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扬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推扬网 门户 你问我答 查看内容

薛春艳:怎样算庚日?什么是庚日

2020-8-12 14:1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88| 评论: 0

摘要: 陈明刚的回答: 庚日2113: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5261。天干的数字有10个,是甲4102,乙,丙,丁,戊,己,1653庚,辛,壬,癸,地支的数字是12个,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把 ...

陈明刚的回答:

庚日2113: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5261。天干的数字有10个,是甲4102,乙,丙,丁,戊,己,1653庚,辛,壬,癸,地支的数字是12个,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把天干与地支相配,就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交叉配合60次,故称60花甲子。“三庚”就是遇上3个“庚”字,到第四个庚日为初伏。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一年365天(闰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数倍,今年某一天庚日,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由于庚日的变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三伏是一年最热的时期,分为初伏,中伏,末伏。这是因为夏至以后夜短昼长,阳光接近直射。但夏至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因为这时地面吸收的热,晚上又散发了一大部分。不过,每天吸热多,散热少,积累下来一天比一天热,大约再过20多天到了三伏,天气就最热了。三伏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第一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第一天。初伏,末伏各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伏,是避暑之意。从夏至开始,昼短夜长,热的中间潜伏着寒冷的因素,人们常用“热在三伏”这句话来形容盛夏的气候特点。这种说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秦代,就把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叫做伏天了。朔日:读音:shuòrì农历每月初一是朔日,朔日当天的月亮称为朔月,朔月是看不见的。由朔月的第二天或第三天,傍晚时分在西方的天边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月牙儿,称为新月。农历每月十五是望日(因为采用的定朔法,望日可能落在十六,因此才会有“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这个说法。)望日当天的月亮称为望月,望月又称满月,月影呈圆形。人们把每月朔月,望月这样循环的变化过程称为朔望月。就是农历的一个月。 扩展资料 干支记年中,庚日是指天干是庚的日子,天干有十个,所以每十天就必有一个庚日。 夏至三庚便数伏,是指夏至后第三个带庚字的日子,并不是指第三十天。

张希哲的回答:

古代使用 “干支纪年” ,月份、日子、时辰也用干支计算。假如某一天的干支带有 “庚” ,这一天就叫做“庚日” 了。 只是巧合而已,不包含任何其它的含义。 庚日,就是一天,每十天中有一个庚日

田建东的回答:

冬至当日九2113,夏至三庚伏。意思是5261说:冬至的当天就算入九4102(到了数九寒天的日子),而夏至再过三1653庚才入伏(到了酷暑难耐的大热天了),“三庚”就是遇上3个“庚”字日,从第三个“庚”字日起便是入伏,到第四个庚日共10天为初伏。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天干的数字有10个,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数字是12个,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把天干与地支相配,就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交叉配合60次为一个循环,故称60花甲子。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夏至开始,数到三个庚日就是初伏的第一天。由于夏至与第一个庚日之间的天数每年都不一样(每年的天数都不是10的倍数,所以,庚日并不是固定的日期),故“三庚”的天数也不是固定的,为20~29天之间(假如某年的夏至日是辛日,也就是庚日的第二天,那么要过29天才到第3个庚日,而假如某年的夏至日就是庚日,那么只需再过20天就到第3个庚日了)。   伏,分为初伏、中伏、末伏,叫做三伏。三伏是一年最热的时期,这是因为夜短昼长,阳光接近直射。但夏至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因为这时地面吸收的热,晚上又散发了一大部分。不过,每天吸热多,散热少,积累下来一天比一天热,大约再过20多天到了三伏,天气就最热了。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热门推荐
最新资讯

广告服务|投稿要求|禁言标准|版权说明|免责声明|手机版|小黑屋|推扬网 ( 粤ICP备18134897号 )|网站地图 | 邮箱:vayae@hotmail.com

GMT+8, 2025-5-1 23:34 , Processed in 0.061616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