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远,这个名字很普遍,涉及行业众多,其中不乏名人志士,如解放军少将张明远(原名张鹏远)、80后独立原创歌手张明远(艺名龙遥),解放军中将,长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山西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革命烈士等。 原创歌手张明远,艺名龙遥,80后独立原创歌手。2007年开始,跑遍全国20多个省60多座城市,其间搭过货车睡过大街,用了近3年的时间,靠在街头卖唱攒下63万,怀揣梦想来到北京,发行了自己的第一张原创专辑《迷茫的理想》。然而现实并不理想,专辑没有顺利推出。倔强执著的他又用了近三年的时间, 继续靠在街头卖唱赢得听众,并卖出了两万多张专辑,被更多路人甲乙丙所熟悉喜爱。2013年7月发行全新数字EP《希望》。 人物简介 原名:张明远 艺名:龙遥 民族:汉 生日:1984年4月17日 出生地:黑龙江大庆 爱好:音乐、表演、创作 主修:音乐创作 最喜欢的音乐:摇滚 偶像:邦·乔维、伍佰 追梦历程 他,叫龙遥(原名张明远),一个来自黑龙江大庆的29岁原创歌手。很多人叫他流浪歌手,但称他们为流浪歌手总觉得多了那么点凄凉。龙遥不应该是这样的!他不是流浪,他只是一直行走在梦想的路上! 2007年,他带着自己的原创歌曲,背着吉它提着音箱,从家乡大庆出发,一路走一路唱:从西湖岸边到青藏高原,从冰雪北国到南方边彊,一路边创作、边宣传、边演唱。在汗流浃背的炎炎烈日下,在冻伤手指的冰雪世界里,他始终坚持歌唱着,这都源自他对音乐的热爱,对理想的执著。 每个认真聆听他歌声的朋友都会发现,龙遥是用他的思想、他的真心和满腔的热情在歌唱,每句歌词都能深深触动听者的心。这么多年来,无论遇到多少坎坷挫折,他都一如既往地坚持着,唱着自己的心声自己的歌。 如今的龙遥很好,他找回了他深爱的父母,给他们各自买了房,虽然每月要还月供,但却感觉很幸福。他在沈阳、锦州开了小店,在北京跟朋友合办了艺术培训指导中心。他的生活过得充实而快乐。 首张原创专辑 专辑名:《迷茫的理想》 发行时间:2009年12月20日 专辑曲目: 《空虚的爱》 《迷茫的理想》 《舞动青春》 《虚伪的女人》 《承受》 《孤独的夜》 《海阔天空》 《闯》 《无助的期待》 《思念》 数字EP EP名:《希望》 发行时间:2013年7月7日 专辑曲目: 《希望》 《原来的家》 《心飞翔》(《迷茫的理想2013》) 《遥远》 《我们的梦想》 最新创作歌曲 《灰姑娘的梦想》 《我知道她有家》 《不能没有你》 《在每个想你的夜》 《最后的歌》(《解脱》) 《英雄》 参演影视剧 2007年《雪狼》 2007年《抗日冲锋队之冬日烈火》 2007年《抗日冲锋队之胜利之战》 电视节目 2013年7月30日,CCTV3《向幸福出发》 2012年,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 2012年,辽宁卫视《激情唱响》 2010年,湖南卫视《快乐男声》哈尔滨赛区 关于张明远 张明远(龙遥):选择了就努力,执著地走下去,一辈子不放弃。 《思念》 走上音乐的道路得从我当兵说起,2001年我在大连市金州区某部队参军入伍,属于文艺兵。那时候年纪小,因为我嗓子比较好,在部队里算是个文艺骨干。每天的生活单调也纯粹,就是唱歌和训练,经常会下乡巡演、慰问演出啥的,在部队上得过不少奖。 现在也有不少人说我是“创作型歌手”,会让我写一些歌,比如江苏卫视《梦想成真》栏目里的半盲女孩吴云珍,我就为她写过一首《爸爸妈妈》。我的音乐技能大多都是在部队学的,包括作词、作曲。因为是文艺兵,战友们都多才多艺,会啥的都有,经常互相交流,没事就跟他们请教,然后自己个儿琢磨。 那时候我们班长成天坐在营房门口,抱着个吉他弹唱,当时他最爱唱《军中绿花》,他一唱我就掉眼泪,想家。后来就跟着他学,经常是他弹我也弹,跟着练,开始时也没弹出个名堂,属于自娱自乐。为这没少买书,天天弹,一晃就是三年。 《承受》 退伍回家才知道我爸妈早离婚了,各过各的,没有人知道他们去了哪里。我没家可回,只能自己想办法养活自己。我找过不少工作,卖过烤羊肉串、糖葫芦,开过废品收购站,当过保安、服务员,在餐馆做过打荷工。有段时间我在一家水果铺的仓库里捡烂山楂,挑出好的拿去卖。以前的梦想就是能活着,但是没放弃过音乐,没事儿就自己唱。找过老师学,沈阳音乐学院的,上些试唱练耳、声乐发声之类的基础课,虽然是熟人,一节课也得三四百块。 卖烤羊肉串的时候,我自己写了一首歌,《我把生活串成羊肉串》,一边烤一边唱,老多人听了。有次电视剧《雪狼》摄制组的一个副导演路过听到我唱这歌,后来叫我去剧组,演了一个反面小人物,这也是我第一次当群演。还接过一个戏,《抗日冲锋队》,我分别饰演了抗日共青团员和黑田小队长,这回是正式演员,从开始到结束都有我的戏,一直演到把我弄死了,剧也结束了。 《迷茫的理想》 来北京有点儿赌气的意思,当时我在一家浴池门口做迎宾,有个客人常来,知道我喜欢唱歌。有次他对我说,“就你这熊样儿,这辈子别想做自己喜欢的事儿。”于是我下定决心,2007年初,一咬牙就来了北京。刚来北京的时候觉得哪儿都新鲜,虽然想做音乐,也没有啥直接的目标,有点盲目,当时写过一首歌,叫《迷茫的理想》,后来成了我专辑里的主打歌。 来北京后我做过街头歌手,也去过酒吧、KTV卖唱。有朋友给介绍了三家唱片公司,没一个肯要我。面试过程特受刺激。印象挺深的是,其中有一老板也是东北的,他跟我说:“凭你这水平,这辈子出什么唱片,连后脑勺子都看不着。” 别人越说我越犟,你说我不行,那我偏要出张给你瞧瞧。我的作品接地气儿,有人缘儿,我的创作都来自生活,我就想把自己的经历都写出来,唱出来。 《闯》 当时什么都不懂,朋友给介绍了唱片公司,说是出一张专辑要50万。50万,我觉得不可能赚得到,但还是想试一试,就打定主意环游全国,卖唱赚钱出专辑。为了攒路费,我在西单地下通道里唱了两个月的歌。一条地下通道,三个马路歌手,一人守一边,一人在中间。每天我背着100多斤的器材过去,连续唱十多个小时,唱太晚没地铁了就睡在通道里,经常睡着睡着被人踢醒。 两个月后,我离开北京,开始了赚钱追梦之路。杭州、哈尔滨、拉萨、海口、乌鲁木齐、印度……近三年的时间里,跑了二十多个省六十多座城市。那时我都是坐最便宜的车,最贵的车票才100多块,近一点儿的就骑自行车,也搭过过路的货车。那段日子里,经常一唱就是十几个小时,渴了喝点自来水,饿了啃馒头就咸菜,一顿饭9毛钱。我还曾在海南海口睡过大街,睡了半年多。当时就一个信念支持着我:赚着钱出唱片,把别人对我说的话堵回去! 2009年6月,带着卖唱攒下的63万,我回到了北京。也在这一年,我拥有了自己第一张正版专辑——《理想》,收录了10首歌,都是自己作词作曲加演唱。 其实现在回想起来,这第一张专辑的钱我是花瞎了。一个歌曲做了五六个伴奏,光卡片就印了两大麻袋,经常今天跑去天津录音,明天跑去海口做宣传,光路费都赔进去不少。头一回做专辑什么都不懂,唱片公司说什么是什么,前前后后一共花了60多万,发行了3万张,攒的钱都给花干净了。 《海阔天空》 那张专辑发出三个月,一场演出都没有,唱片更是一张也没卖出去。我有点儿回过味儿来,后来跟公司闹翻了,自己把专辑拉走自己卖。我又开始了街头卖唱,也去酒吧和KTV,都是先唱,然后再推销自己的唱片,哪儿好卖就去哪儿唱。 生活好像又回到了原点,但我不后悔。专辑25块钱一张,去年一年卖了17000多张,我觉得自己挺厉害。现在自己手里还有4000多张。 2012年,我参加过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当时导演听说了我的故事找到我,希望我能够参加。导演问我:“你有梦想吗?”我想了半天,最后反问道:“我有梦想你能帮我实现吗?” 从小到大没觉得自己有出息,最欣慰和骄傲的事是还能把爸妈给找回来,给我爸在沈阳买了一套房子,给我妈在锦州买了一套房子,这件事感觉自己做得挺爷们儿。虽然现在每个月要还6200元的月供,但是我又有家了。 我在沈阳开了两家水果店,在锦州开了一家化妆品店,也算有些稳定收入。我要唱歌,我有音乐梦想,但我也不会忘了还有爸妈要养活。说起来,水果店的店员还算是我的“歌迷”,都是听我的歌认识的,也算是缘分。现在这个店每天开门前店员都要一起唱《闯》,也是我写的。 《希望》 2013年7月,我的全新数字EP《希望》在各大网站发行。积累了这么多年,也认识了一些靠谱的朋友,这张EP的制作费用相比首张专辑便宜太多,但感觉制作水平比第一张好很多,至少不会像第一张那样,白瞎钱,实体专辑封面还特山寨。同时,还有新单曲会陆续推出,希望一切都会越来越好。 龙遥: “张明远永远是张明远,即便明天特别好了,我也会出现在那里,给驻足观看我的人,唱我的歌。” “等我有一天好起来,让父母过上好日子,让身边的朋友都能好起来,要有责任的活着。” “以后我会多做公益,那些小爱都不会写,要写关于社会的东西。……现在也能吃饱穿暖,没有必要为生活琐事再那么玩儿命。也许我三十岁以前年少轻狂犯了一些错,但现在到年龄了,应该为社会做点贡献。” 这就是龙遥,这就是张明远,一个有心有爱的80后原创歌手。 他的歌声在很多人看来也许不够完美,他的样子在人群中也许并不出众,但这些都掩盖不住他独有的个性和对音乐的追求。 如果有一天,你走在大街上,听到这样一个声音: “为了理想 你我走在各自不同的路上 没有了选择 我们才会迷失彼此的方向 蓝蓝的天空 有谁不是最初的梦想 只有浩瀚的宇宙 才能代替我们每个人广阔的胸膛 ……” 那么请稍稍停下脚步,寻找一下我们很多人早已遗失的梦想,感受一下这个29岁的大男孩儿带给你的感动和力量…… 解放军少将个人简介 张明远(1911—1996),解放军少将。原名张鹏远,张朋远,分别取“鹏飞千里”和“出门靠朋友”之意。1911年生于甘肃省岷县。14岁到西北军当兵,曾参加冯玉祥马步芳之战的中原大战。在第26路军25师74旅当兵时,参加了宁都起义。参加红军后,改名张明远,取光明远大之意。 曾任红5军团13军38师连长。后被红一方面军政治保卫局选中,任红一方面军政治保卫局特务队队长、侦察科长,长征开始时任红3军团保卫局侦察科长。红军长征路过他家乡时就地休整,刘伯承命令他为省岷县县长兼岷县独立团团长。 1934年10月,张明远任中共中央外交部交通局局长。 1938年,任八路军交通管理局局长。 1950年7月,张明远任东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 1951年3月,张明远作为志愿军代表,出席中朝两国政府铁路部门会议。 1959年,任总后勤部车管部担任部长。 1969年9月被提拔为总后勤部副部长,林彪事件后免去其职务,此后没有再担任领导职务。 1996年3月20日在北京逝世。 生平 由于家中困难,张明远14岁买壮丁到西北军当兵,换得60元大洋,20元作路费,40元给了生活无计的母亲。在高树勋的12师36旅当兵时,旅长见他劈刀、打拳练得不错,调他到手枪队当警卫。张明远任红5军团13军38师连长,在南雄县水口镇战斗中负伤。红四方面军政治保卫局侦察科长。红军长征路过他家乡时就地休整,刘伯承命令他为省岷县县长兼岷县独立团团长,张明远当了46天县长。红军继续北上,张明远把独立团带到会宁,补充进了红5军团。1934年10月,张明远任中共中央外交部交通局局长。中共中央外交部当时驻安塞,对外不公开,负责接待和护送来往于国民党统治区个干部和地下党交通人员,还负责接送少数中外记者和作家,如斯诺、丁玲等。线路是从安塞到富县的兵站线,交通工具只有毛驴驮东西,人员大多数是步行。西安事变后,组织了两条兵站线,一条从延安到西安,一条从延安分别到120师和115师,交通工具开始有了汽车。 1938年,外交部交通局改为八路军交通管理局,张明远任局长,八路军交通管理局增加了军事运输任务和组织沿兵站线在驻军和政府动员军民维修道路的任务。 1939年八路军交通管理局改为公路管理局,归边区政府领导,张明远仍任局长。不久他到中央党校学习。在延安,参加宁都起义的部分同志和毛泽东在延安合影,合影之人中,开国后授少将的仅张明远一人。毛泽东提照曰:以宁都起义的精神用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我们是战无不胜的。张明远后任军委军事工业局总务处处长、中共中央党校一部校务处处长、冀察热辽军区后勤兵站部部长、合江军区后勤部部长、东北军区后勤部军械部部长、第四野战军后勤部军械部部长。 建国后,1950年7月张明远任东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当时东北军区后勤部还有一个张明远,是军区后勤部政委,两人后来都参加了抗美援朝,极易搞混。张明远到职后首先接受了到朝鲜了解情况的任务。经毛泽东批准,派张明远等5人先期到朝鲜实地考察调查。张明远到北京受领任务时,周恩来一见面就握着他的手说:你是红军过腊子口后第一任岷县县长。 周恩来交代任务说:现在美军从仁川登陆,朝鲜战局有可能逆转,到那时我们就不能袖手旁观。为防患于未然,派你们先期入朝,实地了解大兵团出动后的后勤保障怎么解决?人员的口粮可以从国内运去,马草怎么办?需要量很大,能不能就地解决?张明远以驻朝鲜大使馆武官身份到朝鲜后,着重了解大兵团出国作战各种物资就地取给程度,交通道路、气候条件等情况。他提出4项重要建议:一是志愿军过江后的粮食、蔬菜、马料等供应,就地筹措的比例极低,主要依靠国内前送。二是为满足前方部队后勤保障的基本需要,运输要采取多种工具并用。叁是入朝的大部分部队要做好露营准备,应准备一批盖布和帐篷。四是要求部队入朝后严守纪律,防止乱砍乱伐山林。战时的物资供应由就地取给为主转变为后方供应为主,是我军抗美援朝战争后勤工作的重大转变。 根据需要,张明远起草了《战时物资管理暂行规则》,在东北军区部队执行。张明远历任志愿军司令部后勤科主任、志愿军前勤指挥部部长、副部长、志愿军后勤司令部副司令员、志愿军后勤部部长,参与组织了所有战役的后勤保障工作。 第一次战役后,张明远提出由于部队白天不能做饭,建议筹划干粮,请国内组织赶制。新鲜蔬菜奇缺,要求制发维生素和熟牛肉干。建议试制压榨草料饼。他还提出调整步兵弹药和重炮弹药的配备基数,他建议每个人应配5个急救包。他提出每军应有1000副担架,应组建卫生列车,兵站医院应尽量前伸和修建山洞医院。 1951年3月,张明远作为志愿军代表,出席中朝两国政府铁路部门会议,他就提高铁路运输效率和合理有效使用铁路运输能力问题提出重要建议。第叁次战役后,参战部队数量增多,张明远采取措施,火车运输尽量向前延伸,实行全军运力大结合,有计划统一调动使用。朝鲜停战后,大批部队回国,张明远留下主持志愿军后勤部工作, 1958年回国。张明远是最早入朝,最后回国的志愿军将领。他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 1959年,张明远任总后勤部车管部担任部长,他主要抓了军用车辆国产化工作,制定了第一代国产军用车辆系列化方案,1965年开始批量生产。 1963年,张明远担任总后勤部军械部部长。 1968年,他到五机部执行“叁支两军”任务。 1969年9月,张明远和陈庞、王希克、伊文、封永顺、严俊被提拔为总后勤部副部长,戴金川被提拔为总后勤部副政委。林彪事件后,总后勤部部长邱会作被离职反省,张明远和陈庞、王希克、伊文、严俊、丁先国被免去总后勤部副部长,戴金川被免去总后勤部副政委职务。 1974年,张明远拜见朱德,朱德问现在红5军团还有多少人?张明远说只知道在北京工作有十二叁人,朱德让秘书将他们的名字一一记下。朱德问起张明远的现况,张答:我正在受教育,现在靠边站,没有工作,但工资照发,生活没有什么困难。朱德安慰张明远说:不要紧,将来有的是工作!张明远后来没有再担任领导职务,但是获得了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张明远所获荣誉 1955年,张明远被授予少将军衔,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解放军中将张明远,1931年生,黑龙江海伦人。1947年参加东北主联军。 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辽沈、平津等战役。建国后,任连指导员、师政治部秘书、营教导员、师防化主任。 1961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化学兵指挥系。 后历任军政大学学员队政委兼教员,广东省军区分区政委、省军区政委,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陆军指挥学院政委,军事教育学院政委。 是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机械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张明远,1906年生,河北玉田人。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次年入广州农民 运动讲习所学习。曾任中共冀东农民 运动特派员,玉田县委书记,顺直省委常委,冀东特委委员,北岳区委宣传部部长,晋察冀边区政府秘书长、党团书记,中共冀热辽区委常委,冀热辽行署主任。 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东北局秘书长、副书记、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办公厅副主任,国务院机械工业委员会副主任。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 1998年12月24日逝世。 长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明远,1935年12月生。1959年8月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拖拉机专业,大学文化。中共党员。 1980年6月任长春拖拉机长副总工程师 1981年7月任长春拖拉机厂副厂长,高级工程师。 1983年5月任长春市经济委员会主任 1984年3月任长春市副市长 1986年1月任长春市市委常委、副市长。 1993年3月任长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山西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女,1952年出生,中共党员,1978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留校从闫丽川教授学习,1982年任教中国雕塑史。 1984年调山西大学美术学院史论专业教授、硕士生导师,山西美术家协会理事、山西雕塑家协会理事。 1990、1998、2000年被评为山西大学该年度优秀教师。1998年被评为山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 1994年以来,专门从事山西美术史研究,主持文化部艺术规划办国家课题2项,省级科研项目2项,其中完成国家级、省级各1项。 主要发表著作:《太原龙山道教石窟研究》、《张大千》、《中国历代美学文库》(清代画论部分)、《山西石刻艺术集萃》、《晋阳美术遗珍》等。 主要发表论文:《论郭若虚在中国美学史上的贡献》、《论中国诗画的相融之路》、《唐代龙山石窟研究》、《龙山石窟历史文献勘误》、《论晋祠宋塑艺术》、《论沁县南涅水石刻艺术》、《在困窘中生存的高中美术欣赏课》、《太原娄睿墓壁画艺术》等。 革命烈士又名镇方、毅刚、张赫、黑子、常遇龙。陕西大荔人。曾就学于西安适道中学和陕西甲种商业学校,1926年考入开封国民军第二军胡景翼部办的军事训练班,结业后回陕,先后在冯玉祥部、杨虎城部任排长、连长。 1928年秋,所在部队移驻山东,张在部队中共党员的影响和帮助下,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随杨部由山东进驻河南南阳,曾联络杨部教导队及《宛南日报》社中的共产党员、进步青年,共同策划冯钦哉旅特务营举行兵变,后因部分人提前行动而使兵变夭折。为免遭迫害,中共组织派他去湘鄂西贺龙的部队学习游击战术。次年返陕,奉命去谢子长、刘志丹领导的西北反帝同盟军工作。该部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后,张任第一支队第一大队政委。 1932年10月,奉命去西安,向中共陕西省委送交经费。途经泾阳,店主疑其为土匪而告密,张被捕入狱。他在狱中坚强不屈,视死如归。经中共组织和亲友多方营救,方于除夕之夜脱险。 1933年初去上海中共中央局学习。结业回陕后被派往汉中,任中共陕南特委军委委员,负责在城固西北区组织游击队。他重新整顿原有的军事基层组织,扩充进步青年农民、学生入伍,于1933年5月成立红二十九军第三游击大队,任政治委员。 此后,他与大队长杨维三等率部处决了城固的几个大恶霸,击退了国民党军地方武装发动的大小30多次围攻,建立了洋(县)、城(固)、留(坝)、褒(城)边区革命根据地。游击大队也在斗争中发展壮大,由原来的七八十人、50多枝枪,扩展到300余人,200多枝枪,游击区也达到900多平方公里。汉中地区游击斗争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安康地区斗争的配合,同年11月,中共组织派张打入驻安康的陕西警备旅旅长张飞生部任第三团上尉副官,进行兵运活动。 1934年2月安康起义失败后,张飞生到处捕杀共产党人,张明远在安康难以立足,中共陕南特委又派他去杨虎城部警卫团,以团部图书馆负责人身份为掩护,继续开展兵运活动。1935年3月,警卫团扩编为陕西警备第三旅,旅长张汉民系中共地下党员。 同年4月,警三旅奉命尾随由鄂豫皖苏区进入陕南的红二十五军,4月9日至蓝田县九间房(今属柞水县),遭红二十五军伏击,警三旅被击溃,张汉民被浮(后被错杀),张明远在战斗中牺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明远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重庆摄影家协会会员性别:男 出生时间:1945年 民族:汉 国家级文艺协会任何职: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 市级文艺协会任何职:重庆摄影家协会会员,市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 主要艺术简历和艺术成就:1981年调到重庆电视台至今一直担任摄像工作,20多年来,摄录电视剧数百部之多,也有数十部电视剧获国家级、省、市级大奖。 电视剧《山月儿》荣获“飞天奖”,《爱情流淌着一支歌》荣获国家级少数民族题材“骏马奖”一等奖。 《山城棒棒军》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市“五个一”工程奖。 《乘警李小咪》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全国“飞天奖”二等奖,及公安部优秀电视剧奖。 《魂归》荣获全国“飞天奖”三等奖。 四川省大邑县县长助理张明远,四川省大邑县县长助理。 领导分工: 协助分管旅游沿线文化旅游交通工作。 领导简历: 张明远,男,汉族,1954年12月生,四川大邑人,198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2年4月参加工作,1990.07大邑县委党校毕业,中专学历。 1972.04-1976.04大邑苏家公社5大队2队知青 1976.04-1985.05大邑铁合金厂工作,先后任班长、车间主任、科长、副厂长、厂长 1985.05-1989.10大邑县经委副主任 1989.10-2000.01任大邑县交通局局长、党组书记,其间:2000年1月任县长助理 2000.01-2001.08任大邑县交通局局长、党组书记、县长助理 2001.08-2005.04任大邑县旅游局局长、党组书记、县长助理 2005.04-大邑县县长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