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兴田,男,安徽省固镇县任桥镇清凉村人,曾参加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解放军离休干部。2011年3月,这位86岁老人为一句承诺守护战友陵墓30年的故事感动无数网友,被网民投票选为“中国好人榜”诚实守信“中国好人”。 欧兴田 - 简介欧兴田,男,1925年出生于安徽省固镇县任桥镇清凉村欧家庄,14岁参加革命,当过张爱萍将军的文书,历任参谋、少校参谋长、中央军委第一炮校行政科长等职,后离休返乡。 离休后,欧兴田放弃天伦之乐,拖着伤病之躯,为重建淮北西大门抗日烈士陵园四处奔走,并坚持在此为牺牲的战友们守墓.这一守就是30年。 欧兴田的守望故事,通过互联网等媒体广为传播,感动了无数网民,被网民投票选为“中国好人榜”诚实守信“中国好人”。 欧兴田 - 人物事迹一句承诺为战友守墓30年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在清凉村一带开辟出一条穿过百里敌占区的交通要道,清凉村因此成为淮北苏皖边区抗日根据地的西大门。抗战8年,2400多名新四军战士英勇献身淮北战场,抗击了上万日伪军,使清凉村方圆百里成为苏皖边区唯一一块没有建立伪政权的地方。彭雪枫、张爱萍、张震等一大批抗战名将都曾在这里留下过战斗足迹。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5年12月,欧兴田所在的部队在清凉村修建了淮北西大门抗日烈士陵园。淮海战役期间,陵园毁于战火。到20世纪80年代,当年战斗在淮北的一些老同志重回旧地时,又提出重建陵园的建议。 历经艰辛 重建陵园为了重建陵园,欧兴田拖着病弱之躯,自带干粮,两年内四上北京、走访六省,找到了36位曾在这片土地上战斗过的老领导商讨建园之事,得到了广泛支持。 1992年得到省有关部门建园批复后,他就担负起重建“淮北西大门烈士陵园”的重担。他先后找到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张爱萍、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国家航空工业部部长刘玉柱、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陈锐霆、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灿明、机械工业部成套设备局局长孙象涵、装甲兵副司令员沙风、军委兵器部领导王烽舞、国家外交部副部长何启光、国家司法部副部长谢邦治、北海舰队司令员赵汇川、上海市委某区领导李时庄等曾在淮北战斗过的36位老领导,想方设法解决重建陵园的资金。老领导们坚决支持帮助欧兴田,纷纷解囊相助。张爱萍将军交给欧兴田一块抗战时期使用过的粗布被面,张震将军赠送了一根50多年前使用过的马鞭,刘玉柱部长拿出纪念彭雪枫师长逝世20周年的一篇祭文和一本诗选,谢邦治副部长给了一个抗战时期用过的文件包。张爱萍将军还专门为陵园题词。 但是光靠这些老将军个人赞助,建园资金还是远远不够。年近古稀的欧兴田又踏上了西去北上的列车,找到了老部队兰州部队、开封部队、装甲兵学院等,筹措了一笔资金。清凉村和周边村庄、当地中小学也纷纷捐献钱物。在固镇县委及县、乡政府的支持下,“淮北西大门抗战烈士陵园”于1996年正式动工重建。 欧兴田深知建园资金有限,有些是老干部、老将军和群众捐献的血汗钱,他一分也舍不得乱花。也正因如此,他得罪了一些人。有人卖给陵园劣质材料不能用,工程质量不合格,便拉他下水,遭到他的拒绝后,倒打一耙诬告欧兴田买材料不给钱、不付工程款,是个老骗子等等。他们不仅到处造谣中伤,还带着地痞、流氓来威胁老人。还有些人想从陵园捞些财物,遭到老人极力反对,这些人就暗偷明抢,无理取闹,阻挠施工。对于这些人,欧兴田老人始终坚持原则,寸步不让,抗争到底,绝不低头。他坚信事实就是事实,谣言终会不攻自破,只要自己清白,就无愧于先烈,无愧于党和人民,也就一定能把陵园建好。在欧兴田老人矢志不渝地坚持下,陵园一期工程建成。 希望与战友同眠2008年老伴去世之后,欧兴田开始一个人独守陵园。建设指挥、浇树扫地、洗衣做饭,给来访者讲烈士事迹;闲时则练练书法,编写历史材料。在老人的起居室里,记者看到只有床、衣柜、沙发等几件简单破旧的家具。电视机是黑白的,空荡荡的冰箱冷藏室里只存了几个生鸡蛋和吃剩的小半碗大葱炒鸡蛋,简易鞋架上的几双鞋子磨得不成样子,沾满泥土。 欧阳从小由爷爷奶奶养大,跟着他们生活了14年。奶奶去世前瘫痪了整整8年。那时欧阳上初中,爷爷每天早上5点起床,先给欧阳煎一个荷包蛋,煮一碗面条,然后他照顾奶奶,还要去做陵园的很多事情。欧阳表示,爷爷是个好人,从他身上一是学到做人的原则,二是学到生活简单就好。 令欧阳感到欣慰的是,爷爷的事迹流传之后,越来越多的人主动来陵园帮忙。2011年清明节,欧阳的同学张响放下工作,腾出了差不多一个星期的时间,准备跟欧阳一道从宿州市里来陵园帮助老人干活、接待访客。 欧兴田 - 网友热议他的事迹仍在网上流传,许多博客、微博及地方论坛纷纷转载。“向老兵致敬!”众多网友在网上异口同声地喊出了自己内心的触动。甚至还有来自北京、江苏等地的网友自发赶到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辈,表达对老人的敬佩,并为陵园捐款捐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