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欣,上海著名配音演员。其主要配音作品有:《冰川时代1》希德、《哈利波特2》精灵多比、《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布莱克、《侏罗纪公园II失落的世界》、《尖峰时刻1、2》、《临时特工》、《高卢英雄大战凯撒王子》 布鲁图斯、《伪钞制造者》、《鼠来宝》西蒙、《热天午后》阿尔·帕西诺、《爱国者》、《精灵鼠小弟I》猫、《王牌特派员》、《角斗士》、《最后之恋》、《猫眼三姐妹》 内海警官、《盗火线》黑人警官等等。 张欣[配音演员] - 主要配音作品为俄罗斯电视剧《情迷彼得堡》(女主角安娜)、美国电视剧《疯狂的主妇》(女主角苏珊?梅尔)、哥伦比亚电视剧《丑女贝蒂》(女主角贝蒂)、意大利电视剧《隐秘的激情》(女主角诺尔玛)、泰国电视剧《凤凰血》(女主角阿帕查)、日本电视剧《媳妇的烦恼》(婆婆)、澳大利亚电视剧《牧场姐妹》(女主角克莱尔)、新加坡电视剧《世纪攻略》(女主角凯双)等国外影视剧中的主要角色配音. 张欣[配音演员] - 谈配音方法通读台词我认为首先要通读整个台词本,即使没有充足的时间看原片,最起码也要搞清楚故事的梗概和你要配的角色在故事中所处的位置,跟你搭话的人与你有什么关系。配音与演戏、演话剧一样,搞清人物关系非常重要。 无论是配国产戏还是译制片,都要遵循这规律,即看原片、通读台词本、搞清人物关系。 译制片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创作空间,虽然语言不同,但人类的情感是共通的。只有掌握了台词本,全身心地投入到原片的人物情感中,反复琢磨、感受角色说话的情绪、节奏、口吻、语势、语调以及气息的运用,才能真正理解人物,进而准确地把握人物的语言基调。谈到理解原片、理解人物,还有一点很重要,即配音演员要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多读一些外国文学名著,从小说、电影里间接地体验人物的情感。有了一定的文化底蕴,理解人物就会容易一些,用声音塑造的角色就会更加传神、动人。 注意情感和语气在有限的条件下,配音演员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特别是在用单轨录音时,不但要说自己的台词,还要特别留意和感受原片中对手说话的情感和语气。演员可通过耳机,仔细聆听原片中对手语调反应的情感,从而受到启发,最终情绪准确、饱满地说出自己的台词。耳、口、心协调一致,注意力高度集中,调动全身的主观能动性,缺一不可。所以说配译制片,尤其是进口的立体声大片,对配音演员来说难度就更大一些。 此外,我还经常遇到另外一个问题:当一名配音演员在一部片子中为多个角色配音时,人物的语言刻画应从何入手?如何使自己的声音适应不同的角色?一般情况下,导演在分配角色时,会尽量发挥演员的优势和特长,通常以演员擅长的角色为参考来分配角色。我自己比较喜欢在不同的片子里配各种类型的角色,尽量开阔自己的戏路,哪怕是戏份不多的小角色,我也要配出特色来。 给声音“化妆”在舞台上塑造不同角色,可以依靠化妆来改变形象,但配音时只能用心揣摩,变化自己的声音来适应人物,给声音“化妆”。因此,我非常注意观察生活中不同身份、气质,不同年龄的人发出的声音和说话的特点,琢磨自己的声音,高低音部分究竟该怎么把握,如何运用声带的不同部位,如何用气来增加语言的力度,如何能使音色柔和、浪漫,如何使音色显得阴狠冷峻。比如,我曾在电影频道播放的一部比利时影片《保琳与保莱特》中为女主角保琳配音。保琳是一个70多岁的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妇人,行为举止像极了孩子,可发出的声音却是颤颤巍巍的,而我本人的音质则比较圆润、优美,因此对这个角色声音必须“化妆”。通常人到老年,口、唇、齿、声带都会老化,底气不足,发出的声音断断续续,很少用胸腔共鸣,我就用比较柔弱的声音,口齿并不是很清晰,尽量避免发出清脆的声音,多用气音,但又要把话说实,不能发虚,这个分寸很难把握。说话的口吻是孩子气的,声音(生理的)是老妇人的,而且贯穿了整个剧情。播出后,很多熟悉我的观众和朋友都不相信那个角色是我配的,观众紧紧地被角色所吸引,这使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再如在《情迷彼得堡》中,我除塑造了女主角安娜外,还为一个情窦初开、纯洁得像小鹿一样的16岁花季女孩索菲娅配音。我将圆润、清晰、透着成熟美的本色中声区给了安娜,而把甜美、稚嫩、透着纯真美的声音给了索菲娅。 配音演员的声音是属于角色的,因为我们接触到的每个角色都是千变万化的,扮演他们的演员也是各不相同,所以我们赋予每个角色说话的语调和特征也是不同的。我是由演员逐渐转行为配音演员的,演员塑造人物的很多方法可以运用到配音中,平时生活中注意观察,积累多了,对人物的把握才有可能做到心中有数。比如《疯狂的主妇》中的苏珊,平时生活的积累就有助于语言基调的把握。这个人物身上有很多喜剧因素,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物总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所以才能与人物很贴合。 语言是先进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论是演戏还是配音,不论是给国产片配音还是给译制片配音,对真善美的景仰是我们文艺工作者永远的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