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昊的回答:http://www.cqwb.com.cn/newsfiles/201006/24/20100024120000363796.shtml请看链接 凭栏观海的回答:长三角区域规划将包括九方面内容: 一、区域的整体定位以及各城市的职能与分工;二、城镇体系发展和城镇布局;三、港口、机场等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四、产业空间布局以及发展目标、方向;五、水、土地等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六、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与灾害防治;七、科教信息资源整合与人力资源开发;八、对外开放与市场体系建设;九、其他一些需要跨省区规划解决的问题。 除了此前被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郭培章强调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内容外,“整个区域的定位及城市分工”,所占分量也甚重。 发改委方面已对长三角区域的“定位”有了初步考虑。即努力使长江三角洲地区逐步成为空间结构合理、城市和产业分工明确、经济规模明显放大、区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全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成为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先导区,全球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技术研发中心和物流中心。 另一个极引人注目处,在于产业布局分工。 城市要不要进行明确的功能划分?产业该不该实施地区分工?这是近一年里政府层面、学术层面意见分歧较大的一个话题。“支持派”认为,这有利于缓解长三角日渐严重的重复投资、结构雷同的现象,可以更好整合配置资源;而“反对派”最大的担心是,行政干预下的人为分工与布局,往往会事与愿违。就像“上海经济区”的无疾而终一样。 现在看来,“支持派”意见显然占了上风,并被吸纳进入了决策层面。很有可能成为此次区域规划专家咨询组主要成员的中科院院士陆大道,在被记者问及“这是否意味着规划将可能会对上海、苏州等城市进行明确的功能分工——规划哪里将重点发展什么、哪里又不能发展什么产业”时,也作出了肯定的回答。当然,他也再三强调:这种安排、布局,将“肯定地与过去行政指令不同,而更多地依赖市场配置资源的手段”。 不过,这些规划内容只是指明了方向,“大同”之下还是有“各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