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继胜的回答:通货膨胀导致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实质上是供求关系失衡,供不应求。很明显对于生产者在短时间内是有利的,但长期来看,通货膨胀使居民的储蓄等贬值,居民购买力下降,企业产品卖不出去,加上生产成本(原料价格、工人工资等)的上涨,最终会导致企业经营困难甚至是破产。不过,因为货币贬值,本国的商品在外国市场上的价格降低,但一般这种好处会被企业经营成本的上升对冲掉。对于消费者而言,通胀的弊端更是明显,你会发现“钱不值钱”了,东西都贵了,这会加大居民的生活成本,不利于消费结构的改善。储蓄的钱,如果银行不随通胀及时调整利率或是利率过低的话,相当于你一直在“赔钱”(当通胀率高于利率时)。通胀时对于楼市、黄金等固定资产是有利的,人们往往是想要保值,而投资固定资产是保值的一项好选择,相对于纸币、债券而言,固定资产的价格更加稳定,因此此时流通中的热钱会有部分流入楼市等固定资产中。 对于普通人而言,通货膨胀并没有什么好处,反而自己的购买力会变得越来越低,生活成本支出会越来越多,只能将自己的现价用来购买黄金的保值产品。 歡樂送項目組的回答:1、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财富再分配:债权人的财富向债务人转移,因为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减少了现在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但是债务是以前的欠下的,它不会随着物价上涨而增加,结果以前的债务只须用现在贬了值的货币偿还,现在与过去同样的货币相比,显然没有以前那么值钱了,这样对债务人有利,对债权人不利,相当于债权人的财富向债务人转移。 2、政府和纳税者之间的财富再分配:纳税人的财富向政府转移,因为假如人们的名义收入随着通货膨胀而增加,实际收入维持不变,但是政府在向民众征收所得税时,使用的是累进所得税率,而征收的额度是名义收入,这样的话你可能因为名义收入的增加而进入更高一级的税率,显然你的缴税额增加。换句话说同样的实际收入,由于名义收入的增加而导致纳税增多。比如现在物价上涨20%,你的名义收入也增加20%,达到120元,在通胀前你只需缴纳50*5%=2.5元的税收,而在通胀后你得缴纳50*5%+20*10%=4.5元。考虑到通胀因素,之前的2.5元相当于现在的3元,你还是多缴纳了1元的税收。 3、政府与普通民众之间的财富再分配:普通民众的财富向政府转移。有一种说法:发行国债相当于向民众征收通货膨胀税。这有些类似于1中的情况,国债是卖给普通民众,所以民众是债权人,政府是债务人,国家是在通胀前发行的国债,此时价格并未上涨,但是偿还国债是在价格上涨后,显然同样的资金要比通胀前贬值,而这部分财富就由普通民众转移到政府手中,被人们形象地称为通胀税。 ps:楼主要记住只要在物价上涨前借入资金,然后在上涨后还出资金,都会发生财富转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