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昊的回答:一、煲耳机的方法: 1.舒筋——使用正常听音(平时正常听的音量)强度三分之一的音量驱动耳机12小时(累计时间); 2.通络——使用正常听音强度三分之二的音量驱动耳机12小时(累计时间); 3.习武——使用正常听音强度驱动耳机72小时;(累计时间) 4.打擂——使用正常听音强度三分之四的音量驱动耳机24小时(累计时间); 5.出道——进入正常使用阶段。 二、适合煲耳机的音乐: 1.女声——蔡琴《渡口》《你的眼神》、王菲《天空》、万芳《猜心》、莎拉布莱曼等。 2.男声——腾格尔《天堂》、老鹰乐队《加州旅馆》等。 3.高频——吕思清《四季》、阿卡多《Diabolus in Musica》等。 4.低频/整体——阎学敏《炎黄第一鼓》里的《鼓诗》、《高山流水》等。 据说最好的煲机音乐就是《渡口》。另外,以上四类歌曲偏向于“舒筋”阶段听。后续阶段,还可以增加类似“THE SINKING”的歌曲。直到煲耳机的过程结束。 这种方法虽然繁琐,但可以提高器材性能,不会对器材有损害隐患,进而延长器材寿命。 三、懒人煲耳机方法 收音机法:找个有耳机插孔的收音机,把收音机调到无信号沙沙响的地方,插入耳机即可。通常每隔几个小时,可以让耳机休息一下。 需要强调的是,不要对耳机煲过以后的效果过于理想化,因为有很多煲过以后的耳机,音质表现会跟预期还是不大一样。其实,所谓煲耳机就是让耳机加速老化,使各部件的物理性稳定,从而达到最佳的听觉效果的过程。 如有帮助请采纳,或点击右上角的满意,谢谢!! 白色郁金香的回答:前两天白天放音乐三个小时左右,音量为平时听音的三分之二,往后音量为平时正常声,老火褒足100小时可以入耳,300小时进入火候,之后耳机基本褒开,可以正常聆听,当然也可以不褒自然听就可以,还可以慢慢感受耳机的变化,每天都会感觉耳机越来越好,这也是一种享受, 蔡琴的《渡口》,这首音乐前面的三次鼓声,这三次鼓声能够体现耳机的低频下潜程度,声音下潜越深说明耳机对于音乐表现力越好,当然也可以尝试出低频是否浑浊。蔡琴声音测试人声的表现。 《偏偏喜欢你》的配乐中使用的弦乐与钢琴的配乐,测试高频上的表现。听这首音乐应注意中高频上的表现,听听高频上是否刺耳中高频的表现是不是互相影响。 《加州旅馆》经典试音曲目里面是一段在模拟酒吧里现场演出的录音。这首音乐主要测试的是耳机的声场表现,在开场20秒后掌声还是响起,这个时候可以感觉一下自己是否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1分20秒的时候,音乐声、掌声、欢呼声同时响起,是个不错的测试耳机声场表现的地方,大家可以在这个点详细听听。 《one i love》这首曲目小编常用来测试耳机的细节表现,从开始到1分15秒这段时间,歌曲是女声的清唱,没有配乐的干扰。通过好的耳机的表现,演唱者演唱时的换气、口水音等都会一一呈现在你的耳畔,如果耳机不好则表现不出这些来,听到的细节会很少。 《鼓诗》是一首表现耳机对于声音控制力的歌曲,这首曲目里是中国传统鼓声的演绎。整首曲目中鼓声大多短小有力,可以用来测试耳机,看是否有发散或者浑浊的表现,当然也要感受是否有力度。低频上声音没有力度则有可能说明耳机不好,或者音源推力不足,需要添加耳放。 《琵琶对萨克斯》这首音乐中重点听得是琵琶在高频上的表现,一点是高频是否刺耳,第二点就是高频上是否有发散的现象。这里很多朋友对于低阻耳机有个误解,那就是关于低阻耳机的耳放问题,通过高频能表现出这个低阻耳机到底需要不需要耳放。如果低阻耳机高频发散的话,说明电流的变化对耳机影响很大,则要考虑加上低阻耳放。所以这首音乐对于低阻耳机来说比较合适试音。有用采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