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森,男,1948年月生,汉族,安徽郎溪人。本科学历,教授。主攻逻辑学,兼攻秘书学、语言学、儒家哲学、中学语文教学。 简介杨树森,男,1948年月生, 汉族,安徽 郎溪人。本科学历, 教授。 研究方向主攻 逻辑学,兼攻 秘书学、 语言学、 儒家哲学、中学语文教学。 个人履历1961-1968,读书(读中学于芜湖一中,含“文革”2年); 1968-1970,务农(“插队”落户于当涂县新丰公社,“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1970-1975,从军(服现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6376部队); 1975-1977,打工(退伍后就职于 芜湖市纺织器材厂); 1978-1982,求学(读本科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1977级); 1982-2007,执教(执教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院,先后任 辅导员、 助教、 讲师、 副教授、教授)。 讲授课程⒈逻辑学(普通逻辑学,应用逻辑) ⒉秘书学(秘书学概论、秘书实务) ⒊逻辑修养与科研能力(选) ⒋中学语文议论文教学研究(研究生) ⒌桥牌 主持的“秘书学概论”课程2006年获安徽师范大学精品课程,2007年获安徽省精品课程。 获奖情况1.2002年,获安徽师大教学优秀一等奖; 2.独撰的普通逻辑学2004年获华东地区优秀教材学术专著二等奖; 3.独著的秘书学概论2005年11月荣获第十三届全国秘书学论著一等奖; 4.2007年,获“ 安徽师范大学教学名师”称号。 主要作品逻辑学方面 1-《普通逻辑学》(33万字,独撰, 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初版,2003年1月再版,2005年2月修订第三版,安徽省十一五规划教材) 2-《逻辑学教程》(教育部“十五”国家级规划重点教材,参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初版,2004年7月第二版) 3-《逻辑修养与科研能力》(37万字,独著, 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 4-《语法·修辞·逻辑》(合著,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年2月版) 5-对普通逻辑引进实质蕴涵真值表的再思考(论文,原载《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93/2。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逻辑》专题1993/7全文转载) 6-演绎推理定义新探(论文,原载《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4/4,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逻辑》专题1994/8全文转载,《新华文摘》1994/10作为学术新论点转载) 7-中国逻辑史的开创者是孔子不是邓析(论文,原载《 孔子研究》1996/2,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逻辑》专题1996/3全文转载) 8-同一律等四律是思维内容的规律(论文,原载《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1995/1,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逻辑》专题1995/7全文转载) 9-符合同一律的思维是病态思维吗?——与杨胜坤先生商榷(论文,原载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4/4,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逻辑专题1994/10全文转载) 10-同一律是思维逻辑形式的规律吗?(论文,原载《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94/5,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逻辑》专题1995/1全文转载) 11-论孔子的逻辑思想及其在中国逻辑史上的地位(论文,载《 社会科学战线》1994/6) 12-如何用归谬法反驳论证方式(论文,载《逻辑与语言学习》1994/2) 13-新闻工作者要提高逻辑修养(论文,载《 新闻战线》1999/9) 14-正确理解黑格尔对同一律的批评(论文,载《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99/3) 15-试论高等学校非哲学专业的逻辑教学(论文,第二届海峡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交流论文,载《 哲学研究》2007年增刊,与吴俊明合著) 秘书学方面 1-《中国秘书史》(22万字,与 张树文合著,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初版,2006年8月第二版) 2-《秘书学概论教程》(26万字,独撰,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 3-《秘书实务》(40万字,编著,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 4-中国秘书工作起源年代新探(论文,《 秘书工作》(中央办公厅主办)2001/7) 5-孔子编订六经对中国古代档案事业的贡献(论文,《 档案学研究》2001/2) 6-论中国当前秘书工作的内容(论文,《秘书》2006/2) 7-论中国高校秘书专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秘书之友》2006/3) 8-再论秘书的定义(论文,《秘书之友》2006/4) 9-中国先秦时代秘书制度的演变(论文,《秘书工作》2005/9) 10-秦、汉两代秘书制度的演变(论文,《秘书工作》2005/10) 11-魏晋南北朝到元代秘书制度的演变(论文,《秘书工作》2005/11) 12-明、清两代秘书制度的演变(论文,《秘书工作》2005/12) 13-论秘书工作的性质及其对秘书的要求(论文,《秘书工作》2006/10) 14-谈谈秘书工作中的参谋咨询问题(论文,《秘书工作》2007/2) 15-论中国秘书教育的历史和现状(论文,《秘书》2009/7) 中国古代哲学(儒学)方面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德准则的历史局限性(论文,原载《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6/3,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专题1996/9全文转载, 新华文摘1996/9作为学术新论点转载) 2-《论语》“侍坐”章辨疑两则(论文,原载《孔子研究》2000/3,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专题2000/11全文转载) 3-孔孟主张“义利对立、尚义排利”质疑(论文,《 东岳论丛》2001/2) 4-试论儒家义利观的历史演变(论文,《 社会科学辑刊》2001/2) 5-“人不知而不愠”新诠(论文,《社会科学辑刊》2000/2) 6-试论孔子的素质教育思想(论文,《 北方论丛》2001/2) 语言学方面 1-“只有…才…”句式的两种逻辑表达功能(论文,《 语文月刊》1994/11) 2-“只要”和“只有”表示什么条件(论文,《 语文建设》1994/12) 3-“或者(或)”的多重逻辑意义(论文,《 思维与智慧》1995/1) 4-以浅喻深寓理于形——浅谈比喻论证(论文,《学语文》1994/1) 5-从意义和功能看拟声词的归类(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1994/7) 6-论象声词与叹词的差异性(论文,《 中国语文》2006/3) 桥牌理论研究 1-《桥牌半月通》(18万字,独撰,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出版) 2-《大学生学桥牌》(30万字,独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出版) 3-诈叫的界定(论文,《桥牌》2003/4) 4-如何寻找4-4配合(论文,《桥牌》2003/6) 5-桥牌竞赛应重视约定卡的使用(论文,《桥牌》2003/8) 6-轻开叫后的德鲁利约定叫(论文,《桥牌》2003/9) 7-四张高套一盖一争叫的利弊分析(论文,《桥牌》2003/11) 8-用低花斯台曼寻找安全的满贯定约(论文,《桥牌》2009/8) 9-懂得何时不叫才能成为最后赢家(论文,《桥牌》200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