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扬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推扬网 门户 人物名人简历 查看内容

李文放:跟新冠病毒“掰手腕”的重症医学专家

2020-5-17 18:1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88| 评论: 0

摘要: 新华社武汉2月24日电 题:李文放:跟新冠病毒掰手腕的重症医学专家 新华社记者黎云、贾启龙 来武汉之前,李文放在上海已经是知名的急重症医学专家,在急诊一线工作了30年。处置各种创伤与感染致命并发症、急性呼吸 ...

新华社武汉2月24日电 题:李文放:跟新冠病毒“掰手腕”的重症医学专家

新华社记者黎云、贾启龙

来武汉之前,李文放在上海已经是知名的急重症医学专家,在急诊一线工作了30年。处置各种创伤与感染致命并发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中毒,还有各类休克复苏等应急救援,是李文放的日常工作。

按李文放的话来说,就是天天“跟死神掰手腕”,掰赢了,就能救回一条命。

大年三十的那个深夜,李文放和战友们紧急出动来到武汉,开始了一场新的“掰手腕”持久战。这一次,他们的对手是新型冠状病毒。

李文放首先把工作重心放在优化救治流程、完善诊疗机制上,要求每一名医护人员敬畏规章制度,进行强化培训。进驻汉口医院重症医学科后,他所在的重症监护室很快就探索形成有针对性的急危重病救治流程,得到了同行的高度认可,迅即在全院推广。

“可怕是因为未知,不可怕是因为我们都是带着脑子来的。”李文放说。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套救治模式体现出李文放团队的专业水准,对防止医护人员感染,挽救危重病人生命,起到了重要作用。

进驻汉口医院的第二天,一名确诊患者的氧饱和度突然急剧下降。来不及插管,李文放迅速拿起人工球囊,两手用力加压,硬把氧气挤进去,使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得到缓解。

“救治重症病人的时候,生死可能就是那么几分钟的事。”李文放说,“当时我要稍一迟疑,人就走了。”

除了专业素养,重症监护室里还需要胆识。汉口医院过去并不是传染病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也没有负压环境设计,这给治疗过程带来了很大风险。特别是有创插管和吸痰的操作,粉红色的痰液泡沫从患者切开的气管里涌出来,不仅造成空气中病毒弥漫,还有可能喷射到医生的面罩上。

“让我来。”李文放对战友们说。就这样,他完成了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进驻汉口医院后第一例有创插管手术。

之后,李文放一直琢磨如何减少气管切开时的感染风险,还真想到了一个简单有效的办法:通过加放一个鼻罩,使患者的氧饱和度维持在 93% 以上,就能大大减少痰液泡沫的飞散。很快,这个办法在火神山医院得到推广。

在火神山医院,李文放被任命为重症医学一科副主任。他的科室里,男性患者平均年龄82岁,女性患者平均年龄80岁,几乎每名患者都同时患有两到三种慢性疾病。

除了查房,53岁的李文放每天会穿着防护服巡查重症病房的角角落落。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病历,各种诊疗设备的工作状态,甚至氧气治疗雾化瓶内有没有水,他都得过一遍。

一天上午,监护仪突然报警,李文放马上跑了过去。氧饱和度探头正确,氧源正确,氧气管路通畅,检查了一圈都正确。李文放想了想,打开患者的口罩,问题果然藏在口罩下——高流量通气的通气管一只脱出在鼻孔之外,造成了患者氧饱和度下降。

重新为患者固定好通气管、戴上口罩之后,李文放找来一张A4纸,用粗笔工工整整地写下:“如果发现患者氧饱和度下降,请注意检查通气管是否在鼻腔内!”然后把这张纸贴在患者床头。

“每一个细节都能救命。”李文放说。因为紧张和恐惧,重症监护室里有个患者的氧饱和度一直不理想,李文放开了镇痛药物处方后,患者慢慢睡着了,氧饱和度也恢复正常。李文放又找来一张A4纸,还是用粗笔工工整整地写下注意事项:“这个患者镇痛药物输完,请继续开医嘱,谢谢!”

连日来,李文放所在的重症监护室一次次将危重病患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让50余名重症患者转危为安,进入普通病房。“这里是祖国和人民最需要我的地方。”李文放说。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广告服务|投稿要求|禁言标准|版权说明|免责声明|手机版|小黑屋|推扬网 ( 粤ICP备18134897号 )|网站地图 | 邮箱:vayae@hotmail.com

GMT+8, 2025-11-26 07:33 , Processed in 0.146591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