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子强的回答:意思是: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神游:于想象、梦境中游历。
出自北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节选: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译文:
遥想当年的周郎名瑜字公瑾,小乔刚刚嫁给了他作为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手中执着羽扇头上著着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一样。
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人生如同一场朦胧的梦似的,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风中飘逸的回答:“故國神遊”──關於此句的理解有說乃是神遊故國的倒裝,而歷來有爭論的竟是:究竟是誰在神游?是東坡?還是詞中的周郎? 簡直是開玩笑! 當然只能是作者在神遊了,何需爭論。 《說文》云:國,邦也。 故國,本意為舊都,此處東坡之意乃是指已成歷史的那個朝代、政權,亦即他詞中所詠吟的三國時期,更進一步則指的是這一時期的吳國。 東坡身游赤壁,眼前景像的觸發、歷史事件的記憶、風流人物的感召,而使得他的思想穿越時空、神游過去,才寫下此首作品,神游的主體當然只能是作者。 當然,好的作品、特別是流傳千古的大作,文辭語義內涵必當具有更豐富、更多意的性質,但是無論如何理解此處也應當首先是作者在神遊故國,然後才可以再深一步解作作者也在想像詞中的主角神游現在,則周郎笑我也好、周郎小喬笑我也罷、甚至作者與周郎小喬對笑、作者自己的自笑都在此一“笑”之中了。 《古典詩詞講演集》──葉嘉瑩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7年第1版第1次印刷 --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這一段有人解釋為:“故國”乃指四川眉山,“多情”指蘇詞《江神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中所悼念的亡妻。蘇妻王氏亡故後歸葬四川眉山,說王氏若魂游四川,應該會笑東坡年紀這麼大了卻一事無成,不如小喬所嫁的周公瑾年輕有為。但這樣以來主題就分散了。我以為“故國”指的就是赤壁,這樣主題才集中,在加上他的標題原來就是《赤壁懷古》,而且這樣解釋才能上承“遙想公謹當年”。所以這一句話是說,如公瑾死後有知,精神再來赤壁遊歷,就會看到我也在這裡。周公瑾是個有情趣的人,以他多情浪漫的情趣,他一定會開我一個玩笑,雖然我們相隔千百年,他還是會笑我年紀老大,已長了不少白頭髮,而仍然一無所成。 可是蘇東坡在“早生華髮”之後卻不再寫悲哀而寫了“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人生如夢”,人生就像一場大夢,不論得或失,古往今來的人生都是一場夢。且把千古以來興旺盛衰的感慨,個人早生華髮的悲哀都丟開,舉起一杯酒,灑在江心,以酹祭江心的一輪明月。明月之光映在江心之中,那種空明的境界正與他心中的境界合而為一,起了共鳴。不管別人的讚譽誹謗,他若內心是坦然的、光明的,則畢竟是光明的。他自瓊州被召回渡海時寫的兩句詩:“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說明的正是同一種領悟。 李成果的回答:“故国神游”──关於此句的理解有说乃是神游故国的倒装,而历来有争论的竟是:究竟是谁在神游?是东坡?还是词中的周郎? 简直是开玩笑! 当然只能是作者在神游了,何需争论。 《说文》云:国,邦也。 故国,本意为旧都,此处东坡之意乃是指已成历史的那个朝代、政权,亦即他词中所咏吟的三国时期,更进一步则指的是这一时期的吴国。 东坡身游赤壁,眼前景像的触发、历史事件的记忆、风流人物的感召,而使得他的思想穿越时空、神游过去,才写下此首作品,神游的主体当然只能是作者。 当然,好的作品、特别是流传千古的大作,文辞语义内涵必当具有更丰富、更多意的性质,但是无论如何理解此处也应当首先是作者在神游故国,然後才可以再深一步解作作者也在想像词中的主角神游现在,则周郎笑我也好、周郎小乔笑我也罢、甚至作者与周郎小乔对笑、作者自己的自笑都在此一“笑”之中了。 《古典诗词讲演集》──叶嘉莹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7年第1版第1次印刷 --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这一段有人解释为:“故国”乃指四川眉山,“多情”指蘇词《江神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所悼念的亡妻。蘇妻王氏亡故後归葬四川眉山,说王氏若魂游四川,应该会笑东坡年纪这麼大了却一事无成,不如小乔所嫁的周公瑾年轻有为。但这样以来主题就分散了。我以为“故国”指的就是赤壁,这样主题才集中,在加上他的标题原来就是《赤壁怀古》,而且这样解释才能上承“遥想公谨当年”。所以这一句话是说,如公瑾死後有知,精神再来赤壁游历,就会看到我也在这里。周公瑾是个有情趣的人,以他多情浪漫的情趣,他一定会开我一个玩笑,虽然我们相隔千百年,他还是会笑我年纪老大,已长了不少白头发,而仍然一无所成。 可是蘇东坡在“早生华发”之後却不再写悲哀而写了“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人生如梦”,人生就像一场大梦,不论得或失,古往今来的人生都是一场梦。且把千古以来兴旺盛衰的感慨,个人早生华发的悲哀都丢开,举起一杯酒,洒在江心,以酹祭江心的一轮明月。明月之光映在江心之中,那种空明的境界正与他心中的境界合而为一,起了共鸣。不管别人的赞誉诽谤,他若内心是坦然的、光明的,则毕竟是光明的。他自琼州被召回渡海时写的两句诗:“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说明的正是同一种领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