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今的国家领导人中,有一位出身民族资产阶级,数十年来被海内外称为"红色资本家"的传奇人物。他就是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王光英。 姓名:王光英性别:男 民族:汉族 出生:1919年8月生 籍贯:北京市人 王光英 - 简历王光英生于“五四运动”爆发那年--1919年的农历7月17日。他的父亲王治昌是民初北京政府的代理农商总长,政治上属于革新派,因不能忍受北洋军阀丧权辱国,于北伐战争前一年息影京门,不再做官;抗战中,他不顾日本侵略者的威胁利诱,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并支持他的夫人掩护北平的地下工作者,受到中共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的赞许。王光英的母亲董洁如早在五四运动前就要求妇女从封建压迫和束缚下解放出来,是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最早的学生。她曾有三位亲友与中共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烈士一起在军阀的绞刑架上就义。她养育的十一个子女中,有六个在解放前就加入了共产党,是中共地下工作者,其他几个也都是进步的高级知识分子。1919年8月生,北京市人,民建成员,北平辅仁大学化学系毕业,大学文化。 1938年至1942年在北平辅仁大学化学系学习。 1942年至1943年任北平辅仁大学化学系助教。 1943年至1949年任天津近代化学厂厂长。 1949年至1956年任天津近代化学厂厂长(1954年公私合营),天津利生针织厂厂长,天津市工商联秘书长。 1956年至1980年任天津针织品织造公司经理,天津市工商联副主委兼秘书长,中华全国青联副主席,天津市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常委、河北省主委、天津市副主委,全国工商联常委、河北省副主委、天津市主委。 1979至1982年任天津市副市长。 1980年后任天津市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天津市副市长,第三届民建中央副主席、天津市委主委。1982年调北京任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 1983年组建光大公司,并任中国光大(集团)有限公司、光大实业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名誉董事长,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名誉会长、会长,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工商联执委会副主席。 1988年4月当选为第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98年12月当选为第六届全国工商联执委会副主席。 1989年离开光大公司。1990年12月当选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 1993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1993年10月被推选为全国工商联第七届执委会名誉主席。 1995年10月起任中国国际科学和平促进会会长。 1995年11月起任首届中华慈善总会名誉会长。 1995年12月被推选为第六届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副理事长。 1996年3月任首届中国田汉基金会名誉副理事长。 1997年5月当选为中华海外联谊会第一届理事会名誉会长。 1997年11月当选为全国工商联第八届名誉主席。 1998年3月任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1999年7月当选为第六届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 1999年10月被聘为中国红十字会第七届名誉副会长。 王光英 - 家庭出身王光英出生于北京西城区绒线胡同,不久全家就搬到西城旧刑部街32号。当时,旧刑部街是清末民初权贵显宦的聚居区;在这条街上,有曾国藩、左宗棠、张作霖等人的邸宅。王光英的父亲王治昌时任中华民国北洋政府的代理农商总长,在政治上属于革新派,因不能忍受北洋军阀的腐朽,后来不再做官。王光英的母亲董洁如虽然出身于资产阶级封建家庭;但早在五四运动前,就要求妇女解放,是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最早的学生。抗战中,董洁如曾多次掩护北平的地下工作者,受到中共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的赞许。董洁如老夫人亲生的有8个子女。他们的名字都是父亲王治昌所取,分别是:王光杰、王光复、王光英、王光美、王光中、王光正、王光和、王光平。王光英的夫人为应伊利。妹夫为中共领导人、原国家主席刘少奇。 王光英 - 名字的由来1918年徐世昌由段祺瑞的安福国会选为大总统后,王槐青入阁任农商部工商司长,继而代理过农商总长。 王光英 - 人生路上需要家人扶持前行1952年,王光英妻子参加“土改”回来就进了天津市民建工作,这是她人生的第一份工作,王光英和家人也非常支持,遇到问题时,王光英会帮我出主意,有时也会提意见。“文革”期间,王光英被关在秦城监狱,妻子从当时全家仅有的12元的生活费中省出一点钱,给他买点好吃的,而在每次探监的时候,我们都会相互鼓励,要坚强地活下去。我探监也成了光英生存下去的某种力量,而这也正是我和孩子们活下去的希望。1975年,王光英走出秦城监狱,没有立时恢复工作,在家里当起了专职炊事员,这一干就是3年,直到恢复工作。当时我在天津政协做文史资料整理,事情非常繁琐,光英心甘情愿地担当起照顾家庭的重任。他说:“小应给我做了一辈子的饭,我这3年算是一点回报吧!”这3年间,他的烹饪技术大有长进。当时,正逢1976年唐山大地震前后,为了防震,大家都住在街上临时搭建的地震棚里,做饭也都在街边,用一块竹帘子充当门的功能。于是,经常有人掀开我家门帘,笑着说:“国舅又做饭呢!”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说“连天气都会有阴晴,更何况人生呢”!所以,只要相信党、相信“早晚都会好的”,家人能在一起,前景就是光明的。王光英 - 钻石婚60年三大秘诀秘诀一是夫妻之间的相互支持。王光英夫妇风风雨雨走到今天,历经了许多波折,但不管什么时候,她们都会彼此支持,相互鼓励。王光英在监狱时,妻子牵挂他;王光英在香港创业时,妻子鼓励他、支持他。妻子带着孩子独自生活时,王光英心疼妻子。妻子上班时,王光英帮助她。他们是人生最好的伴侣。秘诀二是有共同的爱好。王光英的兴趣非常广泛,从京戏到滑冰,由静到动,统统喜欢。夫妻共同爱好多了,话也就多。到现在,他们们老了,仍会一起看戏,甚至是电视剧也都追着看。 秘诀三是生活习惯相同。妻子和王光英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连吃饭的口味都相同。现在王光英仍喜欢吃妻子做的饭。尤其是她最拿手的酥鱼。 除了上面三点,王光英夫妇他们还有的秘诀就是要用快乐、宽容、温暖的心去对待自己身边的人。 王光英 - 创业及成长的过程王光英从小爱好激烈的运动——冰球和橄榄球。冰球就其速度和刺激性而言,被称之为“勇敢者的运动”。1938年至1943年,他是北平辅仁大学化学系的高材生,毕业后留校当过一年助教。他的同学中有许多工商业家的子弟,有的家庭开了多家工厂。王光英在校成绩优秀,因而就有工厂请他以技术入股作为股东,而不需投资。于是,他成了王家诸多兄妹中唯一的以技术起家的资本家。1944年,王光英与友人合伙在天津创办近代化学厂。这是一家中小型工厂。正值抗日战争的最后两年,形势非常酷烈,他冒着很大的风险,越过敌人的重重封锁,把一批批军需物资、医疗用品运到平津周围的解放区。在这些军需物资中,也包括了他的化学厂生产的可用来制造导火索的高纯度硫化氰。因为爱国,他后来还被当作“共产党嫌疑”坐过日本宪兵队的牢。 在新中国诞生前后,在稳定和发展工商业方面,王光英也起过一定的作用。当时,许多工商业者不了解共产党的政策,害怕共产党会像对待地主一样斗争清算资本家,纷纷关厂关店或者外逃;也有一些工人要瓜分工厂瓜分商店搞“共产”;再加上有的干部也有“左”倾思想,致使一个天津就有几十万人失业,连同他们的家属就有近百万人生活无着落。1949年春节,王光英趁王光美偕刘少奇第一次回家省亲的机会,向刘少奇反映了工商业的状况和工商界人士的疑虑。刘少奇很重视这一情况,他得到毛泽东的首肯,于当年4月来到天津,接连对工人、机关干部、内外贸干部和工商业者作了十多次讲话,向大家讲明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不是反对资本主义;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私营工商业还有它的积极作用,可以在国计民生与和平建设方面作出很多贡献,因此两个阶级之间还有许多共同利益、共同语言。这就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天津讲话”。这个讲话发表之后,天津市面,人心顿时安定下来,许多工厂重新开工,商店重新营业。1955年末,中国掀起了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该年10月29日,毛泽东邀请当时正在开会的全国工商联全体执行委员到中南海怀仁堂座谈改造问题。时任天津市工商联秘书长的王光英身体力行,积极带头投入这场社会主义改造的热潮。经过这场热潮,他原来的私营企业变成公私合营企业,他也从原来的资本家变成了在公私合营企业的“半公家人”。 1957年,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伏罗希罗夫访问中国,王光英和几位工商界人士陪同周恩来总理在天津接待贵宾。宴会上,王光英在周总理的示意下向伏罗希罗夫敬酒,伏罗希罗夫高兴地举杯一饮而尽,指着王光英对在场的人说:“中国经过长期的流血革命,现在创出了一条不用流血和平改造资本家的经验,这是有世界意义的”。说完他热烈地拥抱了王光英,周恩来在旁风趣地说:“您拥抱的是一位红色资本家。在中国,没有红色资产阶级,但有红色资本家。‘王光英’红色资本家”的称号便由此得来。十年动乱中,由于与刘少奇的亲属关系,王光英被捕入狱达八年之久,受尽磨难。拨乱反正之后,他曾经从政,担任过天津市副市长、民建中央副主席、中华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在天津,他还担任过天津市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 改革开放中,王光英被国家委以重任,担任中国光大(集团)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这是国内第一家驻港公司,王光英以他丰富的经验,领导光大公司用中外合资的方式搞了很多大型的建设项目,如磨刀门工程、围海造田工程、江门桥工程等等。光大公司还在国内参股建了5家大楼和酒店,其中较大的是53层的京广大厦。光大(集团)公司有成百家企业,王光英自己并没有钱,这些企业、工程、大楼,可以说都是“借劲使力”,白手起家的。王光英说:“如果只凭王光英三个字,那是不值几文钱的。我不是魔术师,我所以能这样,是因为我背后靠着万里长城--12亿人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光大公司在国际上很有声誉,拥有很多朋友,其中包括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前副总统蒙代尔、前国务卿基辛格、前财政部长康纳利和米勒,奥地利王子克里斯蒂安·德·巴尔,比利时王子阿尔伯符,泰国副总理披猜等等。竹下登出任日本首相时,会见的第一位外国客人便是王光英。竹下登对当时的日本驻华大使中岛说:“中国有个王光英。问一问我们日本人,能不能在什么事情上为他效劳?”后来,三菱信托银行来华投资,其中对光大公司的投资为中国第一。 王光英 - 出任国家领导人1993年,75岁的王光英再一次离开经济领域,出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人大是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为了研究制定各项法律,加强中国的法制建设,王光英投入了极大精力。他希望在有生之年把中国经济建设纳入法制化的道路,使国家经济得到长足稳定的发展。他用了很多时间视察各项法律的执行状况,足迹遍及全国。他还尽自己的最大可能,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开展各种有益于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有益于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有益于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活动。他的身影频频出现在各种研讨会、博览会上,使各界人士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年事愈高,王光英的工作愈忙。据统计,他曾经在一个月里,就参加了19次外事活动,会见了14个国家的18个代表团和个人。这正如他所说的:“我从商——从政——再从商——再从政已经有几个‘轮回’,每个‘轮回’都开拓了我的视野,增加了许许多多老朋友、新朋友,因而每经过一个‘轮回’我的工作范围也比以前更大……”王光英 - 收藏-笔筒王光英爱收藏艺术品。他的住宅布置得像座微型艺术馆。连花园或过厅的一隅之地也不放过,客人总能看到某个角落里放着一尊石像或鹰的木雕,好像天生应该放在这里才相配。有位记者曾为此做过专访,称之为富有人情味和传奇色彩,能引起人们创作灵感的收藏品,一只花180元买的香炉,能使一位70多岁的老人得到孩童般的快乐。汉代的雄浑,唐代的华丽,是中国艺术史的双璧,两者在王光英的收藏中都有。有尊石雕力士坐像,汉朝的,把巨大的方石用双手举在自己的头顶,表情凝重,显示其钢筋铁骨,似乎世界上没有任何压力能压倒他。1997年12月,王光英夫妇把一方龙虎画像石捐献给国家历史博物馆。记者闻讯云集。这类画像石源于东汉,用在王公重臣墓穴的门楣上。据专门研究龙虎画像石的学者说,过去发现的都是龙虎斗,惟独这一块是龙虎在亲吻。这位专家认为,按古史阴阳志,天降奇石,是国家的祥瑞。 王光英 - 延年益寿之道1994年4月,《中国体育报》有一位记者访问王光英。记者对这位75岁的红色资本家强健的体魄,充沛的精力,敏捷的思维,尤其是对他的乐观、豁达、幽默的心理状态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王光英 - “红色资本家”王光英的“红色”情结 王光英出生于民国初年的一个带有明显资本主义色彩的官宦家庭,祖上一辈与民初的达官显贵徐世昌、冯国璋、段祺瑞等都有交往,父亲王槐青曾留学日本,回国后做过北洋政府的代理农商总长,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作为中国政府的特命全权公使出席了巴黎和会。北洋政府覆灭前夕,王槐青辞官隐居。母亲董洁如虽为富家小姐,但思想上追求进步,其亲属中有3人在1928年与李大钊等一起被奉系军阀杀害。晚年的王槐青夫妇一直在掩护子女从事进步革命活动。王光英共有兄妹11人(其中包括同父异母兄弟3人),他排行第6,正好居中。有趣的是,以王光英为界,前面5人皆为兄长,后面5人则都是妹妹。在11人中,除长兄王光德去世较早、四哥王光复追随国民党前往台湾外,其余都与共产党保持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其中还有4人直接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王光英 - 在香港会见“国舅”王光英查生设宴招待王光英
王光英 - 相关词条陈香梅、曾宪梓、苏丽凰、庄世平、古宣辉、曾繁兴、李逢梧、林训明、孙启诚、王绍基、王霄鹏、蔡建国 王光英 - 参考资料http://women.sohu.com/20050219/n224322533.shtml http://www.people.com.cn/zgrdxw/zlk/newfiles/c1091.html http://www.douban.com/subject/20122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