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冰清的回答:罅1 [xià ㄒㄧㄚˋ] [《广韵》呼讶切,去禡,晓。] 亦作“ 鏬1 ”。 1.裂,开裂。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其山甚薄,上穹,如合掌,中罅。”《老残游记》第八回:“只是此桥仅有两条石柱,每条不过一尺一二寸宽,两柱又不紧相黏靠,当中还罅着几寸宽一个空当儿。”参见“ 罅发 ”。2.裂缝,缝隙。《鬼谷子·抵巇》:“圣人见萌牙巇罅则抵之以法。” 唐 韩愈 《县斋有怀》诗:“湖波翻石车,岭石坼天罅。” 宋 洪迈 《夷坚乙志·石棺中妇人》:“ 南剑州 将乐 尉 蔺敭 因捕盗至山村,见农人掘地得石棺,无罅,乎匠人凿开。” 茅盾 《子夜》十七:“淡青色的天幕上停着几朵白云,月亮的笑脸从云罅中探视下界的秘密。”3.间隙。《新唐书·萧瑀传》:“ 贞观 初, 房玄龄 、 杜如晦 新得君,事任稍分, 瑀 不能无少望,乘罅切诋,辞旨疏躁。” 宋 陆游 《送辛幼安殿撰造朝》诗:“古来立事戒轻发,往往谗夫出乘罅。”参见“ 罅隙 ”。4.缺漏。 清 龚自珍 《此游》诗:“此游好补前游罅,挥手云声浩不闻。” 【罅漏】1.裂缝和漏穴。 宋 苏轼 《飓风赋》:“补茅屋之罅漏,塞墙垣之隤缺。”2.疏漏;遗漏;漏洞。 唐 韩愈 《进学解》:“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宋史·杜范传》:“考封桩国用出入之数,而补窒其罅漏;求盐筴楮币变更之目,而斟酌其利害。”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十六国春秋》:“今本有叙事而无赞论,此其罅漏之显然者。”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绪论:“他们宁愿以偏胜之故,而罅漏百出,受人指谪,然而一段精光,不可偏废者也在此。”3.缺失。 明 刘基 《郁离子·荀卿论三祥》:“水旱相仍,饥馑无蓄,虽有凤凰麒麟日集于郊,无补 楚国 之罅漏。” 清 梅曾亮 《朱孺人墓志铭》:“吾家素贫,而族大婣众,宾客酒浆束脩之供馈,能内外支拄,不见罅漏,使吾无自失于人者。” 灰色的记忆的回答: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