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璞玉的回答:意思是信中前半讲长久地相思,后半讲长时间的离别。久别离是指长时间的离别。
出自《孟冬寒气至》,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此诗抒写的是寒冬长夜里深闺思妇的离愁别恨,表现其坚定不移的爱情。
原文如下: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三五明月满,四五詹兔缺。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译文如下:
初冬十月寒气就袭来了,呼啸的北风多么凛冽。心多忧愁就知道夜晚长,抬头看天上星斗罗列。每月的十五日月亮就圆满,到二十日就已残缺。
有客人从远方到来,带来了你给我的书信一封。信中前半讲长久地相思,后半讲长时间的离别。
把书信放在衣袖里面,三年后字迹也没有泯灭。我一心怀抱着衷爱之意,只怕你不知道这一切。
词句注释如下:
⑴孟冬:冬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十月。
⑵惨:残酷,狠毒;或指悲痛,伤心。栗:冷得发抖,这一词兼指心理和生理上的感受。
⑶列:“裂”的古字,割,分。这里是排列的意思。
⑷三五:农历十五日。
李小琴的回答:意思是信中前半讲长久地相思,后半讲长时间的离别。久别离是指长时间的离别。
出自《孟冬寒气至》,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此诗抒写的是寒冬长夜里深闺思妇的离愁别恨,表现其坚定不移的爱情。
原文如下: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三五明月满,四五詹兔缺。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译文如下:
初冬十月寒气就袭来了,呼啸的北风多么凛冽。心多忧愁就知道夜晚长,抬头看天上星斗罗列。每月的十五日月亮就圆满,到二十日就已残缺。
有客人从远方到来,带来了你给我的书信一封。信中前半讲长久地相思,后半讲长时间的离别。
把书信放在衣袖里面,三年后字迹也没有泯灭。我一心怀抱着衷爱之意,只怕你不知道这一切。
词句注释如下:
⑴孟冬:冬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十月。
⑵惨:残酷,狠毒;或指悲痛,伤心。栗:冷得发抖,这一词兼指心理和生理上的感受。
⑶列:“裂”的古字,割,分。这里是排列的意思。
⑷三五:农历十五日。
行茶好的回答:“上言长相思,下言久别离”。 --这是出自《古诗十九首》中第十七首《孟冬寒气至》的一个句子。 远方的亲人送来一封信,信上先诉说了对我的想念之情,又描述多日来与我的分别之苦。 曾维的回答:“上言长相思,下言久别离” 意思是:(远方有人替我捎来家信,)信上先诉说了对我的想念之情,又描述多年来与我的分别之苦。 这两句诗出自《古诗十九首》中第十七首《孟冬寒气至》。全诗为: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孟冬寒气至》是一首乐府诗,是一位女子思念远方爱人时的自述。“客从”四句,不是叙述眼前发生的喜事,而是主人公在追想遥远的往事。读后面的“三岁”句,便知她在三年前曾收到丈夫托人从远方捎来的一封信,此后再无消息。而那封信的内容,也不过是“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不难设想:主人公在丈夫远别多年之后才接到他的信,急于想从信中知道的,当然是他现在可处、情况如何、何时回家。然而这一切,信中都没有说。就是因为这么一封简之至的信,才让人心怀忧虑。所以女子在结尾两句,明白地说出她的心事:我“一心抱区区”,全心全意地忠于你、爱着你;所担心的是,我们已经分别了这么久,你是否还知道我一如既往地忠于你、爱着你呢? 吴美婷的回答:“上言长相思,下言久别离”。 --这是出自《古诗十九首》中第十七首《孟冬寒气至》的一个句子。 远方的亲人送来一封信,信上先诉说了对我的想念之情,又描述多日来与我的分别之苦。总的说,前后两句是连贯的意思,因为长久的分别而产生的深切思念之情。 这个并不一定就是爱情的表达,也可以用来表示亲人朋友之间的思念,具体要看引用者和引用情境的不同而定。所谓“那个我又是一心地爱着你的,只是你不知道”,是诗中的后两句“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古诗十九首 孟冬寒气至--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注释】 三五:农历十五日. 四五:农历二十日. 三岁:三年.灭:消失. 区区:指相爱之情. 【语译】 农历十月,寒气逼人,呼啸的北风多麼凛冽. 满怀愁思,夜晚更觉漫长,擡头仰望天上罗列的星星. 十五月圆,二十月缺.有客人从远地来,带给我一封信函. 信中先说他常常想念著我,后面又说已经分离很久了. 把信收藏在怀袖裏,至今已过三年字迹仍不曾磨灭. 我一心一意爱著你,只怕你不懂得这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