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以价是辛亥革命在山西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曾以高度的爱国热情和叱咤风云的革命气概率众起义,杀死山西巡抚,推翻了清朝在山西二百多年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新的政权。 姚以价 - 简介姚以价(1881——1947),字维藩,号龙门,山西河津县西毋庄人。他出身寒微,父姚名道除耕种几亩薄田外, 兼作木匠,以养家糊口。以价七岁时父母双亡,幸赖叔父姚名魁抚养成人。因河津县古称龙门,为唐朝名将薛仁贵的故里,乡谈野老间流传着许多薛仁贵起于贫贱,立功异域,名垂青史的故事,薛仁贵成了姚以价十分崇敬的偶象和立身处世的楷模。因而从学童时代起,就养成了尚武好动,酷爱骑射,秉性刚直,豪爽不拘的个性。而清政府腐败无能,列强弱肉强食的社会现实,更坚定了他从军报国、浴血疆场的志向,还在小学读书时,他就曾以《讨蝇檄文》为题,写下了“拔来三尺剑,逐出几群蝇”的诗句。姚以价 - 生平
姚以价,光绪二十六年(1990)考入山西武备学堂,后。保送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光绪三十三年,学成回国,任山西督练公所教练,从事招募新兵和培训工作。
10月29日凌晨,起义正式发动。参加起义的八十五标一、二一营官兵在狄村广场聚众誓师。姚以价声情激越地历数了清兵入关,肆虐中华,扬州十日,嘉定屠城的种种暴行,以及清廷腐败无能,外患日深,国事日非的情势。他大声疾呼:吾辈身为军人,理当奋起救国,与清廷决一死战,为亿万同胞雪耻复仇。全场官兵群情激奋,誓死杀敌。
旧址在今五一广场)破关而入,直扑巡抚衙门,驱散了抚署的亲军卫队,将巡抚陆钟琦,协统谭振德乱枪击毙。太原起义宣告成功,姚以价为山西辛亥革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姚参加讨伐曹馄、吴佩孚的活动,被任为山西军讨伐司令官,授将军府晋威将军。1930年蒋阎冯大战爆发,姚被南京政府任命为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参议,受命宣抚山西,在韩复榘、石友三等部从事反间活动,策动韩、石所部包围大同,进攻雁门关,使晋军侧背深受威胁。嗣后,被南京政府授予陆海空军总司令部上将参议。 姚以价 - 逝世解放战争开始后,姚又回到陕西(分阝)县,不久患病,入西安医院,于1947年 3月10日(农历二月十八日)病 逝,终年66岁。寄柩卧龙寺,由陕西当局在三晋会馆主持召开追悼会,南京国民政府于 3月20日(农历二月二十八日)追赠陆军上将。姚以价 - 爱好姚以价喜好书法,光学魏碑,后仿王羲之,笔体秀丽,行草俱精。曾著有《世风校正》、《抗战实录》、《读书札记》等。姚以价 - 相关书籍
山西立威
同盟会设立各省分会,山西分会干事是谷思慎,山西分会会员还有温寿泉、荣炳、荣福桐、景定成、赵戴文、何澄、王用宾、张瑜、乔煦等人。同盟会在留日军校学生中秘密地组织了“铁血丈夫团”。山西籍学生阎锡山、温寿泉、张瑜、乔煦等人加入了这个组织。“铁血丈夫团”取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为团规,规定每个团员都要随时准备为国捐躯。同盟会山西分会积极派人回省进行革命活动,第一次回省的荣炳在武备学堂学生中,发展了常樾、王嗣昌、张煌等人参加同盟会。以后,谷思慎、景定成等回省,学校中又有一些人参加了同盟会。
阎锡山在山西上层搞社交活动,拜访省谘议局议长梁善济、副议长杜上化、标统夏学津,又取得了巡抚丁宝铨的信任。但阎锡山很快意识到,夏、丁不去,他很难夺取军权。于是,他同同盟会会员李蒿山、张树帜等人,联络北京《国风时报》、太原《晋阳公报》制造社会舆论。时值“交、文禁烟惨案”发生。交城、文水产烟区收割之际。丁宝铨下令全部铲除。两县群众拥往巡抚衙门请愿,夏学津下令开枪,打死打伤多人,造成流血惨案。丁宝铨与夏学津之妻有暧昧关系;标统齐允贪污腐化。这些丑事公诸于报,社会舆论大哗,丁被朝廷给予降职留任处分。清政府为选拔军事人才,下令召集留日归国学生到北京会试。会试结果,温寿泉成绩最佳,阎锡山、黄国梁、姚以价、乔煦等人为上。温寿泉为陆军炮兵科举人,提为副军校,阎锡山等为陆军步兵科举人,授以协军校。不久,温寿泉任督练公所帮办兼陆军小学监督;阎锡山升为86标副标统,黄国梁升为85标标统,乔煦为86标3营管带,张瑜为1营管带,姚以价为85标2营管带。革命党人在新军中有了相当力量。 阎锡山同温寿泉、赵戴文、张树帜、南桂馨等人策划,成立山西军人俱乐部和模范队组织,以研究学术和训练表演为名,联络团结革命同志,鼓动革命,作起义准备。清朝调江苏藩司陆钟琦为山西巡抚,丁宝铨被免职。陆撤了夏学津的86标标统之职,命阎锡山为标统。阎推荐南桂馨为86标军需官,仇亮、常樾为陆军督练公所科员。阎锡山见新军中多是老兵,那些老营混子纪律松懈,军队不易掌握,便提倡征兵,得到有关方面支持,便招劳动农工子弟入伍,兵员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山西督办姚鸿法提出老兵逐步退伍。但很多老兵是同盟会会员,又是班长之类的骨干,遣散老兵,对革命党的力量有较大影响。阎锡山等人决定筹款,建设农庄,开设店栈,安置退伍老兵。南桂馨、王嗣昌、李成林、杨沛霖、杨彭龄等人,于1911年中秋节召集退伍老兵八九十人,以聚餐为名,为将要退伍老兵饯行。席间歃血饮酒,立誓结盟,约定退伍时,按计划进行。山西当局怕酿成事变,不敢贸然遣散老兵。
阎锡山道:“现在事体大,非靠军队不能成功。不过,目前有机可乘,陆钟琦要85标到韩信岭南驻扎,我们可以军需品一时难以备齐为借口,罢兵不动,陆钟琦必然以违抗军令论处,我们就先发制人,杀85标反动军官3营管带熊国斌而起义,陆钟琦必定命令我们86标进攻85标,我以86标以同室不相操戈为辞,拒绝执行命令,并乘机起义。派人逼令陆钟琦出城暂住,我们到谘议局开会,推举都督。” 张树帜道:“如此办法很好。” 两人作了分工,张到85标发动起义,阎找85标标统黄国梁商议。 黄国梁已接到命令:10月29日前必须开拔。他问阎锡山是否出发。阎道:“不出发,过不去,你带标部先出发,把队伍留下,你走了,我反好运用。”两人默契,互相配合。黄国梁因出发命令催逼甚紧,不敢违抗,便同南桂馨率先行队南下。 张树帜到85标和缉探队运动起义,又回来向阎锡山报告,劝阎从速起义。阎决定立 即起义,道:“85标官长兵士如能响应,即以该标2营攻抚署,本标2营接济;85标1营两队攻警署,两队攻营,本标1营二队守军装库,两队接济攻满营。85标驻城外,今夜入城,诸多不便,必得翌晨进城,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事成,我诸同志即到谘议局开会,公举都督。事不成,由东门退出,无堪阻碍,以便举兵南下,与陕省民军结合,势力膨胀,好图再举。”阎锡山派张树帜到85标发动,嘱咐:“特别注意头目和下级军官,将头目和下级军官运动好,以他们带起军队,逼迫营长。等运动好,即打电话通知我,暗号为‘债讨起’,运动不好的暗号为’债不能讨’。”阎锡山又道:“你纵使运动不好,也不可离开85标的队伍,如本标发动时,你在85标能拉多少就拉多少,至少要纠合同盟会员带队响应。”阎锡山又命令刘文英通知张培梅、王赞绪、王栋材、张子奇等,联络军界,准备起义。张树帜来到85标一营,找张占元、梁俊玉、柳殿魁、白路喜、李开成等人,商谈起义大事,人愈聚愈众,一时齐集30多人。张把阎锡山起义计划当众宣布,众人拍手叫绝,当场推张树帜为司令。 时至半夜,张树帜令人分头到各官长门口把守,劝其顺应革命潮流,响应起义。他又带数人到各官长处,晓以参加革命推翻清廷大义,各官长莫不从命,愿意共图大举。管带白文惠已走未遇,督队官苗文华,素抱革命意志,蓄谋已久,对起义极表赞成。 张树帜与营队各官见面,宣传革命,同心共举,磕头订盟,誓共生死。明晨进城,严守纪律,勿得抢掠焚毁,致失革命宗旨。随即发布命令,号召全营士兵持枪站队,领取子弹。士兵一呼百应,蜂拥齐集,入军械库自取枪弹。广大战士将锅碗砸碎,以示“破釜沉舟”决心。张又派人去85标2营找同盟会员杨彭龄、王嗣昌联系,告知1营决定立即起义,希望2营同时起义。杨、王表示赞同。经王嗣昌与各队官联系,众人都道:“我辈素有此意, 岂肯任人先我着鞭。”于是,众人行动起来,并将起义之事报告管带姚以价。姚虽不是同盟会员,但对清政府的腐败极为不满,愿协同动作,率队起义。姚以价对阎锡山起义计划颇为赞同。 张树帜见姚以价地位高,兵权在握,遂与苗文华商量,推姚为司令,统一指挥85标的部队。阎锡山召集加入同盟会的86标中下级军官来他家开会,商量起义:“我们是遵令开拔,还是起义?” 众人同声道:“我们应该起义!” 阎道:“85标不同意怎么办?骑炮营有没有办法?” 众人道:“炮兵可以设法,骑兵没有什么关系,85标至少也能拉出一半人来!” 阎道:“好罢!那就等待85标动静。先把我们86标的行动计划研究一下!” 午夜,阎锡山接到张树帜的电话,知道运动成功。便让86标同志回去照计划于翌日早晨开城门,迎85标进城。85标攻打抚署前门,86标攻打抚署后门。抚署侦探瑞禄在阎锡山大门口,见排长李执中出来,拉住他的手道:“你们开会作什么来?”李一时语塞,认为事已败露,造反罪大,便投井自杀。有人向阎锡山报告李执中自杀,阎心急如焚,仍命令众人随时同他保持联系,照原计划行动。阎午夜骑马来到86标标部,召集军队,发布起义,并将反动军官二营管带瑞墉囚禁起来。 姚以价一夜没有合眼。次日凌晨,他集合全体官兵誓师起义。杨彭龄、王嗣昌、苗文华发表演说,阐明起义宗旨和革命重要意义。姚以价大声疾呼:“满清入至,虐我汉人两百余年,可算是穷凶极恶;清朝皇帝昏聩,官吏贪暴,压制人民,虐待士兵。现在外患日亟,而满贼仍用盗憎主人伎俩,谄媚外人,压制汉人。我们不要当这家奴,要救中国,非先推倒满清不可。我宁拚个死活,不当这亡国奴。”姚以价声泪俱下,众官兵齐声道:“愿拚死,愿服从大人命令。”姚以价宣布起义命令:“苗文华率一营前左两队直扑满城;崔正春率一营右后两队, 夺取军装局,杨彭龄为冲锋队长,张煌为奋勇队长,随本司令直捣清抚署衙门。”姚以价宣布起义军法四条:“一、不服从命令者斩;二、不勇往直前力战者斩;三、扰害百姓者斩;四、伤害外人者斩。”姚以价又派人飞速到炮兵营联络。炮兵营班长于凤山、刘德魁、高永胜得知步兵起义,便立即集合全队宣布起义,将炮拉出来,作好出发准备。管带张治尧企图阻拦,下令全营不许行动,高永胜举枪向张治尧射击,张慌忙逃走。于凤山等便率领炮兵,尾随步兵之后,攻打满营。10月29日凌晨4时,姚以价率85标起义军来到新南门,城内早有人响应,打开城门,起义军顺利进城。 各队起义官兵,按照计划行动。杨彭龄、张煌率队进攻抚署,队伍跑步来到巡抚衙门。张煌派两排人分别把守东、西、南三条街口和抚署门口。协统谭振德得悉兵变,仓皇持剑赶到抚署门口,厉声道:“你们造反啦,赶紧回去,不究!”杨彭龄道:“协统也知道革命大义么?如知,指挥我们向前,否则,请退!”谭振德不听,力阻不退。杨彭龄举枪射击,将谭击毙。起义军一拥冲入抚署,抚署卫兵不作抵抗,纷纷溃散。巡抚陆钟琦被枪声惊醒,慌忙整衣而出,刚到二堂,起义军已涌入。他勃然大怒:“我来此没有一个月,有何坏处,竟如此我。”陆钟琦次子陆光熙紧跟父后,右手开枪射击起义军,左手扶其父避退。父子俩人被起义军乱枪击毙。 阎锡山率86标围攻抚署后门的巡防队,令2营前队3排长张培梅,右队3排长金殿元率队,从抚署后门西围攻,左队队官王缵绪,后队队官吴信芳带队从抚署后门东围攻。巡抚马队1营管带谭金标领队在抚署后门顽抗。阎锡山督兵奋战,顷刻击溃谭部。姚以价和阎锡山前后夹攻,攻下了抚署。温寿泉率领陆军小学堂学生队占领了省谘局。苗文华一队起义军登上城墙,向东冲向满城。满城内的兵丁有些还在家里睡觉,起义军兵临城墙,才吹集合号。起义军居高临下,发起进攻。阎锡山又率队赶来,并调炮队向满城轰击。炮弹如注,枪弹如雨,清军抵挡不住,即由东门向马家花园溃窜,满营悬挂白旗,派人向起义军联络投降事宜。起义军占领全城,太原光复。 阎锡山、温寿泉、姚以价、乔煦、张树帜、张瑜等起义领导人在谘议局召集紧急会议,学界、警界、军界和谘议局均有代表参加,赵戴文、李成林、杨沛霖、徐一清、贾英、姚鸿法等人都参加了会议.谘议局议长梁善济主持会议。会议讨论建立军政府,推举都督等。但梁善济反对建立新政权:“官厅不可推倒。”革命党人群起反对,说陆巡抚已被击毙,不推倒官厅,还发动起义作甚?张树帜一气之下,拔出手枪,要击毙梁善济。梁善济吓得躲到副议长杜上化背后。 阎锡山要大家平静下来,他主张选姚鸿法为大都督,姚因其父任清廷陆军部侍郎,坚辞不就。众人主张选阎锡山为都督。梁善济等人主张投票公举都督,且颇有当仁不让之势。张树帜担心都督落入梁善济之手,一个箭步跳到主席台上,将梁挤到身后,大声疾呼:“我们选阎锡山为大都督,不要选票,举手表决。”他即高举左手,要众人也举手。正当一部分人迟疑张惶之际,周玳掏出手枪拍案而起:“赞成的举手。”于是,个个举起手来。张树帜检查,即宣布:“一致通过。”会议又选举了温寿泉为副都督,杜上化为总参议,姚以价为总司令。推举完毕,众人拍手称赞。阎锡山、温寿泉等,立即组织山西军政府:都督、副都督以下,分设七部,军政部部长温寿泉兼任,副部长马开嵩;参谋部长黄国梁,副部长孔繁蔚;军令部长常樾;政事部长景定成;财政部长曾记刚,副部长徐一清;外交部长乔义生;司法部长张映竹,副部长张宴林、李凤翔。军政府设在谘议局,用黄帝纪元年号,称中华民国,军政府门前悬挂“八卦太极图”旗。85标3营管带熊国斌对民军起义极为仇视,产生刺杀都督歹心。这天夜里,熊忽然带着他的全营官兵来找阎锡山,道:“我来保护都督来了。”阎深知来者不善,便道:“好罢!你先命令你的队伍架枪集合,集合好后向我报告,我给他们讲话。”熊集合部队返回向阎报告,阎乘其不备,一枪将他击毙,并向他的部下宣布:“熊国斌是要反对革命,现已被我处决,你们赞成革命的枪架原地候命。不赞成的自动回营。”有两连留下,其余溃散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