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久镛,男,中国国际法学家。1926年出生。先后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政治学学士、国际法硕士学位。1993年11月当选为国际法院法官,后任国际法院副院长、院长。2010年退休回国。 史久镛 - 简介史久镛,中国国际法学家。1926年10月9日生于浙江宁波。1948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政治系,获政治学学士学位。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1951年获国际法硕士学位,1951年毕业后留校从事国际法研究。1954年回国后,一直从事国际法的教育和研究工作,并曾参与过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1980年以后开始担任外交部的法律顾问,1987年被选为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委员。1993年11月当选为国际法院法官,后任国际法院副院长、院长。2010年退休回国。 史久镛 - 任职情况回国后历任国际关系研究所和国际问题研究所的国际法研究员、外交学院国际法副教授、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对外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委员等职。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法律顾问、北京外交学院兼职教授、中英联合联络小组(关于香港问题)中方代表处法律顾问、中国国际法学会理事、中国法律咨询中心法律顾问、中国法学会香港法律研究会理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涉外经济法律人才培训中心兼职教授、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委员等职。1994年当选为联合国国际法院法官。 1993年11月,史久镛首次当选为国际法院法官,任期9年。 2000年2月,史久镛当选为国际法院副院长。 2002年10月21日,第57届联合国大会上,史久镛以高票通过再次当选国际法院法官。 2003年2月,史久镛当选国际法院院长,任期3年,这是自国际法院1946年成立以来,首位中国籍法官担任院长。(国际法院依据《国际法院规约》和本身的《规则》运行,依照国际法解决各国向法院提交的法律争端,并就正式认可的联合国机关和专门机构提交的法律问题提供咨询意见)。 2010年1月28日,史久镛向国际法院院长提交了辞呈,该辞呈已经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生效。 史久镛 - 主要履历1951-195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从事国际法研究。 1956-1958年,任北京国际研究所国际法助理研究员。 1958--1964年,执教北京外交学院,先后担任国际法高级讲师、副教授。 1964--1973年,任北京国际法研究所国际法研究员。 2000年2月,任国际法院副院长,后任院长。2010年离职。 史久镛 - 生平1926年10月9日,史久镛出生于浙江宁波,1岁时随父母迁居上海。史久镛父亲是一个经营染料业的商人,富裕的家境使史久镛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中学就读于英国办的雷士德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该校以英语授课,大法官扎实的英文根基就是在这两所学校打下的。史久镛家共有六个孩子,但只有史久镛一人从事法律专业。史久镛的整个求学时代都是在动荡的战乱时期度过的。当时太平洋战争爆发,眼看上海处于日本人的蹂躝之下,史父像那个年代的许多工商爱国人士,怀抱一腔实业救国的热忱,也殷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学习与国际接轨的学科。史久镛从此走上了法律之路。他有过一个愉快平静的童年时光。但1937年后日军的野蛮入侵,彻底打破了少年史久镛无忧无虑的日子。他目睹了抗日战争的全过程,特别是亲历了上海的沦陷与光复。历经战乱使史久镛多了一份成熟与理性,他开始思考人类的命运与自己的责任。他回忆说,自己当初上大学时之所以选择法律和国际关系专业,主要原因就是当时正值二战末期。面对残酷的战争给黎民百姓带来的灾难,年轻的他希望用法律知识为人类服务,以法律促进国与国间和平解决争端,避免战争。 史久镛 - 主要著作著有《外交庇护》、《条约法讲演集》、《南极的法律问题》、《普遍优惠制度与国际贸易》、《香港与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等。 史久镛 - 人物评价史久镛是著名的国际法专家,在中国国际法学领域堪称学识渊博、建树精深,撰有大量的研究论文和著作。他以研究国际经济法为重点,但对外交庇护、联合国与人权、条约法、海洋法、国际贸易等方面也有深入的研究。他曾多次以中国代表团代表或法律顾问的身份参加国际会议及外交谈判。值得一提的是1985年—1993年间任中英联合联络小组中方首席代表处法律顾问时,在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中,他高水平、出色地发挥了法律专家的作用,表现出极大的睿智和才能。 他是当选国际法院院长一职的首位中国人。 获知史久镛先生当选国际法院院长消息后,时任中国外交部长唐家璇当时即致电祝贺。他在电文中说:“您的当选是国际社会对您卓越学识和公正品格的肯定。这是您个人的荣誉,是中国法学界的荣誉,也是我国民族和国家的荣誉! ” 有道是“凭手艺吃饭”,“家有千金弗如薄艺在身”。史久镛凭着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和敬业乐业、精益求精的优良传统,长期以来,不管条件如何艰苦,环境如何恶劣,他几十年如一日,从来不曾中断国际法专业的学习与研究。他对专业的痴情如同手艺人对手艺的依恋。他兢兢业业,持之以恒,务求精通。日积月累,使他对国际法的了解与把握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过硬的专业本领无疑是史久镛问鼎国际法院的最大本钱。他的当选充分表明国际法界对其担任法官以来所表现出的能力与公正的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