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文的回答:你只需要记住,白炽灯一般你调到3800K就有不错的效果,室外中午十二点的太阳底下是5600k,阴影是5800-6300K~ 你搞错了方向,摄影师只需要记住不同场景下的光线是大约在多少色温,然后用自定义色温来调整,而非去记相机里的每种白平衡是多少色温~ 因为相机的预设是死的,人是活的,每个场景的色温都不会一致,你用死变量去套活场景,最终的结果是总会有瑕疵~ 张湘怡的回答:白炽灯3000K、荧光灯4200K、直射阳光5200K、闪光灯5400K、阴天6000K、阴影下8000K 北国红豆的回答:白平衡:如果能够使相机拍摄出的图像色彩和人眼所看到的色彩完全一样就好,但是,由于ccd传感器本身没有这种功能,因此就有必要对它输出的信号进行一定的修正,这种修正就叫做白平衡。 色温:色温是摄影领域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有很多摄影爱好者根本就不知道其真正的含义。在一般读者眼中,色彩和温度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两码事,而在摄影领域,光源总是根据它们的色温来定义。色温的单位是开尔文。和华氏温度、摄氏温度一样,开尔文也是温度的一种计量单位。色彩和开尔文温度的关系起源于黑体辐射体(对它加热直到它发光),在不同温度下呈现的色彩就是色温。当这个黑色物体受热后开始发光时将变成暗红色,如果继续加热就会变成黄色,然后是白色,最后就会变成蓝色。这种色温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相信人人都对它再熟悉不过了。万里无云的蓝天的色温约为10000 k,阴天约为7000~9000 k,晴天日光直射下的色温约为6000 k,荧光灯的色温约为4500 k,钨丝灯的色温约为2600 k,日出或日落时的色温约为2000 k,烛光下的色温约为1000 k。 色温对于数码相机而言就是白平衡的问题,这也是很多摄影爱好者比较头疼的环节。在各种不同的光线状况下,目标物的色彩会产生变化。在这方面,白色物体变化得最为明显:在室内钨丝灯光下,白色物体看起来会带有橘黄色色调,在这样的光照条件下拍摄出来的景物就会偏黄;但如果是在蔚蓝天空下,则会带有蓝色色调。在这样的光照条件下拍摄出来的景物会偏蓝。为了尽可能减少外来光线对目标颜色造成的影响,在不同的色温条件下都能还原出被摄目标本来的色彩,就需要数码相机进行色彩校正,以达成正确的色彩平衡,这就称为白平衡调整。“钨灯”模式: 进行了大量的蓝色补偿,造成整个照片蓝蓝一片。 补充:这个问题涉及的东西挺多的,你可以先去看看d7000官方手册,了解之后再去各摄影论坛查询。 秦晓琳的回答:NEF模式出片,白平衡自动就行。后期想咋改就咋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