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成的回答:BEYOND在三者之中,无疑人气是最高的,群众基础是最牢固的,因为他们太经典了,他们影响了整整80S一代,不,还有60S,70S,甚至90S,等等等等,太多了,而按音乐才华来看,他们也同样高居榜首,按对音乐的执着,这就不用多说了,在音乐思想方面,大家心里有数,他们给香港带来了空前的神话!所以,综上所叙,按照本人个人打分 100分 达明一派,他们的实力也是不可低估的,他们同样拥有众多的人气,只是比起BEYOND要逊色不少,当年香港金曲奖,BEYOND与达明一派狭路相逢,最终因达明一派的内部问题而撤消了对金曲奖的角逐,而事后BEYOND乐队面对记者的提问也说没有达明一派的竞争,这个奖的意义也逊色不少,因此,达明的实力可见一斑! 96分 太极乐队,此乐队的名气不如前两位,但作为香港一代宗师级的BAND,他们对香港要滚的贡献不可磨灭,但由于部分音乐理念与大众音乐背道而驰,纵然有驾世之才也难以发挥,如果说要他们与前两位做个较量的话,他们的力量同样是强大的,只是他们很不幸,在他们混迹乐坛的同时,别忘了,有BEYOND在! Beyond与太极 杭城的K歌场所类型基本上分为三种:即量贩式(如“钱柜”)、夜总会式(如“金碧辉煌”)及练歌坊式(如“音桥”)。其中后者的主要特点是:除了大小包厢外,还有一个供众多互不相识的人们轮流K歌的大厅。大厅一般摆放十来张小圆桌,每张桌围三、四沙发;音响设备比包厢里的好不少,基本上是一色的BOSE或JBL。在大厅里唱歌的人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歌唱的好,尊崇“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普世观念之人;再就是常年在此种场合自我摧残后脸皮练的砖厚的,如我辈。这样的练歌坊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时在杭州分布极广,尤其是在文教区内。但近几年为了迎合政府和开发商的需求,区内的大专院校陆续搬迁到下沙、小和山及紫金港。随着人气下降,大小练歌坊关停并转,已不复当年气象。 闲暇时常和一死党去K歌,光顾多的还是硕果仅存的几家练歌坊的大厅。近来K歌,养成了一个习惯:轮流唱不同歌手的曲目,每个歌手挑一首歌。于是,每晚Beyond、达明、罗大佑、陈升、黄舒骏、崔健、黑豹、唐朝、张国荣、林子祥、谭咏麟等等轮流登场。当然,其中也少不了太极。 作为中国最为庞大的乐队,太极在香港摇滚史上占有不可轻视的地位。太极成军于1984年,定型后成员分别为主音雷有曜、雷有晖两兄弟、邓建明(兼吉他)、吉他手刘贤德、键盘手唐奕聪、贝司手盛旦华、鼓手朱翰博。同Beyond的黄氏摇滚风格、达明的浪漫唯美曲风相比,太极的音乐介于重金属和流行摇滚之间:曲风粗犷和细腻并蓄,非常注重可听性,编曲精良。86年太极初试莺啼,出版《红色跑车》专辑及《迷》专辑,当年便获得十大中文金曲最有前途新人金奖。之后出版《禁区》、《想》、《沉默风暴》等专辑,其中《沉默风暴》中的《留住我吧》获得当年十大劲歌金曲最佳作曲奖。投奔华纳后,推出《Crystal》、《4U》等。1999年,乐队成立十五周年纪念演唱会后出版《一五一十》。2000年,乐队解散,邓建明等组成北极乐队,出版同名专辑。今年9月,二十周年演唱会于红馆举行,出版最后一首怀念往昔摇滚岁月的新歌《干杯》。 几乎是在开始听Beyond的同时接触了太极。至今我还保留着一盘太极的《Crystal》正版专辑卡带,封面是太极七子光着脚丫并排站在沙滩上,身后是一片蓝色海洋。《Crystal》是太极向商业化靠拢的巅峰之作,全碟十余首歌曲无一不是悦耳之作。同时,也有很多人认为太极在这张专辑里已失去摇滚乐队的本色,堕落为一支以取悦听众为目的的流行乐队。此种言论同当时摇滚界对Beyond《犹豫》专辑的垢病如出一辙。怎么说呢?其实,回头想想,当初在废弃仓库里一起玩音乐的夹Band少年真的是想通过音乐这种形式来发泄所谓的对社会的不满和控诉吗?每个人都有满腔的愤怒和远大的理想吗?我们何妨体会一下他们年少时的情怀:把吉他弹的出神入化,为的只是在恋人面前炫一把;写一首好听的歌,只是为了在学校举行的歌唱比赛上拿个第一。我们何必一定要他们愤怒、控诉,不要好听、流行的,一定要Trash、Punk的呢?其实,人各有志而已。 在香港乐队中,太极的技巧一直是最无争议的。《全人类高歌》中的贝司是无可争议的经典,《顶天立地》获得当年十大劲歌金曲最佳编曲奖,就连翻唱许冠杰的《等玉人》的编曲也是妙到毫巅。太极的音乐造诣同样可以从成员个体看出:键盘手唐奕聪,离队后担当多名巨星演唱会的音乐总监,如张国荣2000Passion演唱会(雷有辉任和声);邓建明制作了众多歌手的专辑,和刘贤德组成北极乐队,推出《前世今生》、《我和寂寞的战争》等经典之作。在音乐成就上,较之Beyond,太极可说是不遑多让。但从词作上而言,太极太过依赖因葵,而因葵实在不能算是超一流词作者。另外,太极的作品中也有其他词作者参与,如林振强等。虽说林等词人功底非凡,但这些削弱了太极作品的统一性,从另一方面而言,也凸现了太极在这方面较之Beyond创作能力上的不足。还有一点和Beyond不一样的是太极不太反感翻唱别人的作品,最有名的当属《一切如何》(林振强词)翻唱自Bon Jovi的《Santa Fe》。而坚持原创是Beyond的最大特点。 太极和Beyond的交情极深,尤其是两队的灵魂人物邓建明和黄家驹。两人在地下期间就开始一起夹Band,出名后也是在多场公开演出中相互应和。93年家驹出意外时,邓建明等亦在商台联合制作“爱的力量”,祈祷家驹渡过难关。唐奕聪参与了2003年及今年的Beyond巡回演唱会。今年九月,太极二十周年演唱会上,黄家强也作为嘉宾为好友助兴。作为香港摇滚史上的同班生,Beyond和太极交相辉映,实为盛事。只是盛世已逝,物是人非,当年中坚或魂归天堂,或远渡重洋,剩下的也只能在商业的巨浪中寻找根据地。作为追随者,我们也只能在K歌中缅怀他们的光辉岁月。无他,就算为这帮不惑中年的打拼喝声彩吧! 附现在能想到的最欣赏的太极的三首歌:《每一句说话》、《顶天立地》、《一生最美一次》。 偷一段、倾城的岁月的回答:楼上的回答太可笑了,居然说没听过太极?乐队虽说beyond的确红极一时,但是没有太极乐队就没有香港那些年的乐队革命,太极属于华纳音乐公司,同样有很多首金典流行的歌曲,并且百度还有太极乐队吧,你们可以进去逛逛。太极经常给华纳的歌星林子祥等等伴唱,最经典的就是“真的汉子”,你们可以百度当年那首歌的mv。抛开后来的草蜢,当年香港最佳乐队金奖不是(beyond)就是(太极),铜奖(达明一派)。 张景霞的回答:因为BEYOND有家驹嘛 洪湖浪的回答:那个年代的BEYOND怎么能比呢,家驹当时称为亚洲最有磁性的男歌手,其实你好好听听BEYOND的歌儿就不用在这儿提这个问题了 杨毅勇的回答:说实在,beyond在家驹死前远没有家驹死后那么火,前期还是属于比较边缘化的。如果说beyond比太极火,那是家驹死后的事情。正如梵高一样。死后他的作品才开始备受推崇,到达一个许多同行都难以企及的一个高度。而太极从正式出道到退居幕后,都一直是香港乐坛的中流砥柱,除了演唱,在音乐创作,演奏,音乐监制,以及电影电视配乐等等多方面都有参与及贡献。拿beyond和太极比,感觉就像是拿梵高与达芬奇比。都是作品优秀经典,影响深远的。只是境遇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