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1953年-),中国画家,文艺评论家。祖籍广东台山,1953年出生于上海,1978年恢复高考时,以同等学历被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录取。1980年陈丹青以油画《西藏组画》一举成名。他具有很强的造型能力,画风细腻,感情真挚,思维敏锐,有着一种稳定和深沉的力量。 陈丹青 - 简介陈丹青,男,1953年生于上海,1970年至1978年辗转赣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并自习绘画。1978年他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198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留任油画系第一工作室。 早在1980年,陈丹青便以油画《西藏组画》蜚声海内外,成为中国油画界的巅峰人物。陈丹青于20世纪80年代初曾被国中同仁认为是当时最具才华的油画家,甚至直至今日,油画圈仍存在着“陈丹青情结”。 他的作品《西藏组画》被公认为文革後划时代的现实主义经典油画作品,在美术界及文艺界引起很大轰动,持续获得广泛的关注、评论、研究与影响。《西藏组画》对当时长期盛行并严重教条化的主题性创作模式发生冲击,被认为是中国写实油画自前苏联影响转向溯源欧洲传统的转折点。而他对写实能力的熟练把握,对欧洲古典油画语言的深刻理解,令沉醉于油画传统手法的观众佩服不已。 1982年,陈丹青以自由画家身份移居纽约,2000年回国后作为清华大学特聘教授之一,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主持“陈丹青工作室”的工作。 2004年末,因不满学院的招生制度提交了辞去清华美院教授职务的辞职报告。 陈丹青 - 艺术简历1977年 全国美展(《进军西藏》)北京中国美术馆 1977年 全国美展(《泪水撒满丰收田》)北京中国美术馆 1978年 以同等学历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1980年毕业留校。 1980年 中央美院研究生毕业展(《西藏组画》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展览馆) 1982年 赴纽约定居,自由职业画家。 1982年中国美术展,巴黎·春季沙龙 1987年 (洛杉机·圣塔安娜现代美术馆) 1995年 陈丹青油画展(台北·国父纪念馆) 1998年 中华五千年文明艺术展(纽约·哥根汉姆现代美术馆) 1998年 陈丹青作品展(香港科技大学技术中心) 2000年 受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00年 1968-1999年个人巡回展,北京、武汉、沈阳、广州、南京、上海 2001年 二十世纪新古典主义回顾展,比利时 2002年 中国与德国当代艺术对话展,德国 2003年艺术与战争,奥地利。 2004感觉记忆,艺博画廊,中国上海 个展1995年 陈丹青,国立国父纪念馆,中国台北 1998年 陈丹青,香港科技大学艺术中心,中国香港 2000年 陈丹青1968—1999素描油画展,中国北京、武汉、沈阳、广州、南京、上海 群展1977年 全国美展,中国美术馆,中国北京 1980年 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展,中央美术学院展览馆,中国北京 198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美术展,巴黎春季沙龙,巴黎 1998年 中华五千年文明艺术展,哥根汉姆博物馆,美国纽约 2001年 二十世纪新古典主义回顾展,伍斯登现代美术馆,比利时 2002年 中国与德国当代艺术对话展,杜依斯堡现代美术馆,德国杜依斯堡 最初的形象Ⅱ·当代纸上作品展,艺博画廊,中国上海 2003艺术与战争,格拉兹美术馆,奥地利格拉兹 2004年 感觉记忆,艺博画廊,中国上海 陈丹青 - 家庭父亲:陈兆炽 母亲:张涵珠 弟弟:陈丹心 妻子:黄素宁 女儿:陈夜谭 陈丹青 - 主要经历早年1953年,陈丹青出生,他的父亲陈兆炽因喜极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一词,取名“陈丹青”;翌年小儿子出生,换一字:“陈丹心”。陈丹青从小在上海闹市区石门一路的石库门弄堂里长大,从小就喜欢画画。 1970年,17岁的陈丹青开始辗转赣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那时节,勾销上海户口几乎是所有上海人的晴天霹雳。陈丹青茫然离开曾经打架、追逃、斗蟋蟀、爬屋顶的上海石门一路老弄堂。 20岁那年,他被调到南昌的江西出版社参加连环画学习班,天天画连环画,非常开心不用种地了,就想从此做个连环画家。21岁以后,辗转到了苏北农村,还在一个乡办企业画过几百个骨灰盒。他早年的主题性创作《给毛主席写信》,表现一群知青决意“扎根”农村的心意,而他内心却和成千上万知青一样,盼望回城。 23岁那年,陈丹青插队已六载,竭尽全力争取南京商业局招收的装卸工名额,表填了,体检通过了,最后一分钟被否决,因为他是上海知青,招了他,就占了南京知青一个名额。 留学1978年,陈丹青以同等学力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两度进藏,画出了让他从此留名的中国油画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西藏组画》。然后,1980年毕业留校,1982年赴纽约定居,1983年6月,陈丹青的个人画展成为中国当代画家在美国举办的第一个个展,之后,他在美国取得了属于一个艺术家应该有的几乎所有成就。 回国2000年陈丹青回国在清华大学执教。回国担任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 2005年3月,因不满现行的高校教育体制,愤然辞职,离开清华,回归他曾经生活过的艺术家自由的日子。 陈丹青 - 语录1、“现在世界上都不太会出大师了。” 2、“当代文学创作,80年代还是好的,90年代有一部分也好,从90年代后期到现在,最主要的那个创作群体,可能使他们很失望,因为他们避开面对一个血淋淋的现实,然后退回到一个所谓更文学的领域里面去。” 3、“你们看,手!皮下面是肉,肉里面是筋,筋里面是脉络,是骨头。你画这只手,就要画出皮、肉、筋、脉、骨!” 4、“出国后我大约知道什么叫做绅士,要学,太晚了,而况绅士学不来的。” 陈丹青 - 作品出版《陈丹青速写集》(天津美术出版社1992年) 《陈丹青画集》(香港中文大学1995年) 《陈丹青 画册/静物》(香港科技大学艺术中心1998年) 《纽约琐记》上下集(吉林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 《陈丹青音乐笔记》(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 《多馀的素材》(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年) 《陈丹青1968-1999素描油画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退步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退步集续编》(杂文集 2007年出版) 《与陈丹青交谈》 (2007年出版专栏交谈文章结集) 论文《美术》、《美术研究》、《美术丛刊》、《江苏画刊》、《美术家》(香港)、《雄狮美术》(台湾)、《艺术家》(台湾)、《陈丹青谈艺录 》。 讲座课题“曲水流觞——苏州园林的文化魅力” 陈丹青 - 部分作品拍卖记录
陈丹青 - 评价陈丹青是80年代在画坛产生较大影响的青年油画家。1980年他创作的《西藏组画》较早开始摆脱俄罗斯—苏联油画对中国油画展的影响,追求用传统西欧油画的写实手法来表达对现代生活、特别是边疆少数民族的真实感受。陈丹青具有较强的造型能力,画风细腻,感情真挚,思维敏锐,有着一种稳定和深沉的力量。——摘自《中国油画展280年》画集 陈丹青的画令人爱看,耐人寻味,是用他的高超的写实手法,真实地表现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达到令人百看不厌的境地。——冯法祀(中央美术学院 油画教授) 人道情感和人格力量是陈丹青艺术中主要的艺术底蕴,这是他本人情感品格的自然体现,浸透了他的自身经历,包含着他对底层人民的深切理解、怜悯和尊重。这种人道情感个人格力量赋予他的作品以辉煌和崇高的意义。 陈丹青 - 获奖2011年8月19日晚,《新周刊》创刊15周年庆典在广州进行“大时代锐仕勋章”授勋仪式,陈丹青获封“大时代锐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