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露水的回答:这门课我上学期刚考过,没有那么多。老师不同重点也不同,但有些重中之中是不会变的。我的空间里有我考试的简答题及论述题,你可以看一下。 第二章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第二节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一、口语传播时代 二、文字传播时代 三、印刷传播时代 四、电子传播时代(填空) 第三节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一、信息化社会的定义(名词解释) 第四章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第一节 传播的基本过程 一、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二、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 三、传播过程的特点 第七章 大众传播 第一节 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 一、大众传播的定义 二、大众传播的特点 三、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第二节 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了解即可) 一、大众报刊与大众传播 二、电报、电影、广播与大众传播 三、电视媒介与当代大众传播的发展 第三节 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了解即可) 一、大众媒介与现代人的生活 二、关于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的两种观点 三、大众传播、信息环境与人的行为 第八章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第一节 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了解即可) 一、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 二、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的控制 三、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 第二节 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 一、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三、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四、发展中国家的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理论 三四是重点 第九章 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第一节 作为工具和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热媒介与冷媒介,媒介即人的延伸 第二节 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媒 一、传播者与大众传媒 二、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与与制约因素 三、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第十章 大众传播的受众 第二节 几种主要的受众观 一、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 二、作为“市场”的受众 三、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 第三节 “使用与满足” ------ 一种受众行为理论 (重点) 一、受众的传媒接触动机和使用形态 二、传播接触的社会条件因素 三、对“使用与满足”研究的评价 第十一章 传播效果研究 第一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领域与课题 一、传播效果的概念含义 二、传播效果的类型及研究课题 三、传播效果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第二节 传播效果的历史与发展 一、早期的“子弹论”或“皮下注射论” 二、“传播流”研究与“有限效果”理论 三、 70 年代以来的宏观效果理论 第三节 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与制约因素 一、传播主体与传播效果 二、传播技巧与传播效果 三、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 第十二章 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重点) 第一节 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 ------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 一、“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概要及特点 二、对“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研究 三、“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意义与问题 第二节 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 ------ “沉默的螺旋”理论 一、“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概要 二、“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特点 三、对“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研究和评价 第三节 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 ------ “培养”理论 一、“培养”理论的起源和背景 二、“培养”理论关于社会与传播的基本观点 三、“培养”理论的外围 第四节 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 ------ “知沟”理论 一、“知沟”理论产生的背景 二、“知沟”理论及其反命题 三、“知沟”理论的应用研究及其意义 大众传播的四种社会效果是重中之重。 有些地方老师会加一些你认为不是重点的重点,题型也是根据老师的喜好而有所不同。有的学校大一就学了这门课,不是很难最重要是理解。 谢钦宇的回答:我个人认为的重点有: 1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媒介即讯息,媒介人的延伸,冷热媒介,及其理论的意义 2使用与满足 概念及其意义 3大众传播宏观的社会效果(包括: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培养,知沟理论) 4另外还要注意一些传播学者的主要理论,麦克卢汉,施拉姆,拉斯韦尔,罗杰斯,等等的主要观点理论成果 毛晓东的回答:所谓重点可以分两种,一种是老师认为的重点,一种是你认为的重点。 前者可以问老师,后者可以问你自己。 这门课貌似小样大二会学。 书娟的回答:我们上学期刚学完 没有他这么多 也就是一些定义啊什么的 还有几个主要的理论 王晟的回答:帮你找到以下资料,希望能派上用场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 第一节 从传播学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 二、传播与信息 三、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第二节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 第二章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第二节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一、口语传播时代 二、文字传播时代 三、印刷传播时代 四、电子传播时代 第三节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一、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 二、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 三、迎接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第四章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第一节 传播的基本过程 一、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二、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 三、传播过程的特点 第二节 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 一、传播过程研究与传播系统研究 二、系统模式下的社会传播结构 三、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 第七章 大众传播 第一节 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 一、大众传播的定义 二、大众传播的特点 三、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第二节 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一、大众报刊与大众传播 二、电报、电影、广播与大众传播 三、电视媒介与当代大众传播的发展 第三节 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一、大众媒介与现代人的生活 二、关于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的两种观点 三、大众传播、信息环境与人的行为 第八章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第一节 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 一、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 二、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的控制 三、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 第二节 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 一、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三、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四、发展中国家的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理论 第九章 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第一节 作为工具和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 一、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二、媒介工具和技术的现实社会影响 三、新媒介的发展趋势及其冲击 第二节 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媒 一、传播者与大众传媒 二、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与与制约因素 三、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第十章 大众传播的受众 第一节 “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 一、“大众”的概论 二、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和变化 三、大众社会理论与传播学研究 第二节 几种主要的受众观 一、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 二、作为“市场”的受众 三、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 第三节 “使用与满足” ------ 一种受众行为理论 一、受众的传媒接触动机和使用形态 二、传播接触的社会条件因素 三、对“使用与满足”研究的评价 第十一章 传播效果研究 第一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领域与课题 一、传播效果的概念含义 二、传播效果的类型及研究课题 三、传播效果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第二节 传播效果的历史与发展 一、早期的“子弹论”或“皮下注射论” 二、“传播流”研究与“有限效果”理论 三、 70 年代以来的宏观效果理论 第三节 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与制约因素 一、传播主体与传播效果 二、传播技巧与传播效果 三、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 第十二章 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 第一节 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 ------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 一、“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概要及特点 二、对“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研究 三、“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意义与问题 第二节 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 ------ “沉默的螺旋”理论 一、“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概要 二、“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特点 三、对“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研究和评价 第三节 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 ------ “培养”理论 一、“培养”理论的起源和背景 二、“培养”理论关于社会与传播的基本观点 三、“培养”理论的外围 第四节 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 ------ “知沟”理论 一、“知沟”理论产生的背景 二、“知沟”理论及其反命题 三、“知沟”理论的应用研究及其意义 第十四章 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 第一节 传播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一、传播学的早期学术思想源流 二、传播学的奠基者和学科开创者 三、信息论和控制论对传播学的贡献 第二节 传播学的主要学派 一、传播学的经验学派 二、传播学的批判学派 三、考试题型 ? 填空: 27% ? 多项选择题: 13% ? 名词解释: 13% ? 简答: 20% ? 综合分析题: 27% 参考用书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年 11 月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