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哧人说笑』的回答:都不错啦!其实学校是其次的,看你自己。 『哧人说笑』的回答:都不错啦!其实学校是其次的,看你自己。 『哧人说笑』的回答:都不错啦!其实学校是其次的,看你自己。 孤独也美的回答:学校只是1部分!~~~关键还是看知己!~~~~~~~~~如果真的要说~~可能是重庆要好些! 刘贤珍的回答:重庆市万州高级中学(原万州中学),系原四川省和重庆直辖市首批认定的重点中学。学校占地280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现有教学班59个,学生4000余人。由清华大学规划设计的万中校园被誉为“三峡移民形象工程,库区旅游观光景点,重庆市一流学校”。 万州高级中学拥有一流的办学条件。教室装有电脑、实物展台、多媒体投影仪、冷暖空调、电视机、数字监控系统等设施。学生公寓配套设施齐全(部分寝室有空调、热水器)。食堂装有舒适的玻璃钢餐桌椅和校园卡售饭系统。逸夫科技综合楼、天文馆让师生感受科技殿堂的神奇奥妙。1000兆宽带校园网使学校拥有了数字化的校园。400米塑胶跑道标准运动场、人工草皮足球场、塑胶篮球场和羽毛球场、艺体中心为师生提供了现代化的活动场所。 万州高级中学拥有一流的师资力量。专任教师160余人,其中特级教师5人,高级教师53人,一级教师75人,研究生课程进修结业15人。全国优秀教师及劳模4人,省市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65人,国家、市、区级骨干教师30余人。 学校形成了“以人为本,发展为先,创新为魂”的办学理念,遵循“施一流管理,建一流师资,创一流环境,办中华名校”的目标,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科研兴校,改革活校,质量强校”的发展思路,实行“寄宿制管理,开放式教学,立体化育人,多元化办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纯正的校风,严谨的教风,浓郁的学风”享誉巴渝,深受社会各界好评。历届高考成绩均居全区前茅,多名学生高考获省、市、区第一名。98年高考,全校上线311人,获重庆市万州移民开发区综合考评第一名,邓晓敏同学获重庆市理科第一名;99年高考上线347人,彭姗姗同学获万州区文科第一名;2000年高考上线444人,居万州区之首,2001年高考上线641人,获万州区综合考评第一名。2002年高考上线680人,上线人数、上重点线和本科线人数均名列万州区第一。 学校被评为全国“民主管理先进单位”、“中学实践教育活动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单位”、“德育先进单位”、“文明学校”、“电教示范学校”、“绿色学校”、“校务公开先进集体”、“教育先进集体”。校办企业被评为重庆市“特级校办企业”。学校现为全国重点中学后勤管理委员会会员学校,国家重点科研课题《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实验学校,“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实验学校,重庆市校长联谊会常务理事学校,重庆市教育学会后勤分会常务理事学校,重庆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学校,重庆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学校。学校被收入《中华名校词典》。 万中正在为跨入全国1000所示范性高中的行列而奋斗。万中,正以更美的环境,更高的质量笑迎八方学子,培育万千英才! 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位于三峡库区腹地中心——重庆市万州区,学校占地326亩,地处主城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带,校园布局科学、合理、美观,各种设施设备齐全先进。校园树木繁茂、绿草如茵、花香鸟语、人文兴旺,居闹市而幽静,处繁华而清雅,是中学生读书学习、立志成才的理想园地。 学校创办于1939年8月,由路德会协同神学院组建办学,当时取名为文德中学,开办之初仅招收初一新生两个班80人,后因办学经费不足,主要招收新生补习,实为补习学校。直至1941年8月,文德中学申请将校名更为“私立万县协同初级中学”,几经波折,于1942年4月经四川省教育厅所派督学视察学校方通过了协同中学立案。1943年6月协同中学第一届初中毕业,于1946年春开始招收高中学生。1949年3月,四川省政府以教二字第07575号训令,准予私立协同中学立案。 随着新中国的诞生,1950年12月23日,协同中学全校师生代表联席会议决定:永远与教会断绝关系,坚决拥护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成为人民的学校。万县市人民政府于1951年1月2日正式接管协同中学,并更名为“川东区万县市第二中学”,1952年9月1日,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四川省万县市第二中学”(简称“万二中”)。万二中从解放伊始历经低迷徘徊到1954年迁入新校址后,旧貌换新颜,全体师生精诚团结、艰苦奋斗、勤俭办学,学校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得以不断提高,1959年9月经万县地委、专署研究决定,万二中为万县专区重点中学,校名为:四川省万县第二中学。1962年至1964年,万二中高中在万县地区范围内招生,名副其实地成为万县地区配培养优秀高中学生的摇篮。 十年“文化大革命”(1966年6月——1976年9月)浩劫,国不成国,万二中校不成校,教学秩序十分混乱,原有的良好师生关系受到破坏,学生在学校学不到应有的科学文化知识,教师也无法尽到“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这样,它耽误了师生两代人的宝贵时光,损失是难以弥补的。1971年4月,学校更名为“四川省万县市第二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