姓过安稳日子,让国君接受自己的主张,实现政通人和,不辞辛苦带领弟子到各诸侯国游说,但是,圣人却是碰得一鼻子灰,被巧妙地形容为如“奄奄如丧家之犬”,何其狼狈! 诺瓦利斯说:“哲学就是怀着永恒的乡愁寻找家园”,爱极了另一位可爱的“圣人”庄子,一生都在为寻找’精神家园孜孜不倦。这个世界贫乏、混乱,禾诗意、无色彩,当其妻死时,他惊世骇俗地击缶而歌,庆贺她回到永远的“故乡”。但此时的他更加无聊和落拓,“而已反其真, 而我犹为人猗”,即使是“逍遥游”,长歌当哭,也找不到永恒消失的故乡,只能对着落日唱着永恒的恋歌,这是怎样忧伤绝伦的调子啊!梦中的“乌托邦”越走越远,圣人宁愿“拖着尾巴在泥水里活着”。 为了找到精神的家园,人类要为之付出血与火的代价,这当中的每一步都是惊心动魄扣人心弦。但也正是有了为精神家园而不断探索的先人和行动,人类的精神才不再孤独和彷徨。 点评: 作者由毕淑敏的话切入,选取了四个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四杰——耶稣、苏格拉底、孔子、庄子。这四个人中,每一个都有其典型的个性,有的为拯救人类、探索真理而蒙难;有的为推行主张而穷困潦倒、带着乡愁狂放不羁。例子都围绕中心“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来进行说理的,有机组合,相互照应。行文流利,材料充足,说服力强,是一篇较有深度的文章。 我抄来的,给个满意答案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