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博仁的回答: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也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仅有的两个唐朝人。他们倡导古文是为了推行古道,为了复兴儒学。韩愈说,“学古道而欲兼通其辞;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题欧阳生哀辞后》)。所以,他们的古文理论都把明道放在首位,不过韩特别强调儒家的仁义和道统,柳则主张“以辅时及物为道”(《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 宝宝的爸爸的回答:盛唐后期至中唐前期,相继出现一批崇儒复古、谋求革新的作家,萧颖士、李华、元结、独孤及、梁肃、柳冕等,先后出来提倡散体,反对骈文。他们的复古主张为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文学史上通常称他们为古文运动的先驱者。但他们的作品大多带骈文余习且成就有限,表现着文体文风蜕变期的特点。 中唐后期,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古文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上达到全盛期,一直发展到唐末五代。韩、柳有自成体系的古文理论,包括明道、养气、学古、创新等各方面主张,旗帜鲜明,辩论有力。古文虽称为“古文”,倡导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实则师其意而不师其辞,并要求从唐代活的语言中提炼新的书面散文语言,生动流畅,较近口语,扩大了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对后代散文发展影响很大。韩、柳的古文作品数量多、成就高,闳中肆外,无体不备,浑浩流转,雄深雅健,给人们提供了古文的范本。……同时的白居易擅长写明白晓畅的文章,樊宗师好为奇奥生僻之作,刘禹锡也是古文好手,他们与韩、柳殊途同归,唐代古文便被推到全盛阶段。后起者有刘蜕、孙樵、杜牧诸人。唐末五代,又出现了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作家,以短小犀利之笔讽刺现实,被鲁迅誉为“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