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青青的回答:纯度99%的水银的价格是 840 元每公斤;90%的是750元每公斤; 80到85%的是 600元每公斤 上面的价格都算偏高的,市场应该要往下走一些 相敬如宾的回答:汞 是一种化学元素,俗称 水银 (汞亦可写作銾)。它的化学符号是 hg ,它的原子序数是80。价电子层排布5d10 6s2,它是一种密度很大、银白色的液态过渡金属。因为这种特性,水银被用于制作温度计。 [编辑本段]名称来历 汞在常温下呈液态,色泽如银,故俗称“水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其状如水,似银,故名水银。” [编辑本段]应用历史 中国人和印度人很早就知道汞了。在前1500年的埃及墓中也找到了汞。前500年左右它和其他金属一起用来生产汞齐。古希腊人将它用在墨水中,古罗马人将它加入化妆品。炼金术士以为所有的物质都是由汞组成的,假如他们能将汞固体化,汞就会化为金。 18世纪和19世纪中汞被用来将做毡帽的动物皮上的毛去掉,这在许多制帽工人中导致了脑损伤。 在西方,炼金术士用罗马神使墨丘利来命名它,它的化学符号 hg 来自拉丁词 hydrargyrum ,这是一个人造的拉丁词,其词根来自希腊文 hydrargyros ,这个词的两个词根分别表示“水”( hydro )和“银”( argyros )。炼金术士给汞的符号是?。 。 来源 汞是地壳中相当稀少的一种元素,极少数的汞在自然中以纯金属的状态存在。朱砂(hgs)、氯硫汞矿、硫锑汞矿和其它一些与朱砂相连的矿物是汞最常见的矿藏。大约世界上50%的汞来自西班牙和意大利,其他主要产地是斯洛文尼亚、俄罗斯和北美。朱砂在流动的空气中加热后汞可以还原,温度降低后汞凝结,这是生产汞的最主要的方式。 [编辑本段]毒性及防护 【汞的毒性】 汞是有毒的,但它的化合物和盐的毒性非常高,口服、吸入或接触后可以导致脑和肝的损伤。因此,今天的温度计大多数使用酒精取代汞。一些医用温度计仍然使用汞因为它的精确度高。 在标准气压和温度下,纯汞最大的危险是它很容易氧化而产生氧化汞,氧化汞容易形成小颗粒从而加大它的表面面积。 虽然纯汞比其化合物的毒性低,但它依然是一种很危险的污染物因为它在生物体内形成有机化合物。 最危险的汞有机化合物是c 2 h 6 hg,仅数微升接触在皮肤上就可以致死。 汞是一种可以在生物体内积累的毒物,它很容易被皮肤以及呼吸和消化道吸收。水俣病是汞中毒的一种。汞破坏中枢神经组织,对口、粘膜和牙齿有不利影响。长时间暴露在高汞环境中可以导致脑损伤和死亡。尽管汞的沸点很高,但在室内温度下饱和的汞蒸气已经达到了中毒计量的数倍。 因此在操作汞时要特别小心。盛汞的容器要特别防止它溢出或蒸发,加热汞一定要在一个通风和过滤良好的罩子下进行。此外,有些汞的化合物会自动还原为纯汞,而纯汞则会蒸发,这往往会被忽视。 【水银溢出后的注意事项和应采取的措施】 ◇ 如果含有水银的装置打破了,千万不要接触水银。所有人员和宠物马上撤离现场,并保持现场的良好通风。绝对不要加热或燃烧汞。 ◇ 不要用真空吸尘器或扫帚清理溢出的水银。若用真空吸尘器或扫帚清理水银会扩大水银的污染范围。 ◇ 不要把水银倒进下水道或垃圾桶。 ◇ 不要用洗衣机清洗被水银污染的衣物。 ◇ 如果你的鞋子可能已粘上了水银,请不要乱跑。粘了水银的衣服和鞋子可能会把水银抖落到其它地方造成二次污染。把受污染的鞋子和衣服放入塑料袋中,然后密封塑料袋,将其交给危险品处理机构。 ◇ 正确处理溢出水银的方法: * 处理漏出汞的人员要戴好帽子、口罩、手套;如汞滴较大,可用稍硬的纸卷成筒,或用锡箔、胶带纸、湿润棉棒收集,将汞滴装在封口瓶中;值得注意的是,汞不溶于水,因而水封并不能有效的防止其挥发,液面可用甘油或5%硫化钠溶液等覆盖,以防止汞蒸气的蒸发。 * 当汞滴散的在缝隙中或十分细小时,可取适量硫磺粉覆盖,使之产生化学反应形成硫化汞,放置3-4小时后清扫,硫化汞为固体不能蒸发,因此减少了对人体的危害;或用20%三氯化铁(10%漂白粉溶液喷洒),此时流出的汞形成了无毒性汞和铁的合金,放置1小时后清扫。 * 清扫污染垃圾,包括打碎的玻璃,装于密闭容器内,妥善保管。 * 用5%-10%三氯化铁或10%漂白粉溶液冲洗被汞污染的地面。 * 若汞滴散落在被褥和衣服上面,应尽快找出汞滴,并按上述方法处理,还要将被污染的被褥和衣服在太阳下充分曝晒;如皮肤不慎接触到汞,可马上用清水冲洗。 * 被污染房间的天花板、墙壁、空气,用加热碘(按每平方米0.5克或每立方米1克)熏蒸,或用每立方米0.1克的碘分散在地面放置8-12小时,同时密闭门窗,室内人员退出。 * 处理结束后,应先通风后进入,以减少人体对残余汞蒸汽的吸入。对回收的汞,提供给有处置能力的单位处理。 [编辑本段]水银·中药 【药名】水银 【别名】白澒、姹女、澒、汞、神胶、元水、铅精、流珠、元珠、赤汞、砂汞、灵液、活宝 【汉语拼音】shui yin 【英文名】mercury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nnabar;mercury or quicksilver hydrargyrum 【归经】心;肝;肾经 【药理作用】 1.水银(汞)的化合物有消毒、泻下、利尿作用,现已不用或罕用。元素汞不引起药理作用,解离后的汞离子能与疏基结合而干扰细胞的代谢及功能。元素汞不能自肠胃道吸收,但其表面暴露于空气中时可形成氧化物或硫化物,因而吞食后有时可引起轻度泻下、利尿。吞食水银的人,大多数并无症状,水银自粪便排出,少数人可有某些症状,而极少数(敏感或其他未知原因)可引起立即死亡。 2.水银为一种原生质毒,能和病原微生物呼吸酶中的硫氢基结合而抑制其生活力,最后使其窒息而致死。 3.汞剂排泄主要由肾,其次是大肠。 【中药化学成分】为单体金属元素汞(hg),并含有微量的银。 【功效】杀虫;攻毒 【科属分类】汞及其化合物类 【拉丁文名】hydrargyrum 【药(毒)理学】汞剂对消化道有腐蚀作用,对肾脏,毛细血管均有损害作用。急性中毒多半由误服升汞引起,有消化道腐蚀所致的症状,吸收后产生肾脏损害而致尿闭和毛细血管损害而引起血浆损失,甚至发生休克。早期应用二巯基丙醇及其他对症措施,多数有效。慢性中毒一般见于工业中毒,发生口腔炎和中毒性脑病,后者表现为忧郁、畏缩等精神症状和肌肉震颤。 【主治】疥癣;梅毒;恶疮;痔痿 【生态环境】 1.常呈矿脉产于石灰岩、板岩、砂岩中。产于辰砂矿的氧化带,常成小珠球存在于矿脉及岩石的洞隙内和浮土中。 2.自然汞大多在火山地区或与温泉形成的辰砂相伴产出。常含银,还可能含铜、铁、铅、锑、锡等杂质。自然汞数量远少于共存的辰砂,且难采集。近年曾有自然汞产出于陕西(略阳)、湖南(省溪、新晃)、云南(蒙自)等地汞矿中。 【采收和储藏】通常用辰砂矿石砸碎,置炉中通空气(或加石炭及铁质)加热蒸馏,再经过滤而得。自然汞不甚多见。 【资源分布】 1.产于湖北、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等省区。 2.主产于贵州、湖南、四川及广西、云南、湖北;其他省区亦有产出。 【选方】水银膏《圣惠方》:癣疮;小升丹《验方》: 【用药禁忌】 1.大毒之品,不宜内服,孕妇尤忌。 2.外用亦不可过量或久用,以免中毒。 3.《本草拾遗》:人患疮疥,多以水银涂之,性滑重,直入肉,宜慎之。 4.《本草经疏》:头疮切不可用,恐入筋络,必缓筋骨,惟宜外敷,不宜内服。 【动植物形态】 1.辰砂 三方晶系。晶体成厚板状或菱面体,在自然界中单体少见,多呈粒状、致密状块体出现,也有呈粉末状被膜者。颜色为朱红色至黑红色,有时带铅灰色。条痕为红色。金刚光泽,半透明。有平行的完全解理。断口呈半贝壳状或参差状。硬度2-2.5。比重8.09-8.2。性脆。 2.自然汞 常温下为液体,-38.87℃以下为三方晶系晶体。晶体汞为菱面体状。液体呈小珠分散,或呈薄膜依附于辰砂等共存矿物表面及裂隙中,亦呈小水滴状集中于岩石裂隙。银白或锡白色,金属光泽,不透明。晶体汞相对密度14.26-14.4;液体汞相对密度13.546(20℃)。气化点356.58℃,蒸气有剧毒;常温下在空气中稳定为液态,受热易挥发。 【功效分类】外用药 【药物应用鉴别】水银、砒石均具剧毒,为以毒攻毒之猛药。可治疥癣,恶疮肿毒。其攻毒杀虫功效显著,但砒石兼有蚀疮去腐作用,为治恶疮死肌坚硬,腐肉不去的要药。近代水银不作内服,而砒石尚可内服,治疟疾等,二者不能同用,属配伍禁忌。 【性味】辛;寒;有毒 【药材基源】为一种液态金属。主要由辰砂矿炼出,少数取自自然汞。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涂擦。 【出处】《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