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起任直鲁联军排长、连长、副营长,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学员(1932),国民政府军委会北平分会参谋,国民革命军第63军教导队队长,北平辅仁大学军事教官。 1935年参加了北平“12.9”学生运动,193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到延安,先后任中央党校学员兼军事教员,八路军山东纵队参谋长(总指挥张经武,政委黎玉)兼第4支队参谋长(司令员廖容标,政委林浩),山东纵队第5支队司令员(政委王文),八路军山东军区所属胶东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许世友,政委林浩),延安中央党校学员(1943)。 抗战胜利后回山东,相继任胶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第一副司令袁仲贤)、第一副司令员(司令员兼政委林浩),中共胶东区委常委,华东军区后备兵团副司令员(司令员林维先)兼教导师师长(政委龙潜),第三野战军第9兵团司令部副参谋长(参谋长覃健)。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部副参谋长(1950—1952),政务院第二机械工业部第3局局长、干部司司长、部长助理,国务院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助理(1957),南京市副市长(1963—1966),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1979)。 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88年荣获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王黎生 王黎生(1910—1984),原名王正今。生肖:狗。河南省内乡县人。 早年曾就读于开封黎明中学、北平大同中学和精业中学。 1932年在北平参加反帝大同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3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任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班长、连政治干事。 1934年到洛阳开展秘密工作,参与组建了中共河南省南阳宛属工委并任委员。 全国抗战时期,先后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军官教导团连指导员、决死第4纵队军政干部学校政治处主任,第4纵队第203旅政治部民运科和组织科科长,八路军120师暨晋绥军区第6军分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主任刘仰峤)、政治部主任(司令员孙超群,政委刘文珍)。 1944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4月出席了中共七大会议。 二级独立自由勋章 抗战胜利后,相继任晋绥军区直属第19团政治委员、第6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晋中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主任何辉),山西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兼干部部副部长(政治部主任何辉)。 二级解放勋章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山西军区干部部部长、雁北军分区第一政治委员,解放军第69军政治部主任(1953),山西军区政治部主任(1954),山西省军区副政治委员(1960—1964)。 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曾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 王大华 王大华(1916—1976)。生肖:龙。河南省新县人。 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鄂豫皖红4军第10师第29团政治处宣传队队长,红31军第93师政治部宣传队指导员,红9军第27师第73团营教导员;参加了鄂豫皖、川陕根据地的反“围剿”和反“围攻”以及红四方面军长征。 1936年秋第三次走出草地后参加西征,任西路军政治部青年科科长。 1937年初西路军作战失利后,他经艰难辗转到达陕北。 二级八一勋章 全国抗战时期,先后任八路军129师随营学校中队指导员、师政治部青年科科长,129师东进纵队第3团政治处副主任,129师冀南军区新编第7旅第19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季铁中)、团政治委员,冀南军区第8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司令员李定灼,政委赵一民)。 抗战胜利后,相继任晋冀鲁豫军区第10野战纵队第29旅政治部副主任(主任訾修林),桐柏军区第3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司令员张廷发、李定灼,政委李定灼、吴罡),第二野战军第58军第173师政治部主任(师长李定灼,政委吴罡)。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南军区海军第1舰队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解放军海军西营基地副政治委员,南京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学员(1954),海军炮兵学校政治委员(1956),海军葫芦岛训练基地政治委员(1958—1975)。 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