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丹燕的回答:有关的解答如下: 在对联中,平仄相谐是很重要的一个特点。 一、什么是平仄 现在因为古声和新声都有人用(但不能在同一联中混用),所以简单介绍一下: 普通话中,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换言之,一二声是平,三四声是仄。) 古四声中,平声为平,上、去、入声为仄。 二、平仄相谐 平仄相谐包括两个方面: (1)上下联平仄相反: 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要注意的是: 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即仄起平收; 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一般算两字为一组) 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 (2)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 当代联家余德泉等总结了一套“马蹄韵”规则。简单说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样一直下去,犹如马蹄的节奏。 三、与律诗的关系(五字、七字常见之故) 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仗有继承演进的关系,律诗的平仄格律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即上下联在二四六位置上必须平仄相对,一三五是放宽的(不是都可以,参照第四条)。 五字: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七字: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四、常见句式对联的排列及其格律 短联——单句式—— 单字联:仄====平 双字联:(仄)仄====(平)平 三字联:(平)平仄====(仄)仄平 平仄仄====仄平平 四字联:(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五字联:(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六字联:(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字联:(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长联——复合句式——(按照字数组合,适用规律相同) 施瓦辛格的回答:字数相等是为了整齐美观;如果字数不等,便会遭人耻笑。 平仄错落是为了读起来抑扬顿挫;上联一般都是平起仄收,下联刚好相反是仄起平收,读起来顺溜。 词性和构词方式一致才能对得起来;单音节对单音节,偏正对偏正,叠音对叠音,就对得工稳。 有些同音字、多音字、同偏旁部首和特殊要求的对联,就要按人家的要求来对。比如 上联说:蓬莱阁 滕王阁 阁下何方神圣?——上联接连说出举世闻名的两个名阁,然后一转,问阁下是谁?问题就在“阁下”二字上,表面上是问蓬莱阁的下面是谁,实际是问对下联的朋友你是谁。因为古汉语第二人称敬辞经常用“阁下”称呼。所以,你在下联中不但也要以著名楼阁建筑来对,而且要回答阁下是谁的问题。请看下联是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下联说“岳阳楼 黄鹤楼 楼上遭贬谪仙”。下联不仅用名楼来对,而且回答了是谪仙的问题。给人巧妙、高雅的感觉。 古代对联要求很多,传世佳作也很多,由于时代发展,有些要求已被弃之不用了,有个大概就可以了。比如上下联的鱼嘴问题、粘连问题,你能做到更好,偶尔不能很好地粘连,也无伤大雅。 限于本人学识和才力,浅陋之处还望谅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