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丽娟的回答:什么呀,萧墙是指皇宫的内墙,不是“家中的哪一堵墙”。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内部出现动乱,祸患从国家或一个集团内部引起。 幸福雨的回答:萧墙是古代国君宫殿大门内(或者大门外)面对大门起屏障作用的矮墙,又称“塞门”。萧墙的作用,在于遮挡视线,防止外人向大门内窥视。现在,在广大的农村庭院里,迎着头门就时常还会设立“影北墙”,你进入一个庭院,首先看到的是矮墙,不可能直接看到正房。《论语集解》转引郑玄的解释说到:“萧之言粛也;墙犹屏也。君臣相见之礼,至屏而加粛敬焉,是以谓之萧墙。”萧墙之内就是宫室,臣子进入宫室晋见君王首先要经过萧墙,在此需要整理仪范,换为严肃尊敬的态度。萧墙也因此借指内部。 成语“祸起萧墙”源自《论语.季氏》:“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孔子教训他的两个学生说,子路、冉求,你们两个人在季家(当时鲁国最有权势的贵族,把持国政,专横一时)当辅相,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人家不服你的气,你的政治道德无法使人信服,所以人家没有来结交纳好。在国内则弄得分崩离析、意见分歧,表面上看是整体的,内在很多因素是分裂的。大家离心离德,迟早要崩溃的。这种情形是守不住的,因为内部分崩离析,难以自保,只好向外发展,转移人家的视线,是同样的道理。所以孔子说,你们因为许多内政问题不能解决,于是只好用兵,在外面发动战争来转移内部的注意力。在我看来,你们很危险,季家最大的烦恼、痛苦、忧愁,不在颛臾这个边区的小国家,而是在萧墙之内,在季家自己兄弟之间。孔子说了这个话不久,后来季家兄弟果然发生了问题;所以后世内部发生祸乱,就用“祸起萧墙”这句话。在文学上典故,就是从孔子这句话来的。 后来,人们用祸起萧墙比喻祸患起于内部。比如《秦并六国平话》卷下:“祖舜宗尧致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需要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在一个单位,需要众人拾柴火焰高,拧成一股绳;一个家庭也是一样,不是说吗,夫妻同心,其利断金!要防患于未然,避免祸起萧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