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玲玲的回答:
拓展资料:
曹松(830--903),唐代晚期诗人。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潜山)人。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
康凤立的回答:
拓展资料:
曹松(830--903),唐代晚期诗人。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潜山)人。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
黄标泉的回答:这首诗要结合上下来看。“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作于唐晚期乱世。注意诗中每句第二字,结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国,民,君,将为儒家思想伦理道德的体现,这里的君,不应为你(读者)而应解为君王,在作者眼中的伦理排位应为国民君将;再看凭字,本意为依,靠,辛弃疾也有一首词凭谁问廉颇老矣,直译为靠谁问,意译为还有谁会问。所以,这句应该译为,还请君王不要再用封侯立名的奖励来策动官兵们了,要知道一代名将脚下是千万枯骨啊! 邵岚的回答:一将功成万骨枯,是唐代曹松《己亥岁》中的诗句,现代解释为一个将帅的成功是靠牺牲成千上万人的生命换来的。 庞萍的回答:一个能够走到权力最高峰的人 不是偶然的 他必定是踩者众牺牲者的尸体爬上来的 |