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扬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推扬网 门户 你问我答 查看内容

金索妍:《春日》古诗的意思是什么?

2020-8-10 19:4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2| 评论: 0

摘要: 王希克的回答: 风和日丽之时游览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让人耳目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的面貌,万紫千红,到处都是百花开放的春景。 原文: 春日 作者: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 ...

王希克的回答:

风和日丽之时游览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让人耳目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的面貌,万紫千红,到处都是百花开放的春景。 原文: 春日 作者: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 这首诗从字面意思看来,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写的游春观感,但作者从未到过泗水之地,而此诗却写到泗水,其原因是朱熹潜心理学,心仪孔圣,向往于当年孔子居洙泗之上,弦歌讲诵,传道授业的胜事,于是托意于神游寻芳。因此此诗其实是借泗水这个孔门圣地来说理的。 2、朱熹轶事——追索其诗 朱熹有足疾,曾有一个江湖郎中来为他治疗。针灸以后,老夫子感到腿脚轻便了不少。朱十分高兴,重金酬谢的同时,还送给这个道人一首诗:“好多年走路靠一根瘦竹撑动,想不到针灸还真有神奇之功。扔开拐杖出门儿童看了发笑,这难道就是从前匍匐而行的老翁?” 道人拿了朱熹手书的诗章,就离去了。没几天,朱熹足疾重新发作,且比没针灸前更厉害了。急忙派人去追寻道人,已不知道逃到那里去了。朱叹息道:“我不是想惩罚他,只是想追回赠的那首诗,唯恐他拿去招摇撞骗,误了别人的治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熹

ゞo鈊汰乿的回答:

《春日》这首七言绝句是宋代的朱熹所作。这首诗表面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则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春 日 1 胜日2寻芳3泗水4滨5 ,无边光景6一时新。 等闲7识得东风8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危笑的回答:

译文:风和日丽之时游览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让人耳目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的面貌,万紫千红,到处都是百花开放的春景。 《春日》是宋代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创作的一首诗。 原文: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扩展资料: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 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无边光景”所示空间极其广大,就透露了诗人膜求圣道的本意。“东风”暗喻教化,“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哲理诗而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伊澜的回答:

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①无边光景一时新。②等闲识得东风面,③万紫千红总是春。④注释①胜日:良辰。寻芳:游春踏青之意。泗水:古水名,在今山东。春秋时孔子在泗水北岸讲学授徒。朱熹并未到过泗水。诗人在这里以泗水指代孔学,也泛指圣贤之学。 ②无边:无穷或无限。 ③等闲:寻常、随意。此句意谓在寻常的环境里,终于领略到东风的真面目,即圣贤之真蕴。 ④“万紫”句:指洞房浩荡,景物焕然。万紫千红的景致,皆是春光点染而成。 背景据香港刘述先教授查证,此诗及《春日偶成》、《观书有感》均作于绍兴三十一年(1161)辛巳。又《大同集》将此诗题作《和胡先生寻芳》,似为和胡籍溪而作,籍溪卒于绍兴三十二年,故此诗当作于此前。此时朱熹经延平李先生指点,完成了逃禅归儒的过程,学术思想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自感心胸开阔。又说,朱熹有一天在午睡,梦见自己亲自到泗水之滨朝拜孔子,醒来后仅是南柯一梦。现在泗水还在金兵的铁蹄蹂躏之下,要圆此梦,不知要到何年何月,故欣然命笔写下了这首诗,以寄托自己的思愁。 浅析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哲理诗。它借景喻情,深入浅出地阐明“圣贤之道,化育万物”的哲理。首句用“胜日寻芳”四字,点明时间和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寻芳”所记。第二句迭进一层,“无边光景一时新”,可说是对首句“寻芳”的注脚,暗喻孔孟圣学广大精微,奥妙无穷,引人入胜。第三句用“识得东风面”转为议论抒情,暗指悟得孔孟圣学之真蕴。“识”字是“寻”字的结果,是因“寻”而“识”。末句对春天写得生机勃勃,绚丽多姿,实则暗喻一旦把握圣贤之学要领,则心地名彻通畅,豁然开朗。诗人精心用词造句,写得生动流丽,寓哲理于生动形象的比喻之中,读后,只觉春光满眼,好象身游其间,反而不觉得是在说理,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故为后世所传诵,并被列入《千家诗》的第二首。

张洪涛的回答:

《春日》翻译:在风和日丽的一天,(诗人)来到孔子曾经生活过的泗水流域去观赏风景,那里风光无限,一时之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寻常都知道有春风,但是要想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热门推荐
最新资讯

广告服务|投稿要求|禁言标准|版权说明|免责声明|手机版|小黑屋|推扬网 ( 粤ICP备18134897号 )|网站地图 | 邮箱:vayae@hotmail.com

GMT+8, 2025-5-1 18:30 , Processed in 0.06236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