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扬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推扬网 门户 你问我答 查看内容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什么意思

2020-7-18 15:4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89| 评论: 0

摘要: 9点说史的回答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意思是:孔子说:“如果早晨悟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出处: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论语·里仁第四篇》原文节选: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 ...

9点说史的回答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意思是:孔子说:“如果早晨悟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出处: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论语·里仁第四篇》

原文节选: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译文:孔子说:“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有固定的厚薄亲疏,只是按照义去做。”

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畏法。小人贪利。”

扩展资料

早晨听闻大道,晚上就可以去死。这句话是不是这个意思呢?不是,这太肤浅了。这句话实质的意思是说,一个人,他闻道以后,他对生死就是非常从容的了,可以生顺死安:活着的时候他可以安然地生活,死亡来临的时候他也可以从容地去面对。

所以早晨闻了道的人,他就了断了生死,即便晚上他就要死去,他也可以很从容平和地对待。这就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并不是说早上闻了道,晚上就可以去死了。它其实说的是对生死的态度,这是儒家的生死观。得道的人就可以乐天知命,知足常乐。

他不会终日忧戚,担心老病,恐惧死亡,一会儿忧生,一会儿惧死——闻道之后就不会这样了。“道者,事物当然之理”,事物固有的理就是道。

“苟得闻之”,如果真正得道,闻说了事物的道理,“则生顺死安,无复遗恨矣”,即便晚上就死了也不会有遗恨了。这就是儒家的生死观,从容地面对生死。“朝”和“夕”,是说间隔短。

阿沾z的回答

意思:孔子说: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出处: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及弟子《论语·里仁第四》。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孔子的道德理想,也是最高的道德准则。“朝闻道,夕死可矣 ”之“道”不是一般的“道理”、“事理”,而是特指儒家的“仁义之道”。

懂得了仁义的 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之,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孔子的道德价值观,这就是“朝闻道,夕死可矣”一句话所包含的深刻的内涵。

扩展资料

首先,“朝闻道,夕死可矣”重在“行”,即实践。

一方面,孔子一生栖栖遑遑,周游列国,席不暇暖,为的就是推行他的“仁政”。然而孔子的政治主张得不到统治者的采纳,不得已,转而讲学授徒,希望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通过他们去宣扬他的思想学说,去实现他的政治理想。

孔子就是这样用自己的一生去推行他的 政治主张、实践他的道德理想,孜孜不倦,死而后已。“朝闻道,夕死可矣”一句话反映了孔子一生对政治理想、道德理想的执著追求。孔子为“道”而生,为“道”而死。

另一方面,“仁”作为儒家最高的政治理想,很少有人能够达到这种境界,所以孔子从来不轻易以“仁”许人。

跟孔子同时代的人没有被称为“仁”的。在孔子看来能够达到“仁”的 都是古之圣贤:泰伯、文王、微子、箕子、比干、管仲。这些人的行为都关乎天下国家大计 ,关乎人民的生活疾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朝闻道,夕死可矣

liuxianyinbj的回答

刘先银逐字逐句悟《论语》4•8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说:“早上听到道,晚上把过去做错的事都否定掉就可以不遗憾了。”现在知道了道理,那么就让过去做错的事情就过去吧,从现在开始就按照“道”来做。

xhd021的回答

缠中说禅 《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详解:这句话被排在三个“不亦”总纲之后,是《论语》的第一条。所谓“闻、见、学、行”“圣人之道”,首先要“闻其道”。道不闻,则无由“学、行”。然而,就这几乎所有中国人都熟悉的话,却经常被解释成类似“早上闻“道”,晚上死了也值得”之类的搞笑玩意。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请问:晚上才死,那中午干什么去了?当鸭子还是学当鸭子去?如果早上死、中午死,那还值得不?如果真是“早上闻“道”,晚上死了”,就算值得,也是私道,不能惠及旁人的私道,又有什么值得不值得的?这些似是而非的解释流传千年,真把《论语》当成福音之类的玩意了,和儒家、《论语》的精神是完全背离的。

其实,“死”,不是死去的意思,而是“固守”的意思。所谓“固守”,也就是“承担”。而“朝、夕”,不是单纯的“早晨、晚上”,而应该从“天、地、人”三个角度来考察。从“天”的角度,代表了时间上的“开始、最后”,从“闻其道”开始,不断地“固守”,“承担”“圣人之道”之行直到最终成就“不愠的世界”而不退转;从“地”的角度,代表了“东方、西方”,也代表了整个天下所有的地方,无论任何地方,无论条件恶劣还是优越,都要不断地“固守”,“承担”“圣人之道”之行直到最终成就“不愠的世界”而不退转;从“人”的角度,最大的承担就是生死的承担,所谓出生入死,都要不断地“固守”,“承担”“圣人之道”之行直到最终成就“不愠的世界”而不退转。只有从这三方面去理解,才是真知道“朝、夕”。

原来的断句“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是不对的,由于古文都没有标点,因此断句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千古以来被惯用的这个断句,就把“死”真当死给搞死了。而从上面的分析知道,这“死”是“固守”、是“承担”,相应的断句就是“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其实,里面的“道”字是可以省略的,因为整部《论语》就是说这圣人之道和行圣人之道,省略“道”并不会影响理解,“朝闻夕死”,这更符合古汉语的语气。光“闻”不“死”,是不能行圣人之道的,只能是口头玩意,而历史上的腐儒们,最大的弊病就是光“闻”不“死”,这“死”,是“固守”、是“承担”,而要“固守”、“承担”,就必须“死心塌地”、“痴心不改”,偷心不死,是不可能行圣人之道的。

“朝闻道夕死,可矣”,君子从“闻其道”开始,无论任何地方,无论条件恶劣还是优越,甚至出生入死,都要不断地“固守”,“承担”“圣人之道”之行直到最终成就“不愠的世界”而不退转,只有这样,才可以行“圣人之道”呀。

38度小幸福的回答

1. 朝,是早上。 2.闻,是听的意思。 3.道,是指学问、人生哲理。4.夕,是傍晚的意思。 5.可,可以。 6.矣,语气助词。 连起来意思是:如果早上能明白了道理,即便是傍晚就死去也是值得的。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热门推荐
最新资讯

广告服务|投稿要求|禁言标准|版权说明|免责声明|手机版|小黑屋|推扬网 ( 粤ICP备18134897号 )|网站地图 | 邮箱:vayae@hotmail.com

GMT+8, 2025-7-11 09:18 , Processed in 0.08351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