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珂的回答:红楼梦里林黛玉写的《桃花行》:
桃花行: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
花解怜人花也愁,隔帘消息风吹透。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
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
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桃花行》译文:
帘外桃花盏开东风柔柔地吹拂,帘内的少女无心梳妆情绪慵懒。帘外的桃花和帘内的人儿,人与桃花相隔并不遥远。
东风有意要揭起窗帘,桃花想要看看佳人帘子却不肯卷起。桃花依旧在帘外盛开,帘里的人儿却比桃花还要清瘦。
花儿如果懂得怜爱佳人的话它也会忧愁,风儿把她们互相怜惜的心思透过帘子传递。东风穿过了斑竹作的帘子,桃花开满了庭院,庭前的明媚春光只是让人倍增伤感。
青苔长满了院子,门几虚掩,落日下一个人独自靠在栏杆边。凭栏的人儿在东风里暗暗哭泣,穿着红色的纱裙悄悄地站到桃花旁边。
桃花桃叶相互交杂乱纷纷的,花儿吐出了新红叶儿翠绿如碧。成千上万的桃树如同被裹在一层红色的烟雾里,如火似荼的桃花映红了楼台,照红了墙壁模糊一片。
织女的织机上烧破了鸳鸯锦被掉落在地,春梦正酣要移走了珊瑚枕才能醒来。侍女用金盆送了水进来,面容的倒影蘸在清冷的泉水中。
胭脂的颜色这么鲜艳有什么能和它相似呢?只有那桃花的颜色和人的眼泪。如果将人泪和桃花相比的话,泪水任它长流桃花仍然妩媚。
含泪去观赏桃花泪水容易干枯,眼泪干了春光已尽花儿也凋萎。凋谢的桃花遮掩着面容憔悴的人,桃花飞去人也疲倦天色已黄昏,杜鹃一声啼叫春色已尽,只有那寂静的窗帘上空空地照着月痕。
李智安的回答:桃花行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 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 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 花解怜人花亦愁,隔帘消息风吹透。 风透帘栊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 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 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 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 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 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 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说明] 海棠诗社建立后只做了几次诗,大观园中变故迭起,诗社一散就是一年。现在,大家看了黛玉这首诗,提起兴来,重建诗社,改称桃花社。但这已是夕阳晚景了。 [注释] 1.闲苔院落——庭院里长满荒苔。 2.茜裙——茜纱裙。茜是一种根可作红色染料的植物,这里指红纱。 3.“雾裹”句 ——千万桃树盛开花朵,看上去就像被裹住在一片红色的烟雾中。程高本改“雾裹”为“树树”,“树树烟封一万株”语颇不词。 4.烘楼照壁——因桃花鲜红如火,所以用“烘”、“照”。 5.“天机”句——传说天上有仙女以天机织云锦。这是说桃花如红色云锦烧破落于地面。“烧”、“鸳鸯(表示喜兆的图案)”皆示红色。 6.春酣——春天酣睡。亦说酒酣,以醉颜喻红色。珊枕,珊瑚枕。或因张宪诗“珊瑚枕暖人初醉”而用其词。 7.影蘸——即蘸着有影,指洗脸。“影”,程高本误为“饮”。北齐卢士琛妻崔氏有才学,春日以桃花拌和雪给儿子洗脸,并念道:“取红花,取白雪,与儿洗面作光悦;取白雪,取红花,与儿洗面作妍华。”后传桃花雪水洗脸能使容貌姣好。 8.何相类——什么东西与它相像。 9.人之泪——指血泪。 10.杜宇——即杜鹃,也叫子规,传说古代蜀王名杜宇,号望帝,死后魂魄化为此鸟,啼声悲切。 [鉴赏] 《桃花行》与《葬花吟》、《秋窗风雨夕》的基本格调是一致的,在不同程度上都含有“诗谶”的成分。《 葬花吟》既是宝黛悲剧的总的象征,广义地看又不妨当作“是大观园诸艳之归源小引。”(第二十七回脂批)《秋窗风雨夕》隐示宝黛诀别后,黛玉“枉自嗟呀”的情景。《桃花行》则专为命薄如桃花的林黛玉的夭亡预作象征性的写照。作者描写宝玉读这首诗的感受说:“宝玉看了,并不称赞,却滚下泪来,便知出自黛玉。”并且借对话点出这是“哀音”。不过,作者是很含蓄而有分寸的,他只把这种象征或暗示写到隐约可感觉到的程度,并不把全诗句句都写成预言,否则,不但违反现实生活的真实,在艺术上也就不可取了。 林黛玉性格:在林黛玉的丰富性格中,较为突出也最为世人所公认的就是那所谓的“小性儿”,说话尖酸刻薄不饶人、诸事好挑剔等。其实,这些都是一种表面现象,在其“小性儿”、说话尖酸刻薄等令人不喜欢的性格背后,隐藏的正是她那颗十分强烈的自尊心。执著地维护自己的自尊心,正是她一切性格的根源。要求尊重和维护人的尊严,不能容忍对人格和自尊心的丝毫亵渎,是她性格的核心部分。她待人很宽厚,与人不存芥蒂。 心思细密,敏感异常,多愁善感,多思多虑,清高超逸,心胸高洁, 她任性,率真自然,执着地追求着爱情和艺术,憧憬着那诗与美地天地。是要这吧,楼主 胡晓明的回答: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 东风已吹弯帘外的桃枝,我却关在帘内春眠无晓。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帘外桃红艳帘内人懒散,我和桃花相隔并不遥远。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 东风好像在把帘栊揭起,花想见我却无人把帘卷。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 帘栊外面桃花还在盛开,帘内愁人已比桃花还瘦。花解怜人花也愁,隔帘消息风吹透。 花懂得人性她在为我愁,请风隔着帘给我传信息。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 风说潇湘馆已花落满庭,见此春色使我更加伤情。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 荒草后院少人来门虚掩,我靠着栏杆直到日西斜。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手扶栏杆迎着东风哭泣,穿红裙梦游后院倚花立。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 看那桃花桃叶繁盛茂密,欣赏花绽鲜红衬着绿叶。雾 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 雾里点桃株估约上万棵,桃花映得大观园红模糊。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 太阳照来打断我的春梦,春困恋睡欲醒梦意难消。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 紫鹃端来金盆要我梳洗,我对着水中的影抹胭脂。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 胭脂虽鲜艳怎能比桃花,桃花艳丽如同人的眼泪;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如果用我的眼泪浇桃花,桃花一定开得更加艳媚。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边哭边尝花眼泪易哭干,眼泪哭干就春尽花谢了。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把残花和我埋在一起吧,花飞人老告别这世界吧。一声社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终有一天社宇会大变迁,只有这帘栊见证着历史。 宝玉含泪评:她是曾经离丧,才有此哀音。 桃花社众人评:都对黛玉称赏不已,说她能把形势看得如此深刻,真了不起,大家讨论后决定将“海棠社”改名为“桃花社”,并推选林黛玉为社主。 不过对“帘”的看法却各有各的不同,所以当林黛玉提出要编一本《桃花诗一百首》的诗选时,薛宝钗当场就说“使不得”,素来心态容纳的薛宝钗在重大问题上却是态度如此明朗。 薛宝钗评:在当前(那时),哀音是很不合时宜的。 仅存的微笑的回答:这个确实是难以回答的问题。对于黛玉宝钗之争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喜欢宝钗的人,说她行事随份,不似黛玉过于孤傲脱尘。而且宝钗文采方面确也不输黛玉,为人稳重,处事老练。像金钏儿跳井之后,王夫人要一套衣服给死去的金钏儿,想着黛玉有新做的,但又怕她不高兴,因为“明明说了给她生日做的”,又变为给死人,确实是不吉利。宝钗听得王夫人之言,便说自己也有新做的,她“从不介意这些”。这让王夫人对她赞叹不已。放在现代社会,宝钗之流确是能适应不同的环境,而黛玉恐怕就难了。 但怎么说呢,我自己也是喜欢黛玉的,喜欢她的文采斐然,喜欢她的清高脱俗,喜欢她对感情的执着。她与宝玉,所求的是两心的相知,观念价值上的彼此认同。她的爱情是最纯粹的,没有宝钗的功利。面对着有强大家族背景的“金玉良缘”的传说,她与宝玉都是那么无可奈何,却依然坚持自己的感情。 黛玉是理想,而宝钗是世俗的。她对于宝玉,就算有着少女的爱慕,但更多的恐怕是地位家族及至于前途的考量。宝玉是大家族最宠爱的男子,若能成为宝二奶奶,对于日渐式微的薛家来说,能够得到什么是不言而喻的。 袭人是我很不喜欢的一个人物。那次宝玉在园中过于出神,把她当作是林妹妹,说了表露心迹的话。此后,她便处处留心,更甚于跟王夫人说“寻个法子,还教二爷搬出园来”,理由是“二爷大了,姑娘们也大了”。她真正想要隔开的应该是自小与宝玉亲密无间的黛玉吧。而且还处处说黛玉坏话。明目张胆地说黛玉小气,赞宝钗心胸宽大。有看过一个说法,袭者,趁人不备加以打击。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曹雪芹写的这个人物的本质。 随口说说而已,勿见笑。红楼梦看了好几次了,这书对我的影响挺大的。欢迎交流。 陈文沛的回答: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 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