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扬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推扬网 门户 人物名人简历 查看内容

刘力贞

2020-1-16 12:5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29| 评论: 0

摘要: 刘力贞,原名刘力真,1929年出生于陕西保安(志丹),中共党员,陕西省第五、第六、第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西北红军和西北苏区主要创建人刘志丹的女儿。刘力贞毕业于沈阳中国医科大学医疗系,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

刘力贞,原名刘力真,1929年出生于陕西保安(志丹),中共党员,陕西省第五、第六、第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西北红军和西北苏区主要创建人刘志丹的女儿。刘力贞毕业于沈阳中国医科大学医疗系,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西安市医学科学研究所所长、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院长、陕西省第五至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务。2014年11月3日14时56分,刘力贞因病医治无效,在陕西西安逝世,享年85岁。

人物简介

刘力贞,女,出生于1929年,陕西保安(志丹)人,是被毛泽东誉为“群众领袖,人民英雄”的西北红军和西北苏区主要创建人刘志丹的女儿。

父亲刘志丹牺牲时,刘力贞不到7岁。

1934年底,红军迁往南梁根据地后,刘力贞一家人才有一段短暂的团聚。

1937年,刘志丹牺牲后,刘力贞回到延安上完小学和中学。

1938年,抗大(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曾派人送刘力贞去苏联上学,张国焘叛变后,由于国民党查得紧,并未前往苏联。

1948年,已有两年党龄的刘力贞成为延安大学校部秘书,并认识了她后来的丈夫、在《陕西日报》工作的记者张光。

1949年,新中国成立,国家急需各类专门人才,刘力贞赴中国医科大学学医。大学毕业后,刘力贞成为上海第一医学院选调研究生10名入选者之一。随后,刘力贞又学习了中医和针灸,走上了医学道路。

1949年初,刘力贞患上严重的肺结核,中断学业。

20世纪60年代,陕西遭到百年不遇的大旱灾,省上要派一支医疗队到陕北重灾区米脂县巡回医疗。结核病未的痊愈刘力贞随医疗队回到陕北,带领30人组成的医疗队在陕北巡回医疗。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刘力贞全家被下放到三原县。

1980年,刘力贞成为陕西省五届人大工作会议补选副主任候选人。在打印候选人名单时,她的原名刘力真被打成刘力贞,并高票当选为陕西省人大副主任,刘力真改名刘力贞。

2014年11月3日14时56分,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陕西省第五、第六、第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力贞因病医治无效,在陕西西安逝世,享年85岁。

人物追悼

刘力贞遗体告别仪式在西安举行 各界人士送别

2014年11月7日,刘志丹之女刘力贞的追悼会在西安市殡仪馆举行,来自陕西省内外各党政机关领导、老同志、社会各界人士和刘力贞亲属、生前好友500余人参加遗体告别仪式。

习远平赋诗二首悼念刘志丹之女:万家千户正哭君

革命烈士刘志丹之女刘力贞于2014年11月3日在西安逝世,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刘云山、李建国、赵乐际、栗战书、朱镕基、李铁映等分别发来唁电或送来花圈表示悼念。习远平为悼念刘力贞赋诗二首,以寄哀思。

社会评价

淡泊名利

刘力贞淡泊名利,她认为:“自己只愿意为人民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只要有机会解除病人的痛苦,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认可。”她和丈夫要求子女和后辈不要以刘家后代自居,“要做一个端正的、能够自食其力的人。”

刘力贞当了10多年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从领导岗位上退下后担任陕北建设委员会顾问及陕西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等社会职务,大部分时间忙于社会事务。她说:“父亲当年闹革命,就是为了让穷人过上幸福日子。我们这些工作也算是继承前辈遗志,改变陕北贫困面貌。”

高风亮节

与父亲戎马倥偬的经历不同,刘力贞终身与医学相伴。

1937年,刘力贞回到延安上学读书。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百废待兴,需要大量专门人才。我一直有学医的愿望。”刘力贞进入中国医科大学学习。大学毕业后,上海第一医学院选拔研究生,刘力贞以优异的成绩被选中。后来,刘力贞又学习中医。

20世纪60年代,陕西遭到百年不遇的大旱灾,省里要派一支医疗队到重灾区米脂县巡回医疗,刘力贞身患结核病仍毅然前去。

刘力贞和丈夫要求子女和后辈“做端正的、能够自食其力、大写的人”。

离世前,80多岁的刘力贞和丈夫张光住在西安,家里陈设简单,地板材质是20世纪90年代常用的水磨石,墙上挂着刘志丹的画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广告服务|投稿要求|禁言标准|版权说明|免责声明|手机版|小黑屋|推扬网 ( 粤ICP备18134897号 )|网站地图 | 邮箱:vayae@hotmail.com

GMT+8, 2025-5-9 20:14 , Processed in 0.062949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