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啸,中共中央宣传部调研员,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人,1957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历任辽宁省营口市教育学院讲师、副院长,中共中央宣传部调研员,1985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是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曲啸 - 概述曲啸,著名教育艺术家、演讲家,中共中央宣传部调研员,1957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历任辽宁省营口市教育学院讲师、副院长,中共中央宣传部调研员,1985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是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从事心理学研究,注重对青年进行理想教育。著有《理想·信念·追求》、《理想与情操》、《罪犯心理学》等,合著《青少年犯罪心理学》。2003年8月6日17时52分曲啸老师就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曲啸 - 主要经历1953年,曲啸从辽宁考入了东北师范大学。 曲啸 - 演讲大师曲啸老师曾三次到云南演讲,深入到工矿企业、大专院校、监狱劳教所和西双版纳、昭通等边远贫困地区,他的演讲催人奋进,给人启迪,是云南广大演讲爱好者的良师益友。就在他将一腔对祖国深沉的爱以演讲的方式播撒在人们的心间时,竟被残酷的病魔打倒在地——在江苏南通市一次演讲之后,突发大面积脑梗塞,导致瘫痪。他从一个充满激情和活力的健康人变成了一个丧失语言功能的瘫痪病人!在此后的13年里,他与残酷的病魔不断抗争。 曲啸 - 博大精深曲啸老师高超的演讲艺术和博大精深的思想,以及他那对待事业、对待生活、对待党和人民始终一贯的热爱与忠诚,整整影响了一代人。由于曲啸在演讲和教学上的巨大贡献,他曾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并被授予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家庭”等数十个荣誉称号。1985年当我第一次看了曲啸老师的演讲录像报告后,就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他的演讲充满了人格的魅力,恰似那进军的号角,高昂的战歌,给听众以奋进的力量、信心和勇气。1989年5月,我在吉林市参加由团中央举办的“在望杯”全国演讲大赛时,曲啸老师担任大赛的首席评委。于是,我冒昧的向他拜师求教,当他得知我来自毛主席的家乡时,连声说道:红太阳升起的地方,好山好水,好地方。并不厌其烦为我的演讲点评辅导,毫无一点演讲泰斗的架子,就像我学生时代的班主任一样和蔼可亲。 曲啸 - 全身瘫痪“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曲啸老师是完全能够承担重大责任的人,但我却叹息命运对曲啸老师太不公正了。就在他将一腔对祖国深沉的爱以演讲的方式播撒在人们的心间时,竟被残酷的病魔打倒在地。1991年9月3日,曲啸老师应江苏省南通市总工会的邀请,在南通市完成了他的第2501场演讲报告,也是他人生最后的一场精彩演讲。当天夜晚曲啸老师突发大面积脑梗塞,导致全身瘫痪,从此半身不遂。他从一个充满激情和活力的健康人变成了一个丧失语言功能的瘫痪病人!在此后的12年里,他以惊人的毅力与病魔抗争,仍然关心国家大事,心系我国的演讲教育事业。 曲啸 - 淡泊名利在开会的期间自瘫痪以来几乎从不参加会议的的曲啸老师坐在轮椅上兴高采烈、满面笑容的和与会者一一握手、点头致意,合影留念,他那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面部表情,让人们无法想他是一个已瘫痪12年之久的病人。在中午就餐时,我虔诚的举杯向曲啸老师敬酒,祝福他健康长寿,再活20年、30年,活到100岁。可怎么也没想到,仅仅半个月的时间,2003年8月6日17时52分,万人景仰的一代演讲大师、著名教育艺术家、演讲家曲啸老师因患肺炎救治无效,竟匆匆的走了,走完了自己坎坷、艰辛而传奇的一生,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和他执著的教育与演讲事业。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和永恒回忆。 曲啸 - 主要成就曲啸在热情、积极参加社会法制心理教育活动的同时,认真撰写法制心理学方面的文章,出版了《犯罪心理学》、《青少年犯罪心理》、《犯罪心理学研究》等专著。撰写的“牧马人的家庭生活”一文,刊发在1985年1月20日《营口日报》上。先后在《家长报》、《家庭科学报》配发“一个合谐的家庭”、“曲啸爱读《家长报》”文章。曲啸心情特好,挥笔在我的笔记本上写下一首小诗:“一身洁骨两袖清,唯凭智胆搏峥嵘,男儿当有凌云志,不爱香风爱党风。”曲啸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他调到中宣部后,曾和夫人一起回到营口,在营口师范专科学校阶梯教室为师生作专题讲课,吸引了众多的听众。课后在与市心理学会会员见面时,他动情地说:“今天有幸与大家在一起,不是招待不起大家,是因为吃喝太铺张浪费,我们节俭开个茶话会,彼此更能交流感情。”席间,不知是谁提议合个影,我拿起照像机,拍摄了这一难忘的镜头,成为永久的纪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