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扬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推扬网 门户 人物名人简历 查看内容

李黼

2020-3-26 17:2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88| 评论: 0

摘要: 李黼, 颍州(今安徽 阜阳)人,字子威。生于元大德二年 (1298),卒于元 至正十二年(1352)。 元泰定四年(1327)左榜状元。授 翰林国史院修撰。 泰定五年,代祠西岳。后改任 河南行省 检校官。迁 礼部主事,充 ...

李黼, 颍州(今安徽 阜阳)人,字子威。生于元大德二年 (1298),卒于元 至正十二年(1352)。 元泰定四年(1327)左榜状元。授 翰林国史院修撰。 泰定五年,代祠西岳。后改任 河南行省 检校官。迁 礼部主事,充 监察御史。出任 江西行省郎中。 充国子监丞,升宣文阁鉴书博士兼 经筵官。李黼受命巡视河渠,根据河底淤泥高出地面,提出按故迹修浚。后历任秘书太 监, 礼部侍郎,外调授 江州路总管。

简介

  至正 十一年(1351),李黼总管九江。盗起,攻陷城多处,造船企图南攻。李黼治城壕、修器械、募 丁壮,分守要害。以忠义激励士气。至正十二年,贼犯,诸守官逃。李黼身先士卒,大呼陷阵。以长木、铁锥沿岸设置刺 盗船不得动。遂授李 黼江西行省参政,行 江州等路军民都总管。盗势盛,其余守臣 弃城而逃,唯李黼独守孤城,亦无援兵。临战之时,江州 平章 政事也逃。黼登城布战,张弩射敌

生平

  。盗绕其他城门而入。巷 战,李黼知力不敌,挥剑叱盗大呼:“杀我,毋杀百姓!”盗自背 后来,刺黼落马。李黼与从子俱骂贼而死。百姓闻之,哭声震 天。葬其 于江州城东门外。追赠 摅忠秉义效节功臣、资德大 夫、河南江北等行 中书省 左丞、上护军。追封 陇西郡公、谥忠文。立庙江州,赐额“崇烈”。

成就

  元末农民起义军   江州,又称 柴桑、浔阳,都是九江的古名,因其“南开六道,途道五岭,北守长江,运行 岷汉,来商 纳贾”,曾以中国的“ 四大米市”、“三大茶市”之一而著称于世,作为历史重镇,江州城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风风雨雨中,曾几度兴衰,几度 浮沉。   他是自隋唐开科取士以来,在 亳州三县一区的范围内仅出的一名状元,他在城破人亡之际, 奋不顾身,浴血奋战,并大喝曰:“杀我,勿杀百姓!”他被对手称为“忠臣义士”……   和其他的亳州历史名人相比,李黼的名气要小一些。这与历史的误导有关。无论《 元史》或《 明史》,在介绍李黼时,总要注明“李黼,颍人也。”“ 阜阳 人物志”网页上也这样写道:李黼,生卒纪年无考,字子威,元末 颍州人。这说的也没有错。李黼的家乡自元代以来一直隶属于颍州或 阜阳地区,直至上世纪末地级 亳州市成立,他的家乡才随区划划归亳州市。由于这一原因,加之对他的宣传力度不够,亳州的读者对他感到陌生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但他是自隋唐开科取士以来,在亳州三县一区的范围内出来的唯一一名状元。

履历

  李黼,字子威,亳州市 利辛县 汝集镇天官 李村人,生于元大德二年(1298年),卒于元 至正十二年(1352年),李黼自幼聪明好学, 泰定四年(1327年),30岁荣获殿试第一名,泰定帝钦点为状元。在中国 封建社会一千三百多年的 科举制度中,共产生有名有姓的状元599人,其中安徽占41人,李黼就是这41人中的一个。《元史志第三十一·选举一》记载:“四年春三月,廷试进士 阿察赤、李黼等八十有六人。”另有文字记载:“李黼,颍州(今阜阳)人,字子威。 元泰定四年(1327)左榜状元。”这不仅在我们亳州三县一区,而且在原阜阳市中也是 惟一的。中状元之后,以 明经通史授翰林院修撰。后不断升迁,累官至宣文阁 监书博士, 礼部侍郎。

贡献

  其次,他是一名和 文天祥 齐名的忠烈状元,史书上提及他的名字时,总要冠以忠义和忠烈等字样。李黼作为一文弱书生,在国家危难,城破人亡之际,他奋不顾身,浴血奋战,并大喝曰:“杀我,勿杀百姓!”被乱箭 射杀,落马阵亡。其壮烈、其英勇,憾天动地,名垂千古。   李黼的父亲 李守中,以 才学入仕,官至 工部尚书。关于李守中的资料,我们已经无从查找。但关于李黼,《 元史》、《 明史》和《 永乐大典》里都有多处记载。据 《元史》载:李守中性情急躁,管教儿子极为严厉,而自己生性好饮,每一饮酒,辄糊里糊涂,长 醉不醒。李黼跪而事奉,好言相劝往往直到 天明。泰定四年,李黼授翰林修撰。次年,代皇帝到华山祭拜,省臣对李黼道:“敕使每次都让我走在后面,这次可以 换一换先后吗?”李黼正色道:“皇帝的使臣职位虽低,《 春秋》之 义序在诸侯之上, 尊使即尊君也,怎能走在后面!”省臣 无言对答。后来李黼受命巡视河渠,上书 言道:“河源出京西,宋代为了运输之便,平地作堤,今河底填淤,高出地面,大水一至,横溃成灾,宜按故道修浚。他日 东河或有不测之阻,江、淮 粮秣可由此运来京师,万世之利也。”此乃真知灼见,然而,朝廷未予采纳。后来,李黼调任 江州路总管,一心治理地方。

史记

   江州之战为元尽忠   李黼是在 江州路总管任上为元尽忠的,这涉及到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江州之战”。   《 元史》记述了李黼与江州之战的详细过程: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 民不聊生,农民军四起, 风起云涌。至正年间,李黼出任江州路总管。时罗田人 徐寿辉在湖北蕲春起兵反元,号称江南 红巾军。 徐军发展很快,不久攻下武昌等 长江中游一带地方,直逼江西。时任江州路总管的李黼,因功诏为行省参政。徐军再次攻打江州,李黼上书行省献攻守之策,请屯兵于江北扼守要冲,但不被采纳,于是整治城壕,召募兵丁,做好守城的准备。十二年,农民义军横渡长江,势如破竹,驻守在江边的元军不战而溃,威顺 王宽彻普化与省臣弃城而逃,武昌、 瑞昌相继失守,江西大震。时有 黄梅县主簿 伊苏特穆尔积极响应,李黼大喜,与他对天沥酒盟誓。盟誓未毕,红巾军前锋已经到达,李黼急命乡兵截断敌军归路。仓猝之间又见乡兵没有记号,李黼乃命士卒以墨涂面,带领出战。追出六十里,杀获二万余人。

资料

  李黼得胜而回,料敌必从水上进攻,遂对左右道:“贼兵 陆路进攻失利,必由水路再来。”随即以长木数千支,装上尖尖的铁锥,安放在沿岸水中,称为“七星桩”,阻挡敌船。果然,几日后,西南风急,农民军乘战船数千艘,扬帆顺流鼓噪而至。战船遇到木桩,被铁锥刺入,动弹不得。李黼带领将士出击,一声令下,火翎箭齐射,敌船着火,红巾军兵士跳入江中 逃生,溺死无数。行省上报李黼功劳,朝廷拜为 江西行省参政,兼江州、 南康等路军民都总管,便宜行事。   此时农民军势盛,西自荆湖,东际淮甸。李黼虽然一时获胜,江州一地,寡不敌众,形势非常危急!这日,徐寿辉大将 邹普胜又带农民军前来攻城,气势异常猛烈。江州城里 蒙古人分省 平章政事图沁布哈见况,偷偷开城逃走。而李黼则带领士卒,登城拒战,誓不 投降。忽报红巾军已到 甘棠湖, 西门起火,李黼赶到西门,身冒矢石杀退敌寇。红巾军见西门难攻,转攻东门,李黼率兵又赶到东门。东门终被攻破,李黼组织巷战,终被围住。李黼自知不敌,挥剑怒斥:“杀我,毋杀百姓!”被乱箭射杀,时年55岁。侄李秉昭随李黼在江州,围攻城的时候,李黼对秉昭说:“我以死报国,城存与存,城亡与亡,你不要留在此地。”秉昭泣涕回答:“死生从叔父!”遂一同遇难……

牺牲

  受到争战双方尊重   李黼遇难后, 郡民哭声震天,相率具棺葬于东门外。李黼死后一个多月,朝廷对他的任命才下达。于是赠李黼 摅忠秉义效节功臣、 资德大夫、淮南江北等处行 中书省 左丞、上护军,追封 陇西郡公,谥“忠文”。下诏立庙江州,赐“崇烈”匾额,官其子秉方集贤待制。李黼死前一年,即 至正 十一年, 刘福通起义,攻克 颍州(今 阜阳),李黼兄李冕率众抵抗,城陷被执,奋骂就死,史称忠节萃于一门。李冕,是李秉昭的父亲。颍州人民为纪念他们一门忠烈,于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在颍州建三忠祠,以示祭念。   江州之战和时任 江州路总管的李黼对阵的,是徐寿辉 天完国的邹普胜主力与 彭莹玉部。徐寿辉,一名 真一, 蕲州 罗田县(今属湖北)人,原籍湖南。生平以贩布为业,往来于蕲州(今湖北蕲春西南)、 黄州(今 湖北黄冈)一带。至正十一年(1351)八月于蕲州起兵,十月建都 蕲水(今湖北浠水), 国号天完, 年号治平,寿辉称帝,成为南方红巾军名义上的领袖。后来,部下 陈友谅 谋杀了徐寿辉,即位称帝,国号 大汉, 天完政权亡。陈友谅和大汉国又被 朱元璋所灭,中国在元末动乱后,又统一为朱元璋开创的 大明王朝。   李黼遇难后,争战双方都给了他高度的尊重。从红巾军起家的朱元璋称赞李黼为“忠臣义士,舍生取义,身殁而名存,有以垂训于天下后世。”并令“有司建祠肖像,岁时祀之。”明朝开国功臣 刘伯温,曾写下《吊李江州》诗:“江州太守文儒宗,骂贼就义真从容。天翻地覆元气在,斯人万古其犹龙”。 陶宗仪 《南村辍耕录》中评价四位状元在国难中之表现,云:“若论其优劣,则江州第一,台州次之,高邮又次之,宪佥不足论矣!”意即李黼表现最好,泰不华次之, 李齐又次之,而 王宗哲未能克尽臣节,故“不足论矣”。

评价

  李黼家乡人民几百年来也一直在 怀念着这位状元公。颍州城建有状元祠和状元巷。李黼死后家乡汝集天官 李庄的 乡亲们又为他筑了一个 衣冠冢。由于他给家乡带来了荣誉,元末至民国期间李家族人每逢春节便聚于 状元坟前,举行盛大祭奠, 清明节还结队前来扫墓。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广告服务|投稿要求|禁言标准|版权说明|免责声明|手机版|小黑屋|推扬网 ( 粤ICP备18134897号 )|网站地图 | 邮箱:vayae@hotmail.com

GMT+8, 2025-11-20 22:46 , Processed in 0.318968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