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开国之君魏文帝曾于任内的222-223年、224年和225年二次入侵敌国东吴,起因是当吴名义上还是魏的附庸时,吴主拒绝将儿子作为人质送往魏廷。 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这些入侵被分为两部分,第一波进攻在222-224年,直至曹丕下令总撤退。第二波也是最后一波则在225年。 背景 在蜀汉于猇亭之战败于孙权军前,孙权从归顺曹丕之举中得益,寄望曹丕能在他与刘备的冲突中相助。但对孙、曹双方而言,此举都,以14年前在中击败的孙权方为尤甚。孙权被曹魏封为吴王,吴因而被视为魏的附,孙权及其部将也为此感到不自在。而当刘备关键性地败于猇亭后,孙权军中更认为和魏联盟不再是吴政权存留的保障,已经没有必要。孙权也显示出了计划提前结束联盟的迹象。 随着时间的发展,曹丕维持吴蜀敌对关系的计划也随着孙权和重建联盟而破产。在一次意图改善和关系的尝试中,他要求将孙权长子孙登送到洛阳为人质。但孙权拒绝了,后来对曹丕道歉,称儿子尚幼,未曾娶妻,父子之情难舍,一旦离乡会。曹丕没有发作,也没有按下此事。但曹丕很快再要求孙登入质,再遭拒绝。 魏吴之间的关系继续恶化,最终曹丕攻打孙权。孙权屡次派使节和谈,皆未遂。不久,孙权于222年十月建号,宣告和魏脱离臣属关系。 222年秋,魏征东大将军曹休率舰队沿资江而下直至吴建威将军领丹杨太守吕范指挥把守下的洞口要塞。吕范迁前将军。魏军初期的努力使其在对吴战斗中取得成功,吕范遭遇大风翻船,死数千人,于是败于洞浦。但吴扬威将军孙韶和建武将军徐盛率领的援军使魏水军的进攻陷入僵局。曹休命镇东将军臧霸追敌,不利,将军尹礼被吴偏将军全琮与徐盛枭首。战斗在223年晚春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