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扬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推扬网 门户 你问我答 查看内容

弘佑:01年南海撞机中,是谁违规飞行导致事故的发生?

2020-8-12 14:4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8| 评论: 0

摘要: 朱颖婷的回答: 你太天真了,当时是我们下令将敌机撞下来的!因为当时的美国非常针对中国,每天的航空侦察我方的次数比平时增加了3倍!(要不是后来911的原因,现在是什么情况还真的很难说)中国那次把美机撞下来是 ...

朱颖婷的回答:

你太天真了,当时是我们下令将敌机撞下来的!因为当时的美国非常针对中国,每天的航空侦察我方的次数比平时增加了3倍!(要不是后来911的原因,现在是什么情况还真的很难说)中国那次把美机撞下来是为了警告美国不要乱旦沪测疚爻狡诧挟超锚来!我们不能开火,但是飞机性能又不如美机,撞下来实在是不得已的选择,你千万别觉得是事故,不论哪个国家,培养一个飞行员都很不容易,还要花很多的钱,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和助手人力,所以每个飞行员都是精挑细选的,你就是给他开个一战的破飞机,他也不会傻到因为驾驶技术问题导致撞机! 再说,王伟回来后被追认为烈士,是因为他的牺牲是因为国家和人民的安全,试想如果真的是事故,而且是我方原因,我们会(敢)追认他是烈士吗? 建议你看一下有关01年上半年中美两国的外交情况以及当时的周边环境,结合当时发生的有关国际问题。像这样的敏感问题绝对不是双方驾驶员一时冲动的结果,看国际问题不能片面,一定要结合时事

袁立东的回答:

你太天真了,当时是我们下令将敌机撞下来的!因为当时的美国非常针对中国,每天的航空侦察我方的次数比平时增加了3倍!(要不是后来911的原因,现在是什么情况还真的很难说)中国那次把美机撞下来是为了警告美国不要乱旦沪测疚爻狡诧挟超锚来!我们不能开火,但是飞机性能又不如美机,撞下来实在是不得已的选择,你千万别觉得是事故,不论哪个国家,培养一个飞行员都很不容易,还要花很多的钱,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和助手人力,所以每个飞行员都是精挑细选的,你就是给他开个一战的破飞机,他也不会傻到因为驾驶技术问题导致撞机! 再说,王伟回来后被追认为烈士,是因为他的牺牲是因为国家和人民的安全,试想如果真的是事故,而且是我方原因,我们会(敢)追认他是烈士吗? 建议你看一下有关01年上半年中美两国的外交情况以及当时的周边环境,结合当时发生的有关国际问题。像这样的敏感问题绝对不是双方驾驶员一时冲动的结果,看国际问题不能片面,一定要结合时事

石豪杰的回答:

这不是正常的航空飞行,所以也就不存在谁违规了。这是敌我双方的较量的过程。美方早已掌握我方哪一架飞机是谁驾驶,驾驶习惯是什么。我认为是美方故意的行为,王伟判断有误造成的。如果换个人把美军飞机打下来,美方也没辙。这是中国领海。 如楼主所说,以歼8的重量去撞美军侦察机是不占便宜的。而且歼8的低速性能旦沪测疚爻狡诧挟超锚的确不好。所以我觉得我方判断失误躲闪不及所致。

李延晶的回答:

都这么多年的事了。唉,说说个人当时的见闻,就这件事当时本人知道的情况 是这样,美国当时经常性的派出侦察机在我国沿海活动,在王伟撞机前就有过很多次交锋了。当时咱们肯定不能开火,要不然就该开战了。但美方又确实进入我国领空了,所以当时的办法就一个字,挤。把美方飞机挤出我国的领空就算完成任务,在撞机前一直是这样。这种挤不能算是撞,因为撞的程度要比较强烈,就像在大街上人走路,挤着走和撞着走肯定是不一样的。当时王伟其实也就是在进行着这个操作,至于是不是你说的因为性能问题,还是王伟的操作失误,或是美国的驾驶员这回没有或没来得及躲,反正是中国的飞机在挤的时候,两个飞机撞上了。这也是为什么会有伴飞的情况出现,对方在侦察,伴飞对对方其实是没有任何影响的,所以会出现伴飞的真正原因就是当时中国的飞机在往领空外面挤美国的飞机。像最后美侦察机被迫降,就是有一架飞机飞到了美飞机的上方,然后一点一点的往下降低高度,从而使美方飞机降落的。反正当时就这么个事,具体是那方的责任还是你自己去判断吧

慧瀛祺的回答:

撞机是有一定道理的。在前苏联发生过苏联飞行员用垂尾割坏美军大型侦察机的发动机的案例。当时用的是苏27侧卫。这也是一种不用开火(免受舆论)而使其迫降的一种手段。至少以前有人干过。从歼8垂尾被美发动机打烂这一点可以推测撞机的可能性。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热门推荐
最新资讯

广告服务|投稿要求|禁言标准|版权说明|免责声明|手机版|小黑屋|推扬网 ( 粤ICP备18134897号 )|网站地图 | 邮箱:vayae@hotmail.com

GMT+8, 2025-5-2 09:15 , Processed in 0.135861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