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虹宇的回答:关于斯大林,楼上9级的兄弟已经说了,在此不重复。而至于马林科夫,这位实属平庸之辈! 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马林科夫成为苏联总理,一度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但是所谓“有意形成集体领导”的马林科夫将苏联党的最高领导职务让给赫鲁晓夫,这实则是马、赫权力斗争的开始。 在马林科夫担任总理的两年内,曾经对外表示“核武会导致世界毁灭”,反对继续制造核武器,并探索与美国的和解之道。但他的这些行为引发了苏联党内强硬派的反弹。再加上其当时主抓的只是农业,政策不利又给了赫鲁晓夫“反击”提供了借口。 1956年,苏共举行第二十大后,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等人于1957年6月18日召开的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上提议撤换赫鲁晓夫。这是马、赫权力斗争的巅峰。经过四天讨论,结果以七比四的多数通过解除赫鲁晓夫党中央第一书记职务的决议。此时朱可夫紧急调用军用飞机抢运大批委员进京召开会议。赫鲁晓夫撇开苏共中央主席团,召开“中央全会”。又经过七天的争论,苏共中央全会通过了支持赫鲁晓夫的决议,把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等人定为“反党集团”。指责马林科夫等人在“反党的基础上勾结起来,打算改变党的政策,使党恢复苏共二十大所谴责的错误领导方法”。中央全会决定撤销他们的中央委员和主席团委员的职务。随后,马林科夫又被解除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和电站部部长职务,调任哈萨克共和国任乌斯卡麦诺戈尔斯克水电站站长。马从此被迫退出苏联的政治前台。 王海祥的回答:斯大林死亡属于意外,似乎并未指定接班人,而赫鲁晓夫本身也是斯大林亲信圈子里的人,如果不是赫鲁晓夫的话,贝利亚的可能性倒更大一些,赫鲁晓夫是这个亲信小圈子里谈判妥协的结果。 列宁并非不希望斯大林,当然也并非指定斯大林,斯大林本身也是列宁亲信圈子的一员,记得有次党代会就是交给他主持的,可见其信任。斯大林上台属于2派权力斗争,两败俱伤后,渔翁之利的实力派。据说列宁死得都不明不白,死前周围已被斯大林严密控制。 张皓月的回答:确实诡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