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扬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推扬网 门户 你问我答 查看内容

张紫云:聊斋志异《宦娘》的白话文版

2020-8-10 18:5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25| 评论: 0

摘要: 李纯光的回答:   温如春是秦地的名门之后,年轻时爱琴成痴,就算在行旅中也不愿暂时放下。一次他到山西附近去,途经一座古刹,就想到里面稍微休息一下。他把马拴在山门外,走进寺中,只见一个布衣道人在廊檐下打 ...

李纯光的回答:

  温如春是秦地的名门之后,年轻时爱琴成痴,就算在行旅中也不愿暂时放下。一次他到山西附近去,途经一座古刹,就想到里面稍微休息一下。他把马拴在山门外,走进寺中,只见一个布衣道人在廊檐下打坐,墙边倚着竹杖,花布袋里装着琴。 这正好勾起了他的嗜好,于是便问:“道长也善于抚琴吗?”道人说:“略知一二,但称不上精通,只是愿意跟着擅长此道的人学习罢了。” 言罢取下布袋,把琴交给温如春鉴赏。温如春一看,这琴纹理极好,略略拨动琴弦,声音清越,不同凡响,果然是百里挑一的上品。温如春很是高兴,便弹奏了一支短曲。道人只微微一笑,似乎并不赞许。于是温如春竭尽所能,又弹了一曲。道人微笑:“也不错,也不错,但还不能够做贫道的老师。”   温如春认为道人的话是夸夸其谈,就反过来请他弹奏。道人也不推辞,接琴在手放在膝头,刚刚拨动琴弦,就令人感到清风徐来;又过了片刻,百鸟都从四面八方飞拢来,憩息在枝头静静地聆听着美妙的琴韵,庭院中的树木都被它们挤满了。温如春见此神技,大吃一惊,便拜道人为师,请求他传授自己。道人又把这支曲子弹了三遍,温全神贯注,用心倾听,已经大致记住了曲子的节拍和音律。道人让他试着弹奏,并为他矫正了疏漏和错误的地方,然后说:“这样的技艺,尘世中已经再无第二人了。”从此以后,温更加精心修习,刻意求工,因此被称为绝技。   后来温如春踏上归途,走到离家数十里的地方,天色已晚,又赶上大雨倾盆,附近连投宿的地方都没有。恰好前面路旁有座小村庄,温如春快步跑去,也顾不得仔细选择,看见一户人家就急急地闯了进去。他走到这家的厅堂,四周十分寂静,好像没人住似的。停了一停,有位女郎从里面出来,年纪约有十七八岁,容颜美丽,如同神仙一般。那女郎抬头乍见有客人到来,似乎吃了一惊,慌忙避入内室。温如春当时还没有婚配,一见倾心,很是牵挂。过了一会儿,一个老婆婆出来接待客人。温如春报了自己的姓名,请求寄宿一夜。老婆婆说:“借住一宵倒是没什么,不过我们这里缺少卧榻,如果您不嫌屈尊贵体,就睡在禾草上吧。”片刻,老婆婆拿了灯烛回来,展草铺地,十分热情周到。温如春问及她家的姓氏,说是姓赵。又问那女郎是什么人,老婆婆说:“她叫宦娘,是我老婆子的侄女。”温说:“说句不怕您嫌我寒微粗鄙的话,我想冒昧地请求跟您家结这门亲事,您看怎么样?”老婆婆皱着眉道:“这事儿就不敢从命了。”温如春追问她其中的原因,老婆婆只说是难以向外人言讲。温如春怅然若失,只好就此罢休。老婆婆走后,他见禾草霉烂潮湿,无法安眠,于是端坐鼓琴,借此消磨长夜。雨一停,也不等天亮,就披星戴月的返回故里去了。   乡里有个退归林下的葛部郎,平素最爱惜文人雅士。一次,温如春偶然造访,应葛公的要求抚琴。却见垂帘之后隐约有女眷在隔帷偷听,忽然风动帘开,只见一位年方及笄的女子伫立凝眸,丽绝一世。原来葛公有个女儿,名叫良工,善于填词作赋,美貌出众,闻名遐迩。温如春怦然心动,回去就向母亲说明,并请了媒人前去议婚。但葛公因温家家道衰微就没有应允。然而女儿良工自从听了温如春抚琴之后,心中暗自倾慕,常常希望再次听到这雅致的琴声。温如春求婚不成而心灰意懒,从此再不登葛家的门了。一天,良工在花园里拾到了一张旧笺,上面写着一阙惜余春词:   因恨成痴,转思作想,日日为情颠倒。海棠带醉,杨柳伤春,同是一般怀抱。甚得新愁旧愁,刬尽还生,便如青草。自别离,只在奈何天里,度将昏晓。今日个蹙损春山,望穿秋水,道弃了已拚弃了。芳衾妒梦,玉漏惊魂,要睡何能睡好?漫说长宵似年,侬视一年,比更犹少。过三更已是三年,更有何人不老。   良工反复吟诵,心里很是喜欢,就收入怀中,带回闺房,取出锦笺工工整整地抄写了一遍,放在案头。过了些时候,再找却找不到了,自己以为是被风吹走了,也就没在意。恰好葛公从闺房门前经过,拾到了这幅锦笺,以为是良工所作,对这大胆淋漓的词句非常厌恶,所以就烧掉了,但爱女心切,也没因此斥责女儿。葛公想着把女儿尽快嫁出去,正在此时,临邑的刘方伯派了媒人来替他儿子问名。葛公觉得这倒是桩好姻缘,但是还想要见见这位刘公子本人。   刘公子盛装而至,拜见葛公。葛公见刘公子仪容秀美,非常高兴,拜下宴席盛情款待。宴罢,公子起身告辞,座位下面却丢着一只女鞋。葛公见他如此轻浮浪荡,顿时心生厌恶,于是叫媒人去告诉刘家。公子极力辩解,葛公也不听,最终还是回绝了这门亲事。   此前,葛家有绿菊名种,良工把它种在闺中。葛公吝惜得很,从不外传。温家庭院中也种有菊花,里面忽然有一两株变成了绿菊。朋友们听说,就搭起草庐来一同欣赏,温如春视如珍宝。   一日清晨,温如春又去赏菊,在花畦旁边拾到一幅诗笺,上面写着惜余春词。温如春反复阅读,却不知它是怎么自己跑到这儿来的,又因为“春”字正好合了自己的名字,就更感到奇怪。于是就坐到书案旁仔细加以评析,批语写得亲昵轻佻。   正巧葛公也听说了温家菊种变异的事,觉得十分惊讶,亲自到他家来看。葛公进来见到桌上的词笺,就拿起来展读。因为上面的评语近乎狎亵,温如春赶紧抢过来揉皱了。葛公只读了一两句,原来就是在良工闺房门外拾到的那一阙惜余春。葛公疑心顿起,连同那绿菊也猜是良工赠送的。回家之后告诉了夫人,让她去逼问良工。良工平白受了这场冤枉,分说不清,只是哭泣欲死。但此事到底没有见证,也无从辨别真假。夫人恐怕事情宣扬开去,有碍名声,盘算着倒不如就把女儿嫁给温如春。葛公觉得也对,就打发人去把这个意思转告给温如春。温如春闻言高兴非常。   这天,温如春设下绿菊宴,广请宾客,焚香鼓琴,直至深夜方散。回到卧房之后,书童忽然听得古琴自己作声,开始还以为是共事的仆人们跟自己开玩笑;后来知道并非人力所为,这才赶紧告诉温如春。温如春亲自到那儿一听,果然不假。那琴声梗塞凝滞,很不顺畅,似乎要学自己,却又学不大像。于是温如春就点了火突然闯入室内,但昏暗中却是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温如春干脆把琴带走,则整夜寂静无声。温如春以为是狐精,猜想它定是想拜在自己门下学琴,于是每天晚上为它弹奏一曲,然后留下琴任它练习,好像做人老师似的。温如春夜夜潜伏在暗处听着,过了六七个晚上,琴声居然能够连贯成曲,很入耳了。   温如春迎娶了良工之后,夫妻二人各自述说了以往的经过,才知道结为秦晋的缘由。然而其中种种巧合到底是怎么回事,却又都难以解释清楚。   良工闻知古琴自鸣的怪异之事,也去听了一听,说:“这不是狐,听这曲调凄楚哀怨,到有几分鬼气。”温如春不大相信,良工就说自己娘家有一面古镜,可以照出鬼怪的形象。次日良工就派人取了过来,待琴声再次响起,持镜冲入室内,举火一照,果然有个女子,神色仓皇地躲在屋角,无法遁形隐去。温如春仔细一看,原来是赵家宦娘。不由大惊,追问她为什么会在这里。宦娘哭着道:“我代你们二人做媒并不是无德之举,为什么偏要如此苦苦相逼呢?”温如春请她不要回避,就把镜子撤去。宦娘答应了,他便把古镜收入囊中。宦娘远远地落了座,说道:“我本是太守的女儿,下世已逾百年。少时喜爱琴和筝,筝已经颇为熟练了,唯独抚琴的记忆未得真传,九泉之下仍然深以为憾。那日天降大雨,承蒙你惠顾,寄宿我家,使我得聆雅奏。我虽倾心于你,却奈何身为异物,无法相伴衣衾。于是我暗中为你们促成了这段姻缘,以此来报答当日温郎的一片眷眷之情。刘公子座下的绣鞋,连同那阙惜余春的俚词,都是我一手所为。这样来酬谢老师,也不能说是不费心了。”温氏夫妇这才恍然大悟,一同拜谢她的成全之恩。   宦娘又向温如春说:“你的琴艺我反复思索,已经领悟了大半,但还没有参透其中的神韵,请你再为我弹奏一次吧。”温如春如其所请为宦娘鼓琴,又把要义细细道出,详加指点。宦娘十分高兴,说:“我已经尽获真谛了。”就起身告辞。   良工本来也善于弄筝,听宦娘说她擅长,正是投其所好,很想听她弹奏。宦娘并不推辞,欣然为赋一曲,那音调乐曲都不是尘世中人所能企及的。良工为之击节赞叹,转而请她传授自己。宦娘提笔写下筝谱十八章,交给良工,再次告辞。   温氏夫妇极力挽留,宦娘凄然道:“你们夫妻琴瑟之好,自能相知相惜,薄命人没有这样的福气。如果真的有缘,来世便可相聚。”宦娘把一轴画卷交给温如春,又说:“这是我的肖像。如果你能不忘记媒人,就把它挂在卧室里,快意之时,焚香一炷,对这画像鼓琴一曲,我自然能领受得到。”说罢,走出门去,就不见了。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热门推荐
最新资讯

广告服务|投稿要求|禁言标准|版权说明|免责声明|手机版|小黑屋|推扬网 ( 粤ICP备18134897号 )|网站地图 | 邮箱:vayae@hotmail.com

GMT+8, 2025-5-1 12:06 , Processed in 0.06374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