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兰,女,1957出生在江苏南京,中国著名的排球运动员。周晓兰是跟孙晋芳、张蓉芳、郎平同时代的女排明星,在第23届奥运会上,协助女排赢得冠军。 由于有一身过硬的拦网功夫,周晓兰有“天安门城墙”的美誉。 周晓兰 - 简介周晓兰,女,1957出生在江苏南京,中国著名的排球运动员。周晓兰是跟孙晋芳、张蓉芳、郎平同时代的女排明星,在第23届奥运会上,协助女排赢得冠军。 红极一时的杂志《大众电影》,1982年3月的封面,就是周晓兰和演员龚雪的合影。那是杂志创刊以来首次用非电影人物做封面。 由于有一身过硬的拦网功夫,周晓兰有“天安门城墙”的美誉。 周晓兰 - 经历周晓兰开始练排球时,已经16岁了,这在国内职业运动员里实属少有。由于当年那场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13岁的周晓兰随父母上山下乡,来到山西古交农村。当时古交是个非常贫穷的地方,吃的是小米,喝的是雨水,用的是煤油灯。年龄不大的周晓兰,也要下地做农活,使她饱尝了贫瘠生活的艰辛。有这三年的磨练,周晓兰练排球后,从省队到国家队,对艰苦训练一点都不怕。训练的辛苦与古交农村的艰苦比差远了,至少还可以吃上白米饭。 1973年入业余体校进行排球训练,同年被选入山西女子排球队,1977年被选入国家青年排球集训队、国家排球集训队。 周晓兰在上海体育学院毕业后,1988年进入国家体委,出任排球处长。周晓兰一上任便改革排球运动管理体制,改进训练和比赛组织形式。 1995年初,周晓兰代表中国排协,动员正在美国读书的前队友郎平回国出任女排主教练。1995年,已是体委系统最年轻的副司级领导。 1995年辞去公职,随丈夫、前中国男排侯晓非定居美国。最初,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做排球教练,后在马里兰州爱德华市的一家医疗器材公司做工程师,目前是公司部门负责人。 周晓兰现定居在马里兰州,并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 周晓兰 - 成就1977年 在第1届世界青年女排锦标赛上获亚军 1978年 在第8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上获第六名 1978年 在第8届亚洲运会女排比赛中获银牌 1979年 在第2届亚洲女子排球锦标赛上获冠军,个人获“最佳表现奖” 1981年 在第3届世界杯女排赛上首次获冠军,个人在预选赛中曾获“最佳运动员奖”1982年 在第9届世纪女排锦标赛上获冠军 1982年 在第9届亚洲运动会女排比赛中获金牌 1983年 在世界超级女排赛上获冠军 1984年 在第2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女排比赛中获金牌 周晓兰 - 荣誉
1980年 获运动健将称号 1981、1983、1984年 三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有“天安门城墙”的美誉 周晓兰 - 评价周晓兰和她的中国女排在八十年代里,以敢打、敢拼、敢抢的拼搏精神,在世界排坛上连夺五次冠军,成为“五连冠”。 这是排球运动史上的奇迹。而女排精神也鼓舞了一代中国青年以拼搏和奋发的干劲在各个领域作出了成绩。那段辉煌对于如今三、四十岁的人们来说,并不陌生。 在老女排中,周晓兰有着“天安门城墙”的美誉,跟郎平的“铁榔头”交相辉映。 周晓兰 - 影响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日本女排是一支世界强队。中国女排的翻身仗,就是从打日本女排开始的。1981年,第三届女排世界杯在日本举行。中国女排一路过关斩将,最终与日本队在决赛中相逢。比赛打得异常激烈,结果是日本女排输给了中国女排。那场比赛,不仅让对手认识了“铁榔头”的凶狠,更让日本姑娘饱尝了“城墙”的坚固。日本媒体在惊叹周晓兰防守功夫的同时,送给了她一个美丽的称呼:“天安门城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