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静生的回答: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 1.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如今的排比修辞方法。 2.比:类比,比喻。(这里有两种说法,分别是类比和比喻。 3.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当于如今的象征修辞方法。兴就是以情寓于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兴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鲍丹的回答: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是中国古代对于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如今的排比修辞方法。 比:类比,比喻。(这里有两种说法,分别是类比和比喻。而在“比兴”中,“比”为“比喻”之意。) 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当于如今的象征修辞方法。 清越的回答:赋、比、兴 《诗经》的主要表现方法,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主要表现方法。最早提出这种说法的是《周礼·春官》。后有《毛诗序》 承袭了这种说法 。它们在提法上均将 3 种内容体例(风、雅、颂)和 3 种表现方法(赋、比、兴)混为一谈 ,统称为六诗或六义,其概念比较含混。直至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称:“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大小不同,而得并为六义者,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 ,是故同称为义,非别有篇卷也”,才将三体与三法比较准确地区别开来,这一看法沿用下来。 给我ヽ阳光般的温暖ゞ的回答: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三种表现手法。是中国古代对于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它是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总结出来的。 刘悦的回答:修辞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