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BAR的回答
木灵芝一般选光线、通风良好的地方种植,注意管理即可。 栽培技术: 一、建棚地点选择 选择保温保湿,通风良好、光线适量、排水通畅、管理方便的灵芝大棚,棚内要求地面清洁,墙壁光洁,耐潮湿。 灵芝棚的大小视培养料的多少而定,一般建在树林、房前屋后林阴处,靠近水源的位置最合适。 培养料入棚前菇棚要严格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甲醛5毫升和高锰酸钾10克密封熏蒸24小时。 春种以4~5月最佳,秋种以9~10月最好。
二、栽配料的制作 栽配料可用棉籽壳77%,麸皮10%,玉米粉10%,糖、磷肥和石膏各1%;或木屑70%,麸皮25%,黄豆粉2%,磷肥1%,石膏1.5%和糖0.5%配制而成。 配制时先将棉籽壳、木屑、麸皮、石膏粉等原料拌匀,含水量60%~65%,以用手抓紧时指缝有水溢出但不滴下为好。 栽培料拌好后用装袋机装袋,塑料袋选用15厘米乘以35厘米或17厘米33厘米的聚丙烯或聚乙烯筒装,每袋装干料400~450克。 聚乙烯袋采用常压灭菌10~12小时,聚丙烯塑料袋采用高压灭菌2小时,待料冷却到30℃以下时入无菌室内接种。 1瓶麦粒原种可接种栽培料40~45袋,1瓶棉籽壳栽培种可接种栽培料25~35袋。 将已接种的菌袋移入消毒好的培养室内,分层排放,每排放6~8层高,排架之间留有人行通道,每周上下翻动一次,确保菌袋温度均衡,增加袋内氧气,促进发菌,同时去除有绿霉杂菌感染的菌袋。
三、发菌阶段的管理 灵芝是喜温型真菌,菌丝生长温度以26~28℃为最佳,子实体在24~28℃温度下长势最好,低于18℃子实体不能正常发育。 发菌期间,培养室内温度保持22~30℃,空气相对湿度保持50%~60%。 每天通风半小时,每隔5~7天菌袋上下翻动1次。 当菌丝题发满料袋溶剂三分之二时,移入培养棚内,松开料袋口,用手轻轻一提,留一点缝隙。 棚内以散射光为宜,避免强光直射。 经25~32天,菌丝便可长满料袋。 个别料袋菌丝发育不均匀,可挑出单放。
四、出芝阶段的管理 当菌丝长满料袋后,用刀片把两端割成5角硬币大小的圆形口,以利出芝。 出芝时棚温保持在26~30℃,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90%~95%,并提供散射光和充足氧气,保持地面存有浅水层,每天上午8时前及下午4时后打开门及通风口换气,气温低时中午12时通风换气。 原基膨大3~5天,逐渐形成菌盖时,增加喷水保湿,气温过高时喷水保湿。 通风不良易出现畸形灵芝,当出现畸芽时要及时割掉。 菌盖逐 渐由白色转浅黄色,由黄色转为红褐色,菌盖边缘白色基本消失,边缘变红,菌盖开始革质化,背面弹射出红褐色的雾状孢子时,表明灵芝子实体已成熟,应及时采收。 从割口到采收需40~45天。
五、采收 灵芝采收前1周停止喷水,关闭通风门口,通道地面铺上塑料薄膜,以便收集散发的孢子粉。 孢子散发后,菌盖由软变硬,没有浅白色边缘,颜色由淡黄色转变为红褐色,不再生长增厚时,即可采收成熟的灵芝。 采收灵芝时从柄基部用剪刀切除或用手轻摘,采收后及时阴干,有条件的烘干或晒干至含水量为12%,即为灵芝成品,装袋,置于干燥的室内保存或出售。 成品以身干、菌盖肥厚、菌柄粗壮、质坚硬、色红褐、具漆样光泽者为佳。
注意事项: 一、春芝的管理 二、秋芝的管理 三、冬芝的管理 1~2月产出的灵芝叫冬芝,其质量最好。 此时芝房内温度不要低于3℃。 早晚不宜开窗,中午气温高时,适当开窗通风换气。

匿名用户的回答
目前我国灵芝产量最大地区在大别山,有丰富椴木资源,当地具有十几年的种植经验。
5357649的回答
采用短段木栽培的方法就可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