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利明的回答:教学内容:学唱第七课歌曲《在葡萄架下》第一段歌词。 教学目标: 1、能用明亮、圆润的声音学会演唱歌曲《在葡萄架下》。 2、感受带有切分节奏的歌曲,体验歌曲欢快的情绪。 教学重点:学习歌曲,并使学生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 教学难点:能准确地唱出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教具准备:课件、电子琴、铃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刚才同学们学唱了《在葡萄架下》这首歌曲的旋律,你们认为哪句最难唱呢? 重点解决难点乐句“边疆儿童多快乐”一句的演唱。(出示课件) 2/4 22 23|4 65|54 05|3 10| ①学生谈谈此句音乐情绪和意境的表达。 ②听老师范唱,体验演唱中“声断气不断”的演唱表现技巧和感受其真挚的情感表达。 ③学生模唱,体验与表现。采取集体演唱和个别学生演唱的方式进行。 师:好听的旋律如果加入适当的装饰音更好,会让旋律更富有个性和生命力,我们来试一试。(加入下滑音记号、强音记号以及波音记号,逐一练唱、解决。)(板书) 2、师:这首歌曲有一种节奏在曲中多次出现,是哪种节奏呢? 板书:× × × | × × × | 教师用铃鼓引导学生打节奏,感受切分节奏带来的舞蹈动感。 二、学唱歌曲 1、朗读歌词 师;葡萄园里一片丰收的景象,人们在紧张忙碌着,刚才他们欢快的歌声告诉了大家什么呢?(学生轻声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衬词“来来来……”可以按节奏来读。) (1)这首歌里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他们在哪儿过队日?队日里都有哪些活动呢? (3)歌词中说到的手鼓和冬不拉是两种民族乐器,请看课件。 2、看屏幕,听录音范唱。 3、你们想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来学唱歌词呢? 4、再听歌曲,跟着轻声哼唱歌词。(师生共同评价后教师范唱歌曲《在葡萄架下》,学生跟唱。) 5、一部分学生唱歌谱,一部分学生唱歌词。(生生互评,教师评价。) 6、完整演唱歌曲 三、歌曲表现 1、分析歌曲体验情绪 在这葡萄丰收的季节里,人们载歌载舞欢庆丰收,相信通过刚才的演唱大家已经能体会到歌曲的情绪了。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歌曲的情绪是热烈欢快的……) 第一二乐句前面出现了下滑音,你觉得它是表现什么情绪,能唱一唱吗?(表现“我”的家在美丽的吐鲁番的自豪心情。) 第三乐句也有下滑音而且加入了强音记号。(学生回答,老师总结。这是为了表达少先队员热烈奔放的情感,而且这里运用衬词加上带切分的节奏,使丰收的场面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第四乐句有丰富的力度记号,为什么渐强后突然减弱这样处理呢?(表现新疆儿童发自心底里的快活……) 你能用有表情、有力度变化的演唱来表现少先队员的情绪吗?(全班**演唱。) 四、小结 师:今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表情地学唱了新疆维吾尔族民歌《在葡萄架下》,体验了歌曲欢快的情绪。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了解更多其它民族的音乐,热爱我们祖国的音乐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