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扬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推扬网 门户 你问我答 查看内容

沈可欣:中国人所谓的披麻戴孝是什么?披什么麻?"麻"是用什么作 ...

2020-8-12 14:0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0| 评论: 0

摘要: 张仕元的回答: 【词名】披麻戴孝 ( pī má dài xiào ) 【解释】 指长辈去世,子孙身披麻布服,头上戴白,表示哀悼。 【出处】 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二折:“你也想着一家儿披麻带孝为何由,故来这灵堂里寻斗 ...

张仕元的回答:

【词名】披麻戴孝 ( pī má dài xiào ) 【解释】 指长辈去世,子孙身披麻布服,头上戴白,表示哀悼。 【出处】 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二折:“你也想着一家儿披麻带孝为何由,故来这灵堂里寻斗殴。” 【近义词】 拽布拖麻 【传说】   据说,人类的祖先还有一条尾巴的时候,老人活到五十岁,尾巴渐渐变黄,最后落掉就死了。儿孙发现老人尾巴黄了,在还没落掉之前就要把老人杀了,全家大小围着烹食,这叫尽孝。   后来,有一个老人活到六十岁时候,尾巴已黄得就要掉了。他的儿孙纷纷议论:“阿公尾巴黄得就要掉了。我们要有肉吃了”。老人听了很生气,心想;满堂儿孙都是我养育的,我身强力壮时,你们孝敬我,如今老了,就要宰了我,吃了我,是何道理。可又一想,自己以前不也吃过祖先的肉吗。真是厄运难逃了,只好偷偷躲进深山的石洞里。再说,他的儿孙转眼不见老人,急得团团转,立即分头寻找,找了好几天总不见踪影,只好带着麻袋进山,即当席又当被,又能挡风避雨,好继续寻找老人。他们找呀找呀,找到第七天才在一个深山的石洞里找到老人,可他已经死了,尸身也开始腐烂发臭,闻不得也抬不得,只有两只眼睛还睁得大大的,死不瞑日。见到的人都吓得魂不附体,有的吓昏在地,有的忙用麻袋盖着头、捂着鼻,放声大哭。亲戚和村邻也闻讯赶来,同样用自己的头巾遮脸捂鼻,陪着大哭。最后,就作了个木盒子,由儿子将老人的尸体装人盒内,众人一人一把土,把老人埋在山上。这时,儿孙和亲戚邻居都悲痛未尽,还用麻袋和头巾遮盖着脸,痛哭着回家。他们有的哭老人死得很惨,有的哭自己没肉吃了。从此以后,人们渐渐改掉吃老人的陋习。老人死了,也效仿这种方式,用棺材收殓埋葬。儿孙披麻戴孝,亲人盖头巾为死者送葬。死后第七天要叫墓引魂回家。这种丧葬仪式成为一种风俗一直流传到现在。   披麻戴孝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丧服制度。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首次确立了五服制度,根据血缘亲疏远近的不同规定了五种不同的丧服,服制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其服丧期限的长短、丧服质地的粗细及其制作均有不同。按规定,血缘关系越亲、服制越重;血缘关系越疏、服制越轻。在丧葬上,中国人忌穿华丽衣服,家庭成员会披麻戴孝,称为「上孝」。孝服的颜色是白、黑、蓝和绿。儿子、媳妇、女儿的关系最亲密,要穿棉制的白色衣裤。戴孝则是在衣袖上端戴上孝布,如果死者是男性,则戴在左袖,女的则在右袖。 【由来】   在我国实行火葬以前,许多地方的老人去世后,安葬的时候总要最亲的人(如儿子)拜路,三步一跪,五步一拜。送葬的人穿一身黑衣服,再用一只麻袋弄成披风样式,从头顶披戴到腰间。据民间说,这种特别的打扮还有来历呢。   很久很久以前,一位老婆婆有两个儿子,他们成家以后都不孝敬老娘,还总是在娘面前夸口:“等娘过了,要好好热闹一番,让娘睡楠木棺材,要穿红戴绿,为娘唱七七四十九天道场……”老婆婆知道他们说的是假话,想教训他们一顿,尽到做娘的责任。老婆婆一夜没合眼,终于想出个办法。   第二天,老婆婆把两个儿子叫到床前说:“我死了也不要你们花一文钱,用破草席把我一卷扔在阴水洞里就行了。不过你们要从今日开始,天天看着屋后面槐树上的乌鸦和山树林里的猫头鹰是怎样过日子的——一直到我闭了眼为止。”不花一文钱,这正中了两个不孝之子的心意,他们马上答应了。   兄弟俩本来无心看什么乌鸦与猫头鹰过日子,但经老娘一提醒,出工收工时便不由自主地注意了起来。原来,乌鸦与猫头鹰都是细心地喂养自己的孩子的,这些小家伙不管妈妈飞来飞去衔吃的有多快,还是张大嘴巴,嗷嗷待哺。可是,小家伙长大以后又怎样对待生养自己的妈妈呢?小乌鸦还不错,妈妈老了飞不动,觅不到e69da5e887aa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2616533食,就让她待在家,衔来吃的填在她嘴里,等到小乌鸦老了,又有自己的孩子喂养她。这样反哺之情,代代相传。而小猫头鹰却截然相反,妈妈老得不中用了,就把妈妈吃掉。令人伤心的是,小猫头鹰后来也被自己的孩子吃掉。这样反咬一口,一代吃一代。   兄弟俩越看越看不下去,如今这样对待老娘,将来孩子也这样对待我们怎么办?他们不敢往下想,渐渐地改变了对老娘的态度。可是,天不作美,兄弟俩刚刚开始孝敬赡养老娘,她老人家却偏偏过世了,兄弟俩后悔莫及。为了表示孝心,安葬那天,他们不是穿红戴绿,而是模仿乌鸦羽毛的颜色,穿一身黑色衣服,模仿猫头鹰毛色,披一件麻衣,并下跪拜路。   打那以后,这个风俗就逐渐流传开来。有的地方百姓比较穷,穿一身黑衣服买不起黑布,于是就裁一条黑布戴在胳膊上。都是为了表示要永远记取乌鸦与猫头鹰善恶孝逆的教训。

史瑞的回答:

【词名】披麻戴孝 ( pī má dài xiào ) 【解释】 指长辈去世,子孙身披麻布服,头上戴白,表示哀悼。 【出处】 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二折:“你也想着一家儿披麻带孝为何由,故来这灵堂里寻斗殴。” 【近义词】 拽布拖麻 【传说】   据说,人类的祖先还有一条尾巴的时候,老人活到五十岁,尾巴渐渐变黄,最后落掉就死了。儿孙发现老人尾巴黄了,在还没落掉之前就要把老人杀了,全家大小围着烹食,这叫尽孝。   后来,有一个老人活到六十岁时候,尾巴已黄得就要掉了。他的儿孙纷纷议论:“阿公尾巴黄得就要掉了。我们要有肉吃了”。老人听了很生气,心想;满堂儿孙都是我养育的,我身强力壮时,你们孝敬我,如今老了,就要宰了我,吃了我,是何道理。可又一想,自己以前不也吃过祖先的肉吗。真是厄运难逃了,只好偷偷躲进深山的石洞里。再说,他的儿孙转眼不见老人,急得团团转,立即分头寻找,找了好几天总不见踪影,只好带着麻袋进山,即当席又当被,又能挡风避雨,好继续寻找老人。他们找呀找呀,找到第七天才在一个深山的石洞里找到老人,可他已经死了,尸身也开始腐烂发臭,闻不得也抬不得,只有两只眼睛还睁得大大的,死不瞑日。见到的人都吓得魂不附体,有的吓昏在地,有的忙用麻袋盖着头、捂着鼻,放声大哭。亲戚和村邻也闻讯赶来,同样用自己的头巾遮脸捂鼻,陪着大哭。最后,就作了个木盒子,由儿子将老人的尸体装人盒内,众人一人一把土,把老人埋在山上。这时,儿孙和亲戚邻居都悲痛未尽,还用麻袋和头巾遮盖着脸,痛哭着回家。他们有的哭老人死得很惨,有的哭自己没肉吃了。从此以后,人们渐渐改掉吃老人的陋习。老人死了,也效仿这种方式,用棺材收殓埋葬。儿孙披麻戴孝,亲人盖头巾为死者送葬。死后第七天要叫墓引魂回家。这种丧葬仪式成为一种风俗一直流传到现在。   披麻戴孝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丧服制度。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首次确立了五服制度,根据血缘亲疏远近的不同规定了五种不同的丧服,服制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其服丧期限的长短、丧服质地的粗细及其制作均有不同。按规定,血缘关系越亲、服制越重;血缘关系越疏、服制越轻。在丧葬上,中国人忌穿华丽衣服,家庭成员会披麻戴孝,称为「上孝」。孝服的颜色是白、黑、蓝和绿。儿子、媳妇、女儿的关系最亲密,要穿棉制的白色衣裤。戴孝则是在衣袖上端戴上孝布,如果死者是男性,则戴在左袖,女的则在右袖。 【由来】   在我国实行火葬以前,许多地方的老人去世后,安葬的时候总要最亲的人(如儿子)拜路,三步一跪,五步一拜。送葬的人穿一身黑衣服,再用一只麻袋弄成披风样式,从头顶披戴到腰间。据民间说,这种特别的打扮还有来历呢。   很久很久以前,一位老婆婆有两个儿子,他们成家以后都不孝敬老娘,还总是在娘面前夸口:“等娘过了,要好好热闹一番,让娘睡楠木棺材,要穿红戴绿,为娘唱七七四十九天道场……”老婆婆知道他们说的是假话,想教训他们一顿,尽到做娘的责任。老婆婆一夜没合眼,终于想出个办法。   第二天,老婆婆把两个儿子叫到床前说:“我死了也不要你们花一文钱,用破草席把我一卷扔在阴水洞里就行了。不过你们要从今日开始,天天看着屋后面槐树上的乌鸦和山树林里的猫头鹰是怎样过日子的——一直到我闭了眼为止。”不花一文钱,这正中了两个不孝之子的心意,他们马上答应了。   兄弟俩本来无心看什么乌鸦与猫头鹰过日子,但经老娘一提醒,出工收工时便不由自主地注意了起来。原来,乌鸦与猫头鹰都是细心地喂养自己的孩子的,这些小家伙不管妈妈飞来飞去衔吃的有多快,还是张大嘴巴,嗷嗷待哺。可是,小家伙长大以后又怎样对待生养自己的妈妈呢?小乌鸦还不错,妈妈老了飞不动,觅不到e69da5e887aa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2616533食,就让她待在家,衔来吃的填在她嘴里,等到小乌鸦老了,又有自己的孩子喂养她。这样反哺之情,代代相传。而小猫头鹰却截然相反,妈妈老得不中用了,就把妈妈吃掉。令人伤心的是,小猫头鹰后来也被自己的孩子吃掉。这样反咬一口,一代吃一代。   兄弟俩越看越看不下去,如今这样对待老娘,将来孩子也这样对待我们怎么办?他们不敢往下想,渐渐地改变了对老娘的态度。可是,天不作美,兄弟俩刚刚开始孝敬赡养老娘,她老人家却偏偏过世了,兄弟俩后悔莫及。为了表示孝心,安葬那天,他们不是穿红戴绿,而是模仿乌鸦羽毛的颜色,穿一身黑色衣服,模仿猫头鹰毛色,披一件麻衣,并下跪拜路。   打那以后,这个风俗就逐渐流传开来。有的地方百姓比较穷,穿一身黑衣服买不起黑布,于是就裁一条黑布戴在胳膊上。都是为了表示要永远记取乌鸦与猫头鹰善恶孝逆的教训。

雷立军的回答:

麻 目录·典故 ·其他解释 ·麻纤维的特点 ·麻型织物的定义 【má】 (1)(会意。从广(yǎn),从林(fèi)。广表示房子,林指削制的麻皮。合而表示在家里劈麻,进行剥制。本义:麻类植物的总名。古代专指大麻) 同本义 [fiber crops]。桑科,一年生草本,雌雄异株。茎部韧皮纤维长坚韧,可供纺织。有大麻、亚麻、苎麻、黄麻、剑麻、蕉麻等,俗称“火麻”(2)形容众多,混乱 (3)表面粗糙的、凹凸不平的 [coarse;rough]。如:这种纸一面光,一面麻;(4)带细碎斑点的(5) 穿丧服(6)像腿、臂被压后的那种不舒服的感觉:脚~了。(7)感觉不灵,或丧失感觉,引申为思想不敏锐:~痹。~醉。~木不仁。(8)脸部皮肤的痘瘢,俗称麻子脸 (9)姓 典故 麻,枲也。――《说文》。按,枲已缉者曰麻。 丘中有麻。――《诗·王风·丘中有麻》 可以沤麻。――《诗·陈风·东门之池》 麻冕。――《论语》。孔注:“缁布冠也。” 缌麻三月。――《仪礼·丧服》 雨脚如麻未断绝。――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仙之人兮列如麻。――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陶潜《归园田居》 雄者名麻枲,雌者名苴麻。――《本草纲目·大麻》 不续其麻,市也婆娑。――《诗·陈风·东门之枌》 麻不加于采。――《礼记·杂记下》 三麻九制笔如神。――刘克庄《内翰洪公舜俞哀》 南京柳麻子,黧黑,满面疤。――《柳敬亭说书》 麻麻胡子红脸蛋。――王老九《张老汉卖余粮》 麻者不绅。――《礼记·杂记》 其他解释 1.中医对麻疹的简称 [measles]。如:麻出红肿;麻毒陷肺;麻毒入营 2.麻醉 [anaesthesia]。如:麻肺汤(一种有麻醉作用的汤药);麻沸散(汉末华佗研制的一种麻醉药);麻针;麻药 麻纤维的定义:(bast fibre and leaf fibre)   从各种麻类植物取得的纤维,包括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双子叶植物皮层的韧皮纤维和单子叶植物的叶纤维。韧皮纤维作物主要有苎麻、黄麻、青麻、大麻、亚麻、罗布麻和槿麻等。其中麻、亚麻、罗布麻等胞壁不木质化,纤维的粗细长短同棉相近,可作纺织原料,织成各种凉爽的细麻布、夏布,也可与棉、毛、丝或化纤混纺;黄麻、槿麻等韧皮纤维胞壁木质化,纤维短,只适宜纺制绳索和包装用麻袋等。叶纤维比韧皮纤维粗硬,只能制做绳索等。麻类作物还可制取化工、药物和造纸的原料。 麻纤维的特点   麻纤维有其他纤维难以比拟的优势:具有良好的吸湿散湿与透气的功能,传热导热快、凉爽挺括、出汗不贴身、质地轻、强力大、防虫防霉、静电少、织物不易污染、色调柔和大方、粗犷、适宜人体皮肤的排泄和分秘。它的屏蔽紫外线功能和抑菌功能均为我国权威机构所测试鉴定。但由于其弹性差,抗皱性及耐磨性差,有刺痒感等,使麻类纤维的品种开发一直受到局限。但随着各种前处理和后加工技术的发展,它的一些天然缺陷得到了极大的完善。经研究表明,在众多的纺织纤维中,麻纤维是最具潜在功能的天然纤维,麻纤维历来是我国重要的纺织纤维之一,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麻型织物的定义   麻型织物是e69da5e887aa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2616533指麻纤维(包括苎麻和亚麻)纯纺织物及其混纺或交织物。 麻型织物的特点   麻纤维属纤维素纤维,其织物拥有与棉相似的性能。   麻织物具有强度高、吸湿性好、导热强的特性,尤其强度居天然纤维之首。   麻布染色性能好,色泽鲜艳,不易褪色。   对碱、酸都不太敏感,在烧碱中可发生丝光作用,使强度、光泽增强;在稀酸中短时间作用(1~2分钟)后,基本上不发生变化。当然,强酸仍对其构成伤害。   抗霉菌性好,不易受潮发霉。 麻型织物的品种   麻型织物的品种比棉布和呢绒少得多,但因有其独特的粗犷风格和凉爽透湿性能,加之近年来的回归自然潮,使其品种日趋丰富起来。   1. 纯麻织物   ⑴苎麻织物 苎麻织物是由苎麻纤维纺织而成的面料,分手工与机织两类。手工苎麻布俗称夏布,因其质量好坏不均一,故多用作蚊帐、麻衬、衬布用料;而机织苎麻布品质与外观均优于手工制夏布,布面紧密平整,匀净光洁,经漂白或染色后可制做各种服装。苎麻服装穿着挺爽、透气出汗,实属理想的夏季面料。   ⑵亚麻织物 亚麻织物是由亚麻纤维加工而成,分原色和漂白两种。原色亚麻布不经漂白、染色,具亚麻纤维的天然色泽。漂白亚麻布经过漂炼、丝光,比原色布柔软光滑、洁白有弹性。亚麻布因布面细洁平整、手感柔软有弹性,穿着凉爽舒适、出汗不贴身等优点而成为各式夏令服装之面料,如外衣、衬衣、窗帘、沙发布等。   ⑶其他麻织物 除苎麻布、亚麻布外,还有许多其它麻纤维织物,如黄麻布、剑麻布、蕉麻布等,这些麻织物在服装上很少使用,多用于包装袋、渔船绳索等。另外,近年来非常热门的罗布麻服装作为一种保健服饰,也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   2. 麻混纺、交织织物   苎麻、亚麻纤维均可与其它纤维混纺或交织,大多为低比例麻纤维与化纤、天然纤维混纺或交织,目的是集各类纤维之长,补其所短,使面料性能更加优良,同时也可降低成本价格,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⑴麻棉混纺交织织物 麻棉混纺布一般采用55%麻与45%棉或麻、棉各50%比例进行混纺。外观上保持了麻织物独特的粗犷挺括风格,又具有棉织物柔软的特性,改善了麻织物不够细洁、易起毛的缺点。棉麻交织布多为棉作经、麻作纬的交织物,质地坚牢爽滑,手感软于纯麻布。麻棉混纺交织织物多为轻薄型,适合夏季服装。   ⑵毛麻混纺织物 采用不同毛麻混纺比例纱织成的各种织物,其中包括毛麻人字呢和各种毛麻花呢。毛麻混纺布具有手感滑爽、挺括、弹性好的特点,适合制作男女青年服装、套装、套裙、马夹等。   ⑶丝麻混纺织物 丝麻砂洗织物是近年来利用砂洗工艺开发出的新产品。它兼有真丝织物和麻织物的优良特性,同时还克服了真丝砂洗织物强度下降的弱点,产生了爽而有弹性的手感。此面料适合制作夏令服装。   ⑷麻与化纤混纺织物 包括麻与一种化纤混纺的织物、麻与两种以上化纤混纺的织物。如:涤麻、维麻、粘麻等织物、“三合一”织物。   a. 涤麻布:指涤纶与麻纤维混纺纱织成的织物或经、纬纱中有一种采用涤麻混纺纱的织物。包括涤麻花呢、涤麻色织布、麻涤帆布及涤麻细纺、涤麻高尔夫呢等品种。涤麻布兼有涤纶与麻纤维性能,挺括透气,毛型感强。适合制作西服、时装、套裙、茄克衫等。   b.“三合一”混纺织物:指麻与两种纤维混纺的织物,如涤毛麻、涤麻棉、涤腈麻等。这种织物既具有麻织物的凉爽、舒适、挺括透气的特点,又具有其它两种纤维的优良特性,如涤毛麻既有麻的风格、又有毛涤花呢弹性好、不易起皱、易洗免烫的特点,可满足各种用途需要,非常适合制作男女各式时装、外套、裙料、裤料等。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热门推荐
最新资讯

广告服务|投稿要求|禁言标准|版权说明|免责声明|手机版|小黑屋|推扬网 ( 粤ICP备18134897号 )|网站地图 | 邮箱:vayae@hotmail.com

GMT+8, 2025-5-1 13:09 , Processed in 0.06654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