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四位义阳公主,分别是: 义阳公主 (北魏),北魏孝文帝女; 义阳公主 (西魏),西魏文帝女; 李下玉,唐高宗女; 魏国宪穆公主,唐德宗女。 北魏公主基本介绍 义阳公主,中国南北朝北魏公主,魏孝文帝之女,生母是赵充华。 人物生平 义阳长公主嫁给了范阳卢氏的卢元聿。卢元聿是卢玄之孙,卢昶之子,字仲训,无他才能。卢元聿拜驸马都尉。位太尉司马、光禄大夫。卒后,赠中书监。卢元聿子卢士晟,官至仪同开府掾。 相关史料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 大魏高祖九嫔赵充华墓志”充华南阳白水人也。高祖孝文皇”帝之九嫔,卢氏义阳长公主之母。谦”光柔顺,播夙声于素宗;英清玉粹,登”椒华而俞馥。福庆无征,春秋卌有八,”以延昌三年岁在甲午八月丁丑朔”十三日己丑寝疾而薨。皇上震悼,”六宫哀恸。使兼大鸿胪奉策即柩,追”赠充华焉。九月廿八日癸酉,葬于山”陵之域。敬刊玄瑶,演述泉宇。其辞曰:”穆矣充华,夙膺上灵,女仪婉娩,淑慎”其声。承训素里,流光紫庭,金辉玉润,”兰风永馨。浮光未景,秋英中摧,朱华”灭翠,组帐凝埃。泉宫踏踏,深埏莫开,”敬勒泉石,以旌馀哀。 西魏公主基本介绍 义阳公主,中国南北朝西魏公主,西魏文帝之女。 人物生平 义阳公主嫁给了河南窦氏的窦照。窦照是窦岳之孙,窦毅之子,李渊夫人窦氏之兄。所以义阳公主是唐太宗的舅妈。义阳公主的儿子窦彦,是窦德玄的父亲,窦怀哲、窦怀贞的祖父。 相关史料 《西魏书·卷十二·诸王列传第二》:“义阳公主,文帝女,下嫁钜鹿郡公窦照。” 唐高宗女基本介绍 李下玉(640年代?-691年[1]),中国唐朝皇帝唐高宗李治的长女,始封义阳公主,萧淑妃所生。 人物生平 母亲萧淑妃因与武则天争宠失败,在655年被杀。李下玉因母亲萧淑妃的缘故,与妹妹高安公主一起,被囚于掖庭宫。咸亨二年(671年),义阳公主嫁翊军权毅。《新唐书·李弘传》、《资治通鉴》称二位公主年近四十不得嫁人,有误。因为当时她们的父亲唐高宗才四十四岁。权毅历任蕲州蕲川府左果毅、袁州刺史、右监门卫将军。天授二年(691年),权毅参与了反对武则天的行动,被杀,年三十五。义阳公主不久后去世。 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发动神龙革命,逼迫武则天退位,李唐复辟,唐中宗即位。中宗追赠姐姐义阳公主为金城长公主。景龙三年(709年),又为李下玉和权毅陪葬乾陵。 相关史料 新唐书卷八十三 列传第八◎诸帝公主 高宗三女。义阳公主,萧淑妃所生,下嫁权毅。 新唐书卷七十六 列传第一◎后妃上 萧妃女义阳、宣城公主幽掖廷,几四十不嫁,太子弘言于帝,后怒,酖杀弘。 唐会要卷六 公主 凡公主封有以国名者。鄎国代国霍国是也。有以郡名者。平阳宣阳东阳是也。有以美名者。太平安乐长宁是也。惟元宗之女。皆以美名名之。 高宗三女。义阳。(降欢毅。) 新唐书卷八十一 列传第六 义阳、宣城二公主以母故幽掖廷,四十不嫁,弘闻眙恻,建请下降。武后怒,即以当上卫士配之,由是失爱。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 义阳、宣城二公主,萧淑妃之女也,坐母得罪,幽于掖庭,年逾三十不嫁。太子见之惊恻,遽奏请出降,上许之。天后怒,即日以公主配当上翊卫权毅、王遂古。 唐德宗女基本介绍 中国唐朝第九代皇帝唐德宗李适之女,生母不详。 人物生平 魏国宪穆公主,唐朝公主,是中国唐朝第九代皇帝唐德宗李适之女。她的生母不详。初封义阳公主。贞元二年(786年),许嫁成德节度使王武俊的儿子王士平。贞元十一年(795年)十月,出嫁。贞元十二年(796年)五月廿七,王士平和郭暧因在唐代宗忌辰宴饮,被贬官。之后,义阳公主任性不法,夫妻反目,唐德宗大怒,将义阳公主关在宫中,王士平拘禁在私邸。王士平到唐宪宗时,举报侄子王承宗暗杀宰相武元衡的阴谋有功(其实是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所为),拜左金吾卫大将军。 义阳公主住崇仁坊,王士平住昌化坊。贞元年间,义阳公主去世,追封魏国宪穆公主。权德舆作《赠魏国宪穆公主挽歌词》二首。 相关史料 《新唐书 诸帝公主》 魏国宪穆公主,始封义阳。下嫁王士平。主恣横不法,帝幽之禁中;锢士平于第,久之,拜安州刺史,坐交中人贬贺州司户参军。门下客蔡南史、独孤申叔为主作《团雪散雪辞》状离旷意。帝闻,怒,捕南史等逐之,几废时士科。薨,追封及谥。 《唐国史补》 贞元十二年,驸马王士平与义阳公主反目。蔡南史、独孤申叔播为乐曲,号义阳子,有团雪散雪之歌。德宗闻之怒,欲废科举,后但流斥南史乃止。 相关扩展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 作品原文 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 【其一】 野兴城中发,朝英物外求。 情悬朱绂望,契动赤泉游。 海燕巢书阁,山鸡舞画楼。 雨余清晚夏,共坐北岩幽。 【其二】 径转危峰逼,桥回缺岸妨。 玉泉移酒味,石髓换粳香。 绾雾青丝弱,牵风紫蔓长。 犹言宴乐少,别向後池塘。 【其三】 携琴绕碧沙,摇笔弄青霞。 杜若幽庭草,芙蓉曲沼花。 宴游成野客,形胜得山家。 往往留仙步,登攀日易斜。 【其四】 攒石当轩倚,悬泉度牖飞。 鹿麛冲妓席,鹤子曳童衣。 园果尝难遍,池莲摘未稀。 卷帘唯待月,应在醉中归。 【其五】 赏玩期他日,高深爱此时。 池分八水背,峰作九山疑。 地静鱼偏逸,人闲鸟欲欺。 青溪留别兴,更与白云期。 作者介绍 杜审言(约645—708)唐代诗人。字必简,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咸亨(唐高宗年号,公元670—674年)进士,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其五言律诗,格律谨严。 作品评析 杜审言在狭窄的领域里是一个天才。如果他生活在诗歌范围较广阔的时代,或拥有反抗的、冒险的诗歌个性,那么他将可能成为一位重要的诗人。按照实际情况来说,他致力于将诗歌写得直率优美,这在当时的宫廷诗人中是罕见的。杜审言首先是一位文体家,他的作品具有特别的价值——精练的词语和轻度的句法转换,这是无法翻译出来的。甚至连他的正规宫廷应景诗,也闪耀着流畅的光芒,使其他宫廷诗人显得呆板。这组诗就是这样的典型例子。 其中,第一首诗的首联被《唐人句法》引为对句典范,保存在宋代的诗论集《诗人玉屑》中。这一联作为开头是突兀的,它的风格及自然景物支配人类建筑的主题,更适于放在中间部分。次联修正了开头的突兀,写进了宴会,描写酒杯正漂浮在溪水上,并表现求仙主题,正在烧煮石髓作为长生不老药,至少这是诗人闻到粳香后的联想。三联描写柳叶或虫丝垂挂在雾中,仿佛“绾”住了雾;悬挂的藤蔓在风中飘拂,似乎牵住了风。诗人将隐喻的因果关系倒置,这一手法后来在律诗中很流行,杜甫就经常运用。尾联是惋惜的传统结尾。除了尾联,每一联都是佳对,但互不关联,只是以韵脚和宴会的实际情况串联在一起。 第二首诗说作者跟韦承庆两个人在宴会后尽情欣赏美景,游玩享乐,辞句非常优美。 第三首诗说带着琴瑟,吟诗作画,野餐登山,一直玩到夕阳西下,非常尽兴。 第四首诗也是一首特别优美精巧的宫廷诗:这首诗也以一联适于中间位置的对句开头(应该指出,组诗之一的开头是恰当的),尾联将传统的“天已晚了,该回去了”的结尾翻新,写参与宴会者不愿意离开眼前的美景,虽然他们知道不能不离开。 第五首诗写参与宴会者对宴会周围的美景十分留恋,离开时还要相约他日重来游玩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