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风的回答:爱新觉罗·胤礽(1674年6月6日-1725年1月27日),清朝宗室,康熙帝时的废太子。后避其弟雍正帝之讳,改名允礽。
清朝第一位享有公开立储的皇太子,亦是唯一一位康熙亲自公布天下拥有册封礼遇的皇太子。胤礽于皇太子位长达三十八年之久。尔后康熙不再公开建储大典立皇太子,恢复旧有祖制以遗诏的形式立太子。胤礽病逝后雍正追封为和硕理密亲王。
胤礽自幼即聪慧好学,胤礽被圣祖训谕成优秀的预备储君培养,幼年时就亲自教他四书五经。六岁时,圣祖令名儒张英、李光地为胤礽之师,并令熊赐履授以理学诸书。
康熙二十五年 (1686年),特召江宁巡抚、著名理学家汤斌以礼部尚书之位为詹事府詹事,直隶大名府兵备道耿介为少詹事,胤礽能熟练使用满语、蒙古语、汉语官话三种语言,马术出众,能左右开弓,儒家基本经典亦能粗通,并且时常听闻圣祖宣讲治国之道。?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七月,圣祖亲征噶尔丹,在乌兰布通之战前夕,驻古鲁富尔坚嘉浑噶山,圣祖患疾,召太子及皇三子胤祉至行宫。太子侍疾无忧色,圣祖伤心,遣太子先返北京,这件事是父子情份产生裂痕的起因。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二月,圣祖再次亲征噶尔丹,命令时年二十三岁的太子代行郊祀礼,同时坐镇京师监国理政,各部院奏章听从太子指示处理,如发生重要之事,大臣议定后,奏启太子[5][6]。六月,战胜噶尔丹,圣祖回京,太子在诺海河朔亲迎,圣祖命太子先还。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圣祖出兵宁夏,仍然命太子留守京师。但是,此时已经有对太子不利的流言传至圣祖,权力与亲情之间的矛盾开始生冲突,自此圣祖对太子的眷爱渐渐产生了变化。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初四,圣祖在巡视塞外返回途中,在布尔哈苏台行宫,召诸王、大臣、侍卫,文武官员等齐集行宫前。胤礽被圣祖以“不法祖德、不仁不孝”等罪被废黜太子身份。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辛巳,又以“虽被镇魇,已渐痊可”为托词,复立胤礽为皇太子,妃复为皇太子妃,暂时解决了皇子争位的难题,但是“父子君臣”之间却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裂痕。
康熙五十一年 (1712年)九月三十日,圣祖巡视塞外回北京当天,即向诸皇子宣布:“皇太子胤礽自复立以来,狂疾未除,大失人心,祖宗弘业断不可托付此人。朕已奏闻皇太后,著将胤礽拘执看守。”
胤礽废黜幽禁于紫禁城之咸安宫。十一月十六日,将废皇太子事遣官告祭天地、太庙、社稷。废太子胤礽的大哥胤禔,康熙亦命令严加禁锢幽禁皇长子胤禔于府第内。
康熙六十一年三月,康熙快驾崩时传言于圆明园初见弘历得康熙最钟爱,但是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初期均不封弘历爵位世子、长子尊其爵。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传位于雍正皇帝胤禛。
风随影动的回答:康熙三十余年,康熙帝册封正白旗都统,三等伯石文炳之女石氏为皇太子胤礽嫡富晋,康熙三十四年册封石氏为皇太子妃。石氏作为清代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正式册封的皇太子嫡福晋,成为有清一代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正式册封的皇太子妃,以准皇后的地位掌管六宫事务近二十余年。并以其毓质名门,贤淑,恭孝,宽和,深得康熙帝赞誉。 石氏先祖世居苏完,姓瓜尔佳氏。明嘉靖年间移家辽东,遂以石为氏。石氏的曾祖父石廷柱于太祖时来归,隶汉军正白旗。官至镶红旗固山额真,镇海将军,一等伯,以三等伯世袭。顺治十八年二月卒,赐少傅兼太子太傅,谥忠勇,并立碑记绩。祖父华善是其第六子,为豫亲王多铎婿,授和硕额附。官至安南将军,平寇将军,定南将军。康熙三十四年卒。父石文炳袭起祖父三等伯,官至福州将军,授正白旗汉军都统。闻其父守丧还京,卒于途。 四十八年,复立胤礽为皇太子,再次立石氏为皇太子妃。五十四年十一月,有医贺孟钫撸??返i福晋治疾,胤礽以矾水作书相往来,复嘱普奇举为大将军,事发,普奇等皆得罪。五十七年四月石氏卒。康熙帝称其“秉资淑孝,赋性宽和,作配胤礽辛勤历有年所”。礼布不敢为她奏请祭文,康熙命翰林院撰写,秋后致祭。按规定,亲王福晋可用二十名侍卫,胤礽无侍卫,康熙特命步军统领隆科多率三十名侍卫穿孝,超过了对亲王的规格,仍按皇太子妃的待遇予于后葬。 太子妃石氏约于康熙四十年左右,生一女,为胤礽第三女(三格格)。五十九年,封太子妃所生之女为和硕格格,其婿为和硕额附。三格格是皇太子妃石氏唯一的亲生骨肉,也是康熙帝唯一的嫡亲孙女,并指婚下嫁蒙古王公。 石氏的一生是幸运的也是非常不幸的。正所谓夫荣而妻亦荣,随着皇太子的废立,太子妃的地位也沉浮不定。石氏以皇太子妃之尊,最后落得与皇太子一样同幽禁于咸安宫,真是一对苦命鸳鸯呀!孤苦无依,抑郁而逝,又不谓之凄惨。 许鑫燕的回答:爱新觉罗·胤礽(1674年6月6日—1725年1月27日),清朝宗室,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经过公开册立的皇太子。乳名保成,清圣祖玄烨第二子,母为仁孝皇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除康熙早殇诸皇子外序齿为皇次子。因其胞兄、嫡长子承祜幼殇,在胤礽刚满周岁时即被确立为皇太子。 胤礽自幼即聪慧好学,文武兼备,不仅精通诸子百家经典、历代诗词,而且熟练满洲弓马骑射;长成后代皇帝祭祀,并数次监国,治绩不俗,在朝野内外颇具令名,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康熙的负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二月,清圣祖康熙帝北征噶尔丹,特命胤礽监国,后清圣祖北征都让胤礽监国理政。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九月,胤礽侍驾南巡,以病留德州而止。四十二年正月,仍侍驾南巡。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胤礽以罪废拘系于咸安宫,同年十二月被释放。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胤礽被复立为皇太子。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十月,再以罪被废黜,仍禁锢于咸安宫。此后多次有推荐其复立的建议,但康熙帝始终未再立胤礽。 雍正帝继位之后将其改名为“允礽”,雍正二年(1724年)十二月十四日(公历1725年1月27日)幽死,享年五十一岁。后被追封为和硕理亲王,葬于黄花山(今天津蓟县)理亲王园寝,谥曰密。有作品见《康熙朝雅颂集》、《晚晴簃诗汇》。 张长河的回答:胤礽是谁 胤礽全名为爱新觉罗·胤礽(1674-1725年),乳名为保成,是康熙帝玄烨和仁孝皇后赫舍里氏的孩子。 胤礽的画像 胤礽出生于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巳时即1674年五月初三上午九时至十一时,但由于难产,皇后赫舍里氏在生下胤礽4个小时后就去世了,因此,胤礽就成了出生就无母的孩子。 在胤礽一岁零七个月时,就被康熙帝立为太子,这也是清朝唯一的一位皇太子。胤礽从小就天资聪颖,康熙又对胤礽极为宠爱,幼时就跟随康熙帝生活,康熙帝也就成为了胤礽的启蒙老师。幼年时期的胤礽更是一个完美的学生,文武双全,教他的老师更是怕被他考到,以才疏浅陋辞去老师这一职位。年纪稍长后的胤礽,在康熙帝在外时,更是替康熙帝处理政务,得到了朝廷群臣的表扬。康熙帝对于胤礽这个儿子,更是骄傲,对他的就宠爱更甚。 然而,也正是由于康熙帝的宠爱甚至是溺爱,让胤礽变得奢侈、脾气暴躁、刁蛮无理,之前的气度更是荡然无存。这也使得胤礽树敌无数,更是经历了太子之位两立两废。胤礽被囚禁于咸阳宫内,也是因为康熙帝与胤礽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大造成的。 康熙帝终年69岁,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在畅春园清溪书屋驾崩,四阿哥胤禛最终登上了皇位,即雍正。在诸子夺嫡中,胤礽最终以失败告终。 雍正二年十二月十四日胤礽51岁时,病死,葬于黄花岗理亲王园,死后又追封为和硕理亲王。 爱新觉罗胤礽: 爱新觉罗胤礽是康熙帝爱新觉玄烨的第七个儿子,仁孝皇后赫舍里氏所生。胤礽从小无母,康熙帝对其甚为宠爱,可以说胤礽从出生就注定会被册封为皇太子。 在很多的电视剧作品中,爱新觉罗胤礽总是以懦弱无能的形象出现。其实,在历史上,胤礽却不是这样的形象。很多电视剧作品中的胤礽都是被曲解了的。虽然因为在皇室之争中,胤礽经历了两废两立,以失败告终,但是胤礽为朝廷付出的辛劳也是不能磨没的。胤礽从小刻苦努力,文武双全,能懂满文、蒙文和汉文,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的的皇太子。而且生为一个储君,一定会有一些自己的过人之处,更何况康熙帝在当时对胤礽也是很满意的。在康熙帝亲征葛尔丹的时候,就留守在京城,为康熙帝处理政务,免去了很多的后顾之忧。胤礽为康熙帝能够有这样出色的政绩是功不可没的。 胤礽因为在夺嫡中失败,失去了往日的自信骄傲,晚年更是过得不好,自己也心灰意冷,不久就病倒了。虽然雍正对胤礽一家并没有置于死地,册封胤礽的儿子为郡王,但失败的结果,还是让胤礽一家失去了很多。弘皙带着家人迁居至离京城20里以外的郑家庄。 胤礽在雍正登基6个月左右,就病死于咸阳宫内,终年51岁。死后,雍正将胤礽册封为和硕理亲王,并以和硕亲王的规格办了葬礼,且安葬于黄花岗理亲王园。 胤礽怎么读: 胤礽这两个字可能是比较不常用的字,因此,很多人在第一次看到的时候,很是陌生。但是,对于一直看清宫剧的人来说是比较熟悉的,因为胤礽就是康熙帝的儿子,九龙夺嫡中的废太子。 那胤礽到底怎么读呢?胤礽这两字的拼音为yìn réng。在爱新觉罗这个家族中,取名字是有比较复杂的过程的。在满族,是没有字辈这一说的,只是在入关后,康熙帝吸收了很多的汉人的文化,也就开始采用辈分字。康熙帝生了35个儿子,其中11个儿子早年夭折而死,只剩下24个儿子。胤是康熙帝为儿子们规定的字辈,因此,康熙帝的24个儿子的名字里都会有相同的一个字:胤。康熙帝除了规定儿子的字辈为胤,也给孙子和曾孙规定了字辈:孙子辈为弘,曾孙辈为永。礽具有福的意思,拥有很好的寓意,胤礽又是康熙帝最喜爱的儿子,希望他一生能够生在福中,所以取名为胤礽。在爱新觉罗的宗谱中,小名或者乳名也是十分常见的。就像胤礽的乳名是保成,希望胤礽能够健康成长,不要像其他有的孩子一样早年夭折。 胤礽没有跟他的名字一样一直能够拥有福气,直至登上帝位,生活在那优越的环境中度过令人羡慕的一生。而是经历了大起大落的一生,太子之位的两立两废,最终还是要面对失败的结果。晚年更是凄凉,在病痛中结束了他的这一生。 胤礽福晋: 由于康熙帝对太子胤礽很是喜爱,因此,在太子胤礽这么极为不检点的私生活上也不干涉,甚至包庇胤礽。太子胤礽广罗美女,妻妾更是甚多。其中福晋就有八位:一位嫡福晋,五位侧福晋,两位庶福晋。 胤礽的嫡福晋是苏完瓜尔佳氏,是正白旗汉人军,是都统三等伯石文炳的嫡女儿。康熙三十四年册封石氏为皇太子妃,嫁给胤礽。其实,瓜尔佳氏能被册封为皇太子妃是很不容易的。瓜尔佳氏祖上三辈并没有官位很高的,也没有一个是皇亲国戚。然而,苏完瓜尔佳氏是满族姓氏的八大家之首,祖上虽没有官位高的人,但他们品德良好、功绩卓越,也得到了康熙帝关注。也由于一些朝廷之上的原因(为了让满州贵族内部能够权力均衡,相互限制,也能与汉族有更紧密的联系),康熙帝最终册封瓜尔佳氏为胤礽的嫡福晋。婚后,瓜尔佳氏为胤礽育有一女。 胤礽的侧福晋李佳氏是轻车都尉舒尔德库的女儿,为胤礽育有二儿二女。其中,次子弘晳是康熙帝很喜爱的皇孙,从小在皇宫中抚养长大,雍正继位后,就册封弘晳为理郡王。侧福晋程佳氏是程世福之女,也为胤礽生二儿二女。侧福晋林氏、侧福晋唐氏、侧福晋程氏和侧福晋王氏分别生有一子一女、二子一女、二子二女和二子。庶福晋范氏和庶福晋刘氏都为胤礽生了两个女儿。 胤礽的儿子: 在皇太子胤礽长大后,借着康熙帝的宠爱与庇佑,私生活混乱、不检点。幼时的那些君子气度也逐渐消磨殆尽。 胤礽的孩子还是比较多的,共有十四个女儿十二个儿子。由于很多的原因,很多孩子在幼年时就夭折了。活到成年的儿子,最后也只剩下八个。在胤礽第一次被废掉太子之位时,也只有两个儿子还活着。到了胤礽再次被掉太子之位时,也只有三个儿子还活着。 在胤礽八个儿子中,最出色的要数弘皙了。弘皙是康熙帝的长孙,因为康熙帝喜爱胤礽,因此,对弘皙这个长孙也尤为宠爱,而且从小就养育在宫中。在康熙帝去世后,雍正帝登上了皇位,雍正帝对胤礽一家采取了怀柔的政策,册封弘皙为郡王,并让其居住在京城以北二十里以外的郑家庄。雍正八年,又册封为和硕理亲王。最后,弘皙因为逆案被除宗籍,名字改为四十六,软禁在郑家庄。弘皙在乾隆七年(1742年)九月去世,终年49岁。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正月,乾隆帝又将已经死去三十六年的弘晳恢复原名,收入宗籍。 因为胤礽的大起大落,即使有的孩子早年就夭折了为此感到失落,但是更让人失落的是胤礽活着的儿子们也过着并不是很好的生活,在年纪那么小时,就看到了社会的世态炎凉,尝尽了人间的人情冷暖。如果胤礽的结局并不是这样,而是登上了皇帝的宝座,那么胤礽的儿子的结局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